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屈原为素材地高考作文

以屈原为素材地高考作文

以屈原为素材的高考作文2005年高考全国卷二作文话题“位置与价值”。

一腔爱国情,两行辛酸泪云南考生在一个有月的深夜里,我的思想悄悄地起身,开始了历史中的漫游。

穿过世事浮华,走过凄凉无奈,跨过沧海桑田,来到了一望无边的汨罗江畔。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好奇地回过头,见一个身材高大却看似柔弱得弱不禁风的老人,手里端着一杯水酒。

杯中酒倒映的是寂寞的表情,还有颗颗的泪滴。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景在你朦胧的醉酒中逝去。

一个逗号慢慢地缩成了一个句号,但是,我们拥有一个传诵千古的名字——屈原!我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径直走到他的跟前,望着他那历尽沧桑的脸庞:“你已经被昏庸的怀王放逐汉北,还指望再报效国家吗?你还是安心去隐居吧!”他笑了笑,三分的愉悦七分的苦涩:“你以为我现在不是左徒了,位置不高了,就不能实现价值了吗?就不能报效祖国了?你错了,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我是左徒还是庶民,我那颗心永远不会改变!”我又飞快地跑到那群得势后无比猖狂的小人身后,看见上官大夫靳尚的身影,那身影正像幽灵般环绕在楚怀王左右。

他像一只哈叭狗,在楚王面前摇头摆尾……瞧,人家靳尚的位置多高啊!自然“价值”也无法估量啊!哪像屈原你啊,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等待,等待艳丽的桃花再开……“你说我没有实现价值吗?这要看‘位置’了。

”不知何时,屈原站在了我身边。

我激动地说了下面一段话:您误解了,我无限崇敬您。

您被贬,但您的诗作《离骚》却流芳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您被眨,但您的心一直牵挂着国家社稷、黎民百姓,惦念着国家的存亡。

您在政治上没有实现价值,但在文学上,您留下一座高峰,浸透了人格魅力的文学高峰。

您的诗作是文学上的珠穆朗玛峰,您的精神是文学史上的万里长河。

时间飞快地流逝,却带不走您留下的《离骚》,它绵亘千古而不衰,历经百代而不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后人。

您,在政治的位置上,没有实现价值;在文学的位置上,您价值巨大,千古流芳。

梦醒了,枕边湿湿的一片。

【评点】作者使用了虚拟的梦境笔法,将梦境所见所说统一在2005年高考全国卷二作文话题“位置与价值”之下。

立意改换为“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价值”。

在政治的位置上,屈原没有实现价值,落了个投江的结局;但是,在诗人的位置上,屈原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在文学史上千古流芳。

以话题的要求为标准切入材料,用话题的透境,透视所占有的材料的一角、一面,使材料的一角、一面与话题要求相吻合。

文章中间部分的“这要看‘位置’了”,是出彩之笔,它承上“政治的位置及其价值”的铺垫而来,过渡到“艺术的位置及其价值”写开去。

2005年高考全国卷三作文话题“忘记与铭记”你好傻啊,屈原贵州考生汨罗江畔,冷风凄凄。

一个峨冠博带、腰配长剑的人,缓缓地走着。

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但是,他的心在激荡,激荡如这眼前不息的波涛。

你有着贵族的血统,还有出众的才华、挺立的傲骨,更有拯救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和不畏强暴、为民做主的高尚情操……你始终铭记着自己的责任,你活得光明磊落,活得心安理得……但是,你好傻啊,屈原!怀王重用你,让你起草宪令,这是多么棘手的一个差事啊!你要真的改革,会得罪多少权贵,会结下多少仇敌!你的前途会蒙上多少阴影!但这些你都不顾,你都忘记了。

你只铭记自己的理想,铭记国家的富强,你毫无畏惧地说:“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两次被贬的委屈压不灭你的理想之火,小人的谗言、君王的昏庸不能掩盖你的理想之火。

怀王在关键时刻还是想到了你,把你调回……但是,你好傻啊,屈原!你明知官场黑暗如昔,你明知怀王会再次听信谗言,你明知上官大夫等人不会善罢甘休,你为何忘记了这些,却执拗地铭记自己的使命呢?你真的回来了,结果又怎样呢?昏庸的怀王又一次听信了上官大夫一伙人,竟然放走了张仪!你又能怎样?只能徒留叹息!莫如算了吧,何必那样执着呢?对国家,对怀王,你尽了心尽了力,既然已经不能挽狂澜,何必承受无边的苦痛?扛着锄头,披上蓑衣,回家种地,闲来访友喝酒,明月清风作诗,不是很好吗?但是,你好傻啊,屈原!你满怀雄心壮志,要救楚国于水火,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竟以死来证明,为何?为何呀?你始终铭记着自己的责任,正是因为这份铭记,这种看似愚拙不化的铭记,你在滔滔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才使得那条本来很普通的汨罗江散发着品格的幽香。

【评点】作者将对屈原的无限敬仰之情聚集于“忘记了自身的前途和安危,铭记着自己的责任和抱负”。

写屈原可以有多个角度,如爱国爱民、矢志改革、操守高洁、文学成就等等。

作者从众多的角度中选择“操守高洁”来展开2005年高考全国卷三作文以“忘记与铭记”的话题。

第三自然段中“责任”二字,全文立骨,它既是“铭记”的对象,还是能“忘记”自身安危的原因。

标题和文中的“傻”字和最后自然段中的“愚拙不化”,应加上双引号。

写200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

滴水藏海看屈原浙江考生屈原是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痛,也是留给世人永远的感动。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痛定思痛,我们应做的是透过屈原个例,来窥测悲剧的原因。

屈原只是一滴水,但滴水藏海,背后是深广的社会背景和独特的个人性格特征。

屈原有才干,有远见,对楚国忠心耿耿,却被楚怀王流斥,又被顷襄王流放,真到怀石自沉汨罗。

悲剧的背后,是朝廷的昏庸。

政治清明的朝廷,应当选贤授能,亲贤臣,远小人。

而楚国恰恰相反,君王亲近靳尚、令尹子兰等小人,疏远了忠心耿耿的屈原。

上官大夫跟屈原一同在朝为官,想争得楚怀王的宠信,内心嫉妒屈原的才能。

上官大夫就在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大王叫屈原起草宪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

每当一项法令制度定出来,屈原就夸耀他的功劳,认为‘除了我就没有谁能制定得出来’。

”怀王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偏信小人谗言,疏远赤胆忠臣,这不是昏庸是什么?当秦国割让汉中一带的地方给楚国来讲和的时候。

楚王说:“不愿意的地方,愿意得到张仪就甘心了。

”张仪听了说:“用一个张仪抵汉中的地方,请您让我到楚国去。

”到了楚国,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的面前编造谎言。

怀王居然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

念私利而不顾大局,纵虎归山,这是昏庸是什么?屈原悲剧的另一个原因,是其自我圣化的道德理想主义。

屈原总是将自己圣化,圣化成一个操守高洁的君子。

他确实操守高洁。

他总是以圣人的姿态引导楚王,努力使之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王,从而使楚国的政治走入正道;他总是从高悬而无根基的道德层面去评判现实中的楚王。

其结果总是发现现实中的楚王与理想之间存在着距离。

当然,屈原的自我圣化,并非为了自作圣王,而是为了以圣人的姿态辅助圣王,从而建立一个人间天国——道德理想国。

屈原将自己的理想政治称之为“美政”:“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他愿意以自相殉这个“美政”,可是,现实却击碎了他的理想乌托邦。

这种自我圣化,这种在不可能的情况下追逐的道德理想,可以说是他悲剧的重要原因。

滴水藏海看屈原,我们看到了很多,我们也思考了许多。

2005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话题“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一杯清水,一沟泥淖安徽考生皎洁的月光下,波潮汹涌。

飘飞的花瓣后,杀机四伏。

浮沉乱世中,汨罗江畔的您,身穿白袍,微风中扬起襟袖。

腰间的长剑,冰冷如铁。

您轻轻地握住剑把,纵身一跃,竟然地跳了下去,激起无边的浪花。

岸边,香草上还留着您的颀长的身影和幽幽的泪光,还有您的“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长叹,还有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哀愁!才华超人又曾经身受器重的您离开了那个没有阳光的国度,但是您却是以这样一种方式离开,确实出人意料。

从您离开的那一刻到千古之后的今天,多少人的脸上滑过冰凉的泪滴!但是,您的离开又确实在情理之中。

您是一杯清水,清得似山涧小溪,洁白如玉。

但是,您所面对的整个朝廷,包括那个您景仰并爱戴的怀王,却是一沟污浊的泥淖。

一杯清水,一沟泥淖,相遇是什么结果?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清水被泥淖吞噬!那个王朝,封建昏庸的王朝,充斥着一群小人,一群善于拍马逢迎的小人,他们对上阿谀谄媚献笑脸,对下横眉立目使绊子,残酷无情,更容忍不了您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大肆排除异己,哪管江山社稷之重。

您两次被贬,就是小人们精心设计的杰作。

这虽然没有浇灭您心中的斗志之火,但您却无法在浑浊的官场上施展才华。

您总希望在阴云密布的楚国,能射来一束阳光,给您施展抱负的空间。

但是,这是无法实现的。

只要那一沟泥淖没有变化,您这杯清水就只能淹没在泥淖之中。

一杯清水,面对的却是一沟泥淖,您的离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精于国家治乱之道。

您一身正气,一身傲骨,欲使国家内则民安,外可御敌。

但是,这恰恰预示了您的失败,预示了您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

因为,您的一杯之“清”面对的是整个官场广阔无边的“浊”。

尽管横遭贬谪,您还是寄希望于楚王。

当希望破灭时,您用结束生命来告诫世人,您的离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1.山风啸啸迂回,河水涓涓流淌。

你身佩长剑,低声吟唱,是在怀念故国,还是在质问上苍?山清水秀之间,你为何满脸忧伤?纵身一跃,你是何等悲怆!汨罗江边,你不屈高贵的灵魂依在徘徊,滚滚逝水,你傲岸忠贞的生命依在澎湃!屈原,水底是否有你理想的天堂?你虽已去,但你不屈的精神万世流芳!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

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

3.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

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

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

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

4. 屈子就如同晚霞的余赭,如淡淡的虹,如黄昏里的暮霭。

历史存留下的时间与空间,并不慷慨地赐予他。

尔后,倏忽,白影,一闪,他的壮举——“纵身汨罗江”!屈子虽去,其魂不朽!屈子之魂,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魂!他喝尽了杯中酒,却挥不尽忧民泪,对于黎民百姓,他只有选择淹涕,是的只有淹涕。

他的忧民魂,如北风的声声马嘶,南风的嗷嗷虎啸,东风的凄凄龙吟;他的忧民魂,更如那孱孱流动的汨罗江水,滚滚东流,永不停息!。

屈子之魂,是“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的高洁魂!他食花饮露,清眼洗耳,“恐俗之污兮”,他新沐弹冠,新浴振衣,“恐尘之染兮”,朝搴木兰,夕揽宿莽,“恐年岁之不与”,他的高洁之魂,如那连天而去的烈雁,丝毫不愿久驻于凡,他的高洁之魂,更如那绿绿的清莲,出淤泥而不染。

于是,肃然成诗:“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子之魂,是“亦于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的爱国魂!他重视人才,栽培芳草,却造出了一片荒秽——势力小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