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1.商品整体概念(实体化理解):指由商品的实体性、实质性和服务性三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体系。
商品整体的内涵:商品体,附加物(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商品的无形附加物)2.商品的无形附加物:是人们在购商品时所获得的各种销售服务、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和附加利益。
3.商品学: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实现规律的科学。
4.研究目的核心:认识和解决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问题;主要内容:①如何创造出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的使用价值②如何维护、确证商品的使用价值③如何正常地发挥出商品的使用价值5.商品与环境污染:①商品对社会环境的污染②商品对自然环境的污染③商品对生态环境的污染6.商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法(现场调查、调查表、直接面谈、定点统计调查);现场实验法(专家发、消费者体验法、演示法);分析实验方法;技术指标方法;对比分析方法(纵向分析;横向分析)7.商品学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①商品学的理论化:公元780年,中国的陆羽出版《茶经》(世界第一部商品学著作)②商品学的学科化:公元1793年,德国哥丁堡大学的约翰*贝克曼出版《商品学导论》,明确建立了商品学的学科体系(现代意义商品学的创始人)③商品学的国际化:1976年10月,在奥地利的萨尔斯堡成立国际商品学会第二章商品质量与质量管理(核心章节)1.商品质量:商品质量和商品品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评价商品使用价值优劣程度的各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商品有形质量和无形质量、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商品满足明确需要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和特征的总和。
2.商品质量观的三大变革:①单纯的商品技术质量观演变到全面的商品质量观②静态商品质量观演变到动态的商品质量观③重内轻外的商品质量观演变到内外并重的商品质量观对商品认知的变化过程:物质商品——社会商品——绿色商品3.商品质量特性:凡是反映商品使用目的的各种技术经济参数都可以叫做质量特性。
4.商品质量特性的主要内容:①适用性②商品寿命(商品本身的寿命周期[使用寿命/储存寿命]),商品的市场寿命周期③可靠性④安全性⑤经济性:总成本=购置成本+使用成本⑥信息性和可溯性(如:各种标识/日期)⑦维修性⑧环保性5.商品质量特性分为:真实质量特性(使用中体现),代用质量特性(质量指标反映)6.商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与质量环图7.商品质量形成过程的简化①设计质量②制造质量③检验质量④使用质量8.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①科学技术的发展②科学管理和员工素质③科研与设计④原料⑤工艺和设备⑥质量检验⑦包装⑧运输与储存⑨销售服务⑩使用与保养⑾商品的废弃处理9.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总体要求①内在特性的满足(商品的功能、可靠性、适应性、安全性、寿命周期、可维修性等)②外观特性的满足(商品的外观造型、颜色、质地、气味、包装、美观)③经济型的满足(消费质量成本=总成本&购置成本&使用成本、生产经营质量成本、外部保证成本)④服务质量的满足(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信息服务:认证、警示、生产许可、使用说明、生产时间及地点、检验标识等)⑤环保质量的满足(对社会、自然、生态;废弃物处理)10.食品质量的主要要求①食品的营养价值(评价指标:食品营养成分;可消化率;发热量)②食品的色香味形(功能:鉴别作用;影响食用兴趣)③食品的卫生性11.食品卫生性的含义:ppt无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来源:自身产生毒素、有害微生物的污染、加工中混入有害物质、保管不善产生有害物质、环境或化学药品造成污染12.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为一个循环。
13.商品质量管理:是指对商品确定和达到质量要求所必须的职能和管理活动。
14.商品质量法规:指调整国家和企业在进行商品质量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有关商品质量标准、责任和监督等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5.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意义:①质量是水平的标志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③质量是供给的基础④质量提供效益⑤质量控制市场第三章商品质量的自然属性商品自然属性的构成:三要素商品的成分:主要成分;辅助成分;无用成分;有害成分商品的结构:什么是商品结构:指构成商品的不同层次组合单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具有的空间排列特征。
包括构成商品的原材料及其组合、商品外部形态的组合及构成商品体内部的原子、分子组合等结构的主要类别:宏观结构(天然生成、生产加工生成)、微观结构(微观分析可弄清)商品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理生化和微生物性质食物的营养成分:1.糖,2.脂肪,3.蛋白质,4.矿物质,5.维生素(分类)商品的生理生化变化:呼吸、后熟作用、发芽与抽薑、胚胎发育、僵直和软化作用第四章商品质量的社会属性1.社会属性表明质量的判断具有主观性,但其具有群体性特征(目标市场的来历)2.社会属性的要素:市场质量:指从市场观念的角度出发,研究商品质量适应市场需求和满足供求关系的商品社会属性质量的总和。
包装质量:指包装商品适合一定的用途,能满足商品流通、销售和消费的需要极其满足程度的各种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指包装满足规定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美学质量:指商品满足社会审美需要中美的属性的总和,反映商品审美价值的高低。
3.商品美学质量的形式化要素:①商品的材质美②商品的色彩美③商品的形体(图案、造型)美※商品市场质量特性①主观性:指评价商品质量的人为感官和心理差异性。
为什么有此特性?文化教育水平、民族传统、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作用: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决策,对购买行为产生重大作用,属于不可抗拒因素。
问:商品质量的社会属性向我们表明商品质量具有主观性,商品的社会属性能否把握/(把握群体特征性)?答:商品的社会属性可以把握。
商品质量的主观性是指评价商品质量的人为感官和心理差异性,是由于人们文化教育水平、民族传统、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引起的。
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决策,对购买行为产生重大作用,属于不可抗拒因素。
从群体特征性把握。
这种主观性带有群体性,对商品质量有一定共性,故有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能性②相对性:指同一商品,同时投入不同区域市场所引起的不同反映。
为什么有此特性?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导致选择商品的准则产生偏差,对于同一客观存在的商品,产生认识上的不一致性。
启示:实行差别性市场策略。
③动态性:指同一商品,在不同时期或历史阶段,人们对商品质量的不同评价。
为何有此特性?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启示:不断更新换代、推陈出新。
④法律规范性:指市场中的商品受法律规范的约束性。
为何有此特性?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法制经济。
启示:加大打击违法商品、规范商品市场。
第五章商品标准与标准化(重点)1.商品质量标准:是指对商品质量和有关质量的各个方面(如品种/规格/用途/检验方法/包装/运输/储存条件等)所作的技术规定。
2.类型:①按商品标准的表现形式,分文件标准和实物标准;②按商品标准的约束程度,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3.商品标准的分级:7级4.标准的示例及阅读方法:GBT13387-1992《电子材料晶片参考面长度测量方法》5.商品标准贯彻实施的步骤:①计划;②准备(思想/组织/技术/物质);③实施;④检查;⑤总结6.商品标准化的概念:是指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中推行商品标准的活动。
它是整个标准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7.商品标准化的基本内容:①商品质量的标准化;②商品品种规格系列化;③商品零部件通用化;④技术语言标准化第六章商品质量监督与认证1.商品质量监督:是根据国家的商品质量法规和商品质量标准,由国家制定的商品质量监督机构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的活动。
2.我国商品质量监督的种类:①国家质量监督;②社会质量监督;③用户质量监督。
3.商品质量认证:产品质量认证是指依据产品质量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经过认证机关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其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
(相关请注意认证的条件)4.种类:①安全认证②合格认证5.认证方式:①强制性认证方式②自愿性认证方式6.产品质量标志(认证标志):教材给出的常见标志.①方圆标志P141②国家强制CCC认证标志P141③CQC认证标志P142④QS 标志P142⑤长城标志⑥无公害食品标志P143等等12个具体看书或课件3的40页到45页第七章商品检验1.商品检验:是根据各级商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来评价和确定商品质量优劣及商品品级的工作。
2.商品检验的内容:1.品质,2规格,3.数量,4.重量(净重\毛重),5.包装\外观,6.安全,7.卫生(微生物与寄生虫\有害物质\农药残留\其他)3.抽样术语:1.单位产品2.缺陷(根据程度分为:轻缺陷、重缺陷、严重缺陷、致死缺陷四个等级),3.批\批量,4.随机原则,5.抽样框4.商品检验的前处理方法:1.样品的编号与封样,2样品的密封,3.样品的低温保存,4样品的防挤压处理,5样品的缩分与均匀5.商品的感官检验方法:感官检验法,又称感观分析法、感官检查法和感官评价法,它是用人的感官器官作为检验器具,对商品的色、香、味、形、手感、音色等感官质量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做出判定或评价的检验方法。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检验商品的外形、结构、外观疵点、色泽、硬度、弹性、气味、滋味、干鲜程度、音响、包装状况等。
基本手段:①视觉检验法,②听觉检验法,③嗅觉检验法,④味觉检验法,⑤触觉检验法主要优缺点:①优点:简便易行、成本低廉、获得结果迅速、无商品破坏,②缺点:生理条件、经验、工作环境、健康状况约束;评定结果难以定量表述,评定带有主观性,商品的内在质量状况难以使用该方法。
6.商品的理化检验方法:理化检验法是在实验室的一定环境条件下,借助各种仪器、设备和试剂,运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来检测评价商品质量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用于检验商品的成分、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安全性等。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检验商品的成份、结构、理化性质、安全性等;主要优缺点:优点:检验结果可定量表示、精确、可确定内在质量;缺点:成本高、周期长、技术与理论要求高。
7.商品质量分级:是对同种商品依据其质量特性划分为若干等级并予以标识的过程。
8.商品质量等级的划分:分级的依据:GB12707-91《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导则》;商品标准;实物质量的检测结果。
9.商品等级的评定方法:百分记分法;限定法(限定记分法,限定数量与程度法)10.商品检验标志(CCIB标志)3个:S H Q11.假冒伪劣商品:指含有某种足以导致普通大众误导的不真实因素的商品,也是人们对各种假货、次货的统称。
假冒商品与劣质商品的区别第八章商品分类与编码1.分类的三要素:①明确分类范围;②明确分类目的;③确定分类标志2.商品分类:为了一定目的、按照一定的标志,科学地、系统地将商品集合体分成若干不同类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