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资料研发中心
《跨考考研专业课通关宝典·历年真题》首都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考研真题2015年
一、单项选择题10⨯2分
二、判断题10⨯2分
三、简答题2⨯10分
四、论述题2⨯20分
首都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
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跨考教育
第一部分运动训练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
1、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A.一般训练理论
B.周期训练理论
C.项群训练理论
D.专项训练理论
2、姚明的竞技能力表现为身材高大、基本技术合理、但上肢力量相对较差,其仍能成为世界优秀中锋,这说明运动员竞技能力具有()
A.整体性
B.突变性
C.均衡性
D.补偿性
3、采用间歇训练法时,两组练习中间间歇时间依据是,开始下一组练习时每分钟心律应降至()
A.100次/分
B.120次/分
C.150次/分
D.190次/分
4、对于高难度技术练习一般应安排在课的()
A.前半部分
B.任何部分
C.中间部分
D.后半部分
5、下列不属于动作要素内容的是()
A.动作轨迹
B.动作时间
C.动作速度
D.动作方向
6、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是培养运动员的()
A.竞技战术
B.战术意识
C.战术能力
D.战术行动
7、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进行训练的方法称为()
A.诱导训练法
B.意念训练法
C.想象训练法
D.模拟训练法
8、在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核心阶段是()
A.基础训练阶段
B.专项提高阶段
C.最佳竞技状态阶段
D.竞技保持阶段
9、赛前训练周的负荷变化特点应是()
A.提高训练强度和训练量
B.降低训练强度,提高训练量
C.提高训练强度,降低训练量
D.降低训练强度和训练量
10、赛前训练周主要适用于()
A.准备期的比赛前
B.恢复期的比赛前
C.比赛期的赛间训练
D.比赛期的赛前专门训练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请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运动训练是运动员在教练员的独立指导下完成的体育活动。
2、体能主导类项群的竞技体育项目同时也属于测量类项群。
3、实践证明,在正确处理负荷和恢复关系的前提下,无论采用何种类型的符合安排形式,对提高运动成绩均有效。
4、训练诊断主要体现在大周期训练的开始或结束。
5、间歇性训练法基本类型包括:高强性间歇训练法、高强性间歇训练法、强化间歇训练方法和持续性间歇训练法。
6、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对于少儿初学者,在运用分解和完整法技术训练时,应采用先分解、后完整的方法手段。
8、个人战术是集体战术的核心,是衡量运动集体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主要标志。
9、最大力量的练习最好安排在其他练习之后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0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2小题,共20分)
1、简述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与基本要求:
2、简述贯彻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2小题,共40分)
1、试述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及在比赛中的表现与作用。
2、试述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不同之处,且二者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运动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
1、骨骼肌中收缩蛋白是指()。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D.肌钙蛋白
2、投掷运动员,应重点提高()。
A.肌肉力量
B.肌肉耐力
C.相对爆发力
D.绝对爆发力
3、以游泳、长跑等耐力性项目为主的运动员,心脏的主要变化为()。
A.呼吸
B.外呼吸
C.内呼吸
D.肺通气
4、肺部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成为()
A.呼吸
B.外呼吸
C.内呼吸
D.肺通气
5、剧烈运动时出现的氧亏通常在()偿还。
A.运动结束后的恢复期
B.运动开始时
C.运动中
D.以上均不对
6、提高有氧耐力的关键因素是()。
A.运动强度
B.持续时间
C.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
D.周次数
7、投掷运动员器械出手的速度属于()。
A.反应速度
B.位移速度
C.动作速度
D.都不是
8、“第二次呼吸”出现标志着()。
A.进入工作状态结束
B.准备活动结束
C.稳定状态的结束
D.疲劳的恢复
9、运动员参加100米跑比赛时,机体处于()状态工作。
A.高乳酸
B.低乳酸
C.有氧
D.有氧和无氧混合
10、()是运动处方中决定运动量最主要的因素。
A.运动类型
B.运动强度
C.运动时间
D.运动频率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请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长期耐力训练可使肌肉耐力争强,是人体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2、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肌肉力量,但不能改变肌肉的收缩速度。
3、心脏是一个单纯的循环器官,是实现泵血功能的肌肉器官。
4、心脏收缩力越强,心室排出的越完全。
在心室舒张期时,心室内压越低,静脉回流越多。
5、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的区别在于前者包括解剖无效腔容量。
6、目前一般认为,运动前一小时补糖可以增加运动开始时肌糖原的贮备。
7、运动强度低于70%时,脂肪氧化分解主要能源。
8、在形成运动技能的泛化阶段,学院表现为动作僵硬、不协调、出现多余动作、费力。
9、在低强度运动的开始阶段也会出现氧亏。
10、支配组成肌肉的各种运动单位的运动神经元其兴奋性各不相同,通常慢肌纤维神经元的兴奋性较高,快肌纤维神经元的兴奋性较低。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2小题,共20分)
1、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2、简述氧解离曲线及影响因素?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2小题,共40分)
1、论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
2、试述最大乳酸训练的目的是什么?其具体实施过程的生理学依据是什么?
第三部分学校体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
1、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年。
A.1955
B.1956
C.1957
D.1958
2、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A.单一的
B.多样的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3、自觉积极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
A.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
B.青少年儿童的年龄
C.体育教学中生理和心理负荷变化的规律
D.教与学双边活动过程的教学规律
4、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体育教材可采用()
A.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分类方法
B.以身体素质为主的分类方法
C.以运动项目为主的分类方法
D.以身体素质为主兼顾运动项目的分类方法
5、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距离可采用()
A.正面示范
B.侧面示范
C.背面示范
D.镜面示范
6、体育课基本结构依据是()
A.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B.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C.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D.超量恢复的原理
7、体育课的中和密度应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D.练习强度小时大些好
8、体育教学中传播媒介主要指()
A.体育教材
B.教学环境条件
C.教学方法和手段
D.教师和学生的人际关系
9、体育教师的首要职责是()
A.搞好课外体育活动
B.搞好训练
C.上好体育课
D.培养好体育骨干
10、体育教师体育课中的“一句话评价”是一种()的语言法形式。
A.口令和指示
B.口头评定成绩
C.口头汇报
D.讲解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请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体育课程演进过程中的“钟摆”现象说明了历史的倒退。
2、对少年儿童运动技术训练的要求是全面训练打好基础。
3、无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环节称技术关键环节。
4、实施学校体育管理的决策人是体育组长。
5、“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活动是党中央国务院2007年发布的中央七号文件要求开展的内容。
6、体育课的密度一般越大越好。
7、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8、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法规性文件是竞赛规程。
9、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
10、体育教师应以教学原则为指导,来设计、调节、控制教学活动。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2小题,共20分)
1、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及效果目标包括哪些内容?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2小题,共40分)
1、当前学校体育领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并论述解决措施。
2、试述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和职责。
来源:跨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