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三语文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三语文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时候,你曾经对别的小孩子炫耀:看,我有,你没有。

你有的可能是一只风车,一支彩色笔,或者一个洋娃娃。

长大后,你却开始羡慕你的朋友:唉,他有,我没有。

别人有的可能是一份理想的工作,一份受宠的感情,或者一种优越的生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题点拨】这则作文材料是一个有关时间的对比性材料,小时候的炫耀是一种天真,成人的嫉妒便是一种不理智了,嫉妒使人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无法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具体写作时,有以下角度可供参考:从肯定幼年的角度,可立意为:珍惜自己现在的拥有就是幸福的源泉。

从否定成年的角度,可立意为:嫉妒无益,嫉妒不仅折磨着本人,也危害被嫉妒的人。

从炫耀与羡慕的共性的角度,可立意为:炫耀与羡慕都是自我和外界的关系,只要内心淡定,宠辱不惊,快乐就会时时跟随我们。

从面对具体情境的角度,可立意为:①面对苦难、失败、挫折、不幸时,把苦难、失败、挫折、不幸看作平常事,不灰心,不丧气,不悲观失望,不怨天尤人;②面对成功、荣誉、名利时,把成功、荣誉、名利看作平常事,淡然处之,不得意忘形,不为名利所累。

2、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命题。

土林希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审题点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哲理,同一事物也可从不同角度发现其哲理蕴意。

林希笔下的土不仅是“土壤”,当它“沉浮在空间里”时,还可以是“尘埃”。

一旦变成“尘埃”,它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人生的价值也是如此。

只有把生命与理想合理定位时,人生的价值才会显示出来;而一旦偏离方向,就会成为无益的“尘埃”。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随随便便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1)请提炼这则材料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确立你的文章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导引]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立意参考]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

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思维导引]这则材料可采用多项辐射法从横向、反向、延伸、类比等角度进行立意。

[立意参考]①.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②.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

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③.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申。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④.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5、根据下边两则材料进行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

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立意分析]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

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立意参考]根据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6、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点拨】这是首哲理诗,借助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这两种直观的形象,展现在不同的情况下露珠有不同的形态,省略号表明还有很多情况没有列出。

所有立意,应该紧扣露珠在不同环境下的结果来确定。

第一种思路: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透明从露珠角度:立意1:要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伤感。

立意2: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都能焕发光彩。

从枫叶、荷花角度:立意3:好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能让人有好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立意4: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造就不同的人(价值、际遇、成绩、风采第二种思路: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的透明,都很美丽;借助了枫叶、荷花,露珠显现出不同的色彩;同时枫叶、荷花也更美丽更有风韵,可以推出:立意5: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

立意6:善借,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

第三种思路: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而枫叶、荷花也并未因露珠而变色。

可以推出:立意7: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

立意8: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世界。

第四种思路:露珠、枫叶、荷花一起构成非常美丽和谐的画面,是由于二者自然地融合,没有冲突。

可以立意:立意9:谈融入之美(和谐之美)。

[范文示例]展现自我露珠在枫叶上,便显示了红红的光芒;露珠在荷花上,便展示了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它在不同的背景下,都展示了自己的个性。

如水,在平静时温柔娴静,在激荡时波涛汹涌;如树,风和日丽时亭亭如盖,雷电交加时沉稳坚定。

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中都展现了自我。

物亦如此,人亦当然。

在不同的际遇里,我们也应展现自我,展现个性。

听,是谁在太宗耳边时时吟诵“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水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是他,魏征,受太宗赏识重用,时刻以国事为念,天下为重,国泰民安之时不忘一个谏臣应有的职责重任,不断提醒着君王治国的种种。

身居高位,他显示了忠诚正直的个性。

看,是谁在敌人面前不屈不挠,身陷囹圄依然高歌“一死鸿毛或泰山,之轻之重安所处”?是他,文天祥,身负救国重任,驰骋疆场,奋勇杀敌,身陷敌手,依然高昂着头颅,浑身散发着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

在国家危亡之时,他显示了爱国赤诚的个性。

看,是谁在幽幽的烛光中临表涕零,抱着“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远离朝廷?是他,诸葛亮,在危急存亡之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审时度势,而至于三分天下保住蜀汉。

在乱世之中,他显示了忠义与机智的个性。

他们在自己应有的位置上最充分地展现了自己,无怨无悔,成就了一世英名。

在历史的长空,他们高喊着:展现自我!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然而,面对逆境,李白高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大气豪壮,显示了自己浪漫潇洒的个性;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干云,显示了自己乐观豁达的个性;龚自珍吟诵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用心良苦,显示着自己胸襟开阔的个性。

他们,在失意之时不失却自我,在逆境之中依然展现了鲜明的个性。

于是,他们的诗歌,为后世传诵,他们的文章,为万人景仰!古人的教诲给予我们启示,今人的行动给予我们榜样。

钟丽华在无声世界中翩翩起舞,史铁生在轮椅上奋笔疾书,谢坤山用嘴在画布里尽情挥洒,他们在各自的不幸之中依然展现了坚强乐观的自我。

听到新时代的呼声了吗?在不同的际遇里,只要我们勇于展现自我,就能如金子般闪耀光芒。

7、美国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以惊人的毅力创造了非凡的成就。

有人问她:“一个人可能遭到的最大悲哀是什么?”海伦•凯勒回答说:“有眼睛而仍然看不见。

”(1)选择要写的文体:________________(2)写出文章的两个立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拟定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是对材料主旨的把握。

这则作文材料呈现的对话可谓意味深长:整个材料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叙述了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凭借非凡的毅力创造了非凡的成就;第二个层次是在第一个层次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他人与海伦•凯勒的问答可以做这样一个紧缩:“一个人可能遭到的最大悲哀是有眼睛而仍然看不见。

”而这个紧缩句,其实就是材料要告诉我们的关键所在。

作文的最佳立意就应该由此确定:有眼睛而仍然看不见是人生最大的悲哀!然而,不少同学由于缺乏对材料的整体把握和理解,断章取义,或者受一些定向思维的影响而片面领会,出现以下错误立意:“残疾与成就”“毅力”“创造”“毅力与创造”“悲哀”“最大的悲哀”“眼睛”“看不见”“有眼睛却看不见”……在写作的基本构件上,可以循“什么是‘看不见’”——“为什么‘看不见’”——“‘看不见’会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8、一阵风吹过,峰顶上的小草俯身看到了涧底的松树,小草对松树说:“即使你吸尽了大山的乳汁也不可能达到我的高度。

”松树笑而不语。

又一阵风过,松涛阵阵,天高云淡。

(1)选择要写的文体:________________(2)写出文章的两个立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拟定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从松树的角度,可以谈“淡泊不争”“坚守自我”“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实现”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