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农业昆虫基本知识01
衍生物:指由皮细胞和表皮发生特化构造 1.非细胞性突起:小刺、脊纹、翅面上的微毛 2.细胞性突起:单细胞(刚毛、毒毛、感觉毛、鳞片) 多细胞(刺、距)
课堂讨论题:
3、下列口器属于刺吸式口器的是( ) A、蚜虫 B、 蝶类 C、 蝗虫 D、二条叶甲 18、昆虫的胸节由( )构成。 A、背板、腹板和左右侧板B、背 板、腹板和节间膜C、背板、腹板D、都不是. 19、昆虫体壁分( )三层. A、内表皮、外表皮和上表皮 B、角 质精层、蜡层和护蜡层 C、底膜、皮细胞层和外长物 D、底膜、 皮细胞层和表皮层. 20、性诱剂指( )。 A、性外激素 B、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 物 C、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活性物质 D、信息激素 21、螨类的体躯划分为( ) A、前体段,后体段B、颚体段、前 肢体段、后肢体段和末体段C、头部、胸部和腹部D、都对.
翅、缨翅等。
前缘脉 亚前缘脉 径脉 中脉 肘脉 臀脉 轭脉
C Sc R M Cu A J
0 2 5 4 3 x 2
肩横脉 径横脉 分横脉 径中横脉 中横脉 中肘横脉
h r s r-m m m-cu
翅的类型 按质地和覆盖物分
(1)膜翅 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蜂类、蜻蜓 。 (2)覆翅 多见于前翅,质地坚韧如皮革,半透明,有翅脉。如蝗虫等直翅 目昆虫的前翅。 (3)鞘翅 多见于前翅,质地坚硬如角质,翅脉消失,不用于飞行,而用于 保护虫体和后翅。如甲虫类的前翅。 (4)半鞘翅 多见于前翅,翅的基半部为皮革质或角质,端半部为膜质有翅 脉。如蝽类的前翅。 (5)鳞翅 翅的质地为膜质,但翅面上覆盖有许多鳞片。如蝶蛾类。 (6)缨翅 前后翅狭长,翅脉退化,翅的质地为膜质,边缘着生很多长毛。 如蓟马类。 (7)平衡棒 其后翅退化成很小的棒状构造,飞翔时用以平衡身体。如蚊蝇 类及雄性介壳虫类。
主要类型:A步行足、B跳跃足、 C开掘足、D捕捉足、E游泳足、F携 粉足及抱握足等。
足的结构及类型
3.翅
三边、三角、三褶、四区
基本构造:一般呈三角形。前
面的一边称前缘,后面的一边
称后缘,两者之间的一边称边 缘(或外缘);前缘与胸部之
间的角为肩角(或基角),前
缘与外缘之间的角称为顶角, 外缘与后缘之间的角称为臀角。 昆虫的翅一般为膜质,具有很 多起着骨架作用的翅脉。
五、昆虫的体壁及其衍生物 ㈠体壁的功能是支撑身体,着生肌肉,防止水分过度蒸发,调节 体温,防止外部微生物及其他有毒物质的侵入,接受外界刺激。 ㈡构造 由内向外 1.底膜:紧贴在皮细胞层下的一层薄膜 2.真皮(皮细胞层):单层,具再生能力。可形成新表皮,刚毛、 鳞片、各种分泌腺等 3.表皮层.由皮细胞向外分泌的非细胞层
害虫,不仅食害农作物,同时能传播作物病害,使作物病害加速蔓延
和扩展。但也有不少种类对人类有益,称为益虫。如家蚕、蜜蜂、白 蜡虫等资源昆虫,已为人们广泛利用而造福人类。另有些种类以害虫
为食料或寄生于害虫,对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成为害虫的天敌,在害虫防治上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一、昆虫纲的特征
翅
脉:分为纵脉和横脉
两类。 (1)纵脉:是从翅基部伸到
边缘的翅脉。
(2)横脉:是横列在两纵脉 之间的短脉。
表1-1 昆虫假想脉相的名称和特点
(3)脉序:翅脉的排列状况。
常见类型:膜翅、复翅、 鞘翅、半鞘翅、鳞翅、毛
纵脉名称 代 号 分枝 数目 横脉名称 代号 连接的纵脉
C 和Sc R1和R2 R3和R5和R2+3和R4+5 R4+5和M1+2 M2和M3 M3+4和Cu1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 头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一对复眼,通常还有2~3个 单眼; 胸部由三个体节组成,有三对分节的足,大部分端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 一对尾须;
身体外层具坚韧的“外骨骼”
下节课提问:昆虫纲(成虫)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二、昆虫的头部
1.胸足的构造 着生于侧板与腹板之间,由 基节、转节、腿节、胫节、附节、前附节6节 组成。
下节课提问:昆虫足的基本构造是怎样的?
常见足的类型有以下7种:
(1)步行足 是昆虫中最常见的一种足,各节较细长,无显著特化,适 于行走。如步行虫、瓢虫的足。 (2)跳跃足 一般由后足特化而成,其腿节特别发达,胫节细长,适于 跳跃。如蝗虫、蟋蟀的后足。 (3)捕捉足 一般由前足特化而成,其基节延长,腿节腹面有槽,槽的 两侧生有硬刺,胫节腹面也生有刺,胫节可以折嵌在腿节的槽内,形似 铡刀,用以捕捉猎物。如螳螂、猎蝽的前足。 (4)开掘足 一般由前足特化而成,其胫节宽扁有齿,适于掘土。如蝼 蛄、金龟子的前足。 (5)游泳足 常见于水生昆虫的后足,足各节扁平,胫节和跗节边缘生 有长毛,适于划水。如龙虱的后足。 (6)携粉足 以采集花粉为食的蜜蜂所特有,常见于后足,其胫节宽扁, 边缘有长毛,形成携带花粉的“花粉篮”。 (7)抱握足 常见于前足,其跗节膨大呈吸盘状,在交尾时用以抱握和 挟持雌体。如雄性龙虱的前足。
里面藏着由上颚、下颚特化成的
细长口针,四根口针相互嵌接组成食 物道和唾液道。 危害性:昆虫的这类口器能刺入 动植物的组织内吸取血液及细胞汁液, 危害植物后,在危害部位形成斑点, 引起畸形,如卷叶、虫瘿、瘤等。还 能传播植物病毒病。
(3)其他类型:
如蝶蛾的虹吸式口器,蝇类的舐吸式口器, 蓟马的锉吸式口器。
昆虫成虫的体躯分为头、胸、 腹三个体段。
(一)头部结构
是一个坚硬的半球形头壳,表 面有许多沟缝,将头壳分成许多 小区。头壳的上面称头 顶,后面称后头,前面称额,两 侧称颊,额的下面是唇基。
蝗虫头部结构图
(二)头的形式
昆虫由于取食方式的不同,口器的形
状及着生的位置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根
据口器着生方向,可将昆虫的头部形式分 为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三种头式。 (1)下口式 口器向下,头部的纵轴与体
具背板和腹板,两侧具有膜质的侧膜。节与节套叠,之间
由节间膜相连,可伸缩弯曲,对呼吸、交尾、产卵有意义。 着生尾须(是第11节的附肢,有感觉的功能,分节和
不分节,长短不一)。
外生殖器,内藏内脏,为昆虫的生殖和代谢中心。
(二)外生殖器的构造 1.雌性外生殖器
2.雄性外生殖器
雄性外生殖器基本构造 1.侧面观 2.后面观
(1)内表皮:质地柔软,有延展性,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几丁质;
(2)外表皮:质地坚硬,主要成分为骨蛋白、几丁质和脂类等; (3)上表皮:最薄,由内到外分别为脂肪层、蜡层、护蜡层。
下节课提问:昆虫体壁的基本构造是怎样的?体壁的功能有哪些?
昆虫体壁的构造 1.体壁的纵切面 2.上表层的纵切面
(二)体壁的衍生物
课堂练习:昆虫的触角是昆虫的( )器官,基本结构分为( )、( )、( )三 节。通过实验观察,蝗虫的触角是( ),金龟子的触角是( )型的。
2.口器
昆虫口器的基本结构是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五个部 分组成。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是咀嚼式与刺吸式两类口器。
蝗虫的咀嚼式口器 1.上唇 2-3.上颚 4-5.下颚 6.下唇 7.舌
下节课提问:昆虫翅的类型有哪些?
昆虫翅的类型 1.复翅 2.膜翅 3.鳞翅 4.半鞘翅 5.缨翅 6.鞘翅 7.平衡棒
翅的类型图
蝗虫的复翅
蝽象的半翅
蛾类的鳞翅
蜻蜓的膜翅
步甲的鞘翅
大蚊的平衡棒
蝉的膜翅
蓟马的缨翅
四、昆虫的腹部
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一)腹部基本构造 一般9—11节,第1-8节的两侧常具有一对气门。腹节
三、昆虫的胸部
体躯第二段,前缘由膜质颈与后头相连,分三节,运动中心。
昆虫具翅胸节和足的构造
1.胸部的基本结构 由三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 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下方各着生
前胸——前足 中胸——中足——前翅
一对胸足(前足、中足、后足),
中胸和后胸背面两侧各有一对翅 (前翅、后翅)。足和翅是昆虫的
后胸——后足——后翅
第1章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
为害作物的有害动物绝大部分是昆虫,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
门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 昆虫中有不少种类为害植物,常给农、林、牧业生产造成很大损 害,成为对作物有害的昆虫称作害虫。如蝗虫、粘虫、蚜虫等。某些
躯的纵轴几乎成直角,如蝗虫。
(2)前口式 口器向前,头部的纵轴与体 躯的纵轴差不多平行,如步甲、钻蛀型
幼虫。
(3)后口式 口器向后,头部的纵轴与体 躯的纵轴成锐角,如蝽、蝉、蚜虫。
昆虫的头式
前口式
后 口 式
下 口 式
下节课提问:昆虫口器着生的位置有哪几种?
(三)昆虫头部的附器
1.触角
① 功能:嗅觉、触觉、听觉。可觅食和寻
鳞翅目成虫的虹吸式口器
1.头部侧面观 2.喙横切面
口器类型与化学防治
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应使用触杀剂或胃毒剂进 行防治。
刺吸式口器的害虫,防治上应使用内吸剂、触 杀剂或熏蒸剂,胃毒剂一般无效。 虹吸式口器的害虫 ,只吸食暴露在植物表面 的液体,可将胃毒剂制成液体,防治上常用的 糖酒醋诱杀液,可诱杀地老虎等成虫。
1、昆虫的体壁是由( )组成的? A.皮细胞层 B.底膜 C神经原. D.表皮层 2、昆虫的眼包括复眼、小眼和单眼三类( ) 6、昆虫的头部是昆虫的感觉中心和取食中心( ) 8、气管在体壁上的开口是气门。( ) 9、所有昆虫都是害虫( ) 10、昆虫的血液均是红色。( ) 16、昆虫的触角是由基节、转节、鞭节3部分组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