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商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号091210181姓名王毅学院财政金融学院专业班级金融0904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中小企业在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繁荣市场经济,在促进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引导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中小企业的平稳较快发展,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
但随着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加快,中小企业平稳快速发展已成为现代企业所面临的比管理效率更为重要的课题,比管理效率更难实现的目标。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我国尤为突出。
国家发改委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有30左右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有60以上的企业是由于融资困难得不到解决导致的。
融资难已经成为阻碍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主要影响因素。
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具有推动意义,且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David Durand1952 年将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划分为传统折衷、净营业收益和净收益理论,形成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该理论通过负债对资本成本影响来决定最优资本结构,它为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1。
Medigliani Miller 中提出了MM 定理,该定理认为在信息对称、没有税收的经济中,如果企业不遭遇破产倒闭,则其市场价值与融资结构没有关系。
Medigliani Miller 修正了MM 定理,考虑税收的影响,更加完善了MM 定理。
以迪安吉罗等代表的权衡理论认为,企业提高负债比例获得税务优惠,但随着债务比例增高,企业破产的概率越大2。
Pettit singer 提出,由于盈利能力的差异,大文多中小企业不会优先选择债务融资,而选择股权融资,主要采取合伙制和家族制。
Ronald W .Masulis 提出,盈利性高的企业易偏向选择债务融资,但中小企业的盈利水平从长期时期来看盈利性都不怎么高献3。
Myers 强调信息不对称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被称为融资次序理论。
Myers 认为企业的融资决策应根据成本最小化原则来选择融资渠道,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顺序是:由内源到外源,外源中是先债权综后股权。
Myers 认为融资过程中存在啄食次序,一方面是出于资金成本因素的考虑,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公司管理层和外部资金提供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4。
Helwege 提出,经验数据不支持Myers 的融资述次序理论的基础假定。
Rajan 提出,若企业取得非抵押担保贷款,由于银行对外贷款必将审查企业资产情况并进行监督,这会对外传递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较好,资产质量会较高的信号,从而降低了企业从事其他融资的成本。
这些都很难通过融资次序理论推导企业偏好于先内源后外源的融资次序。
Howorth 认为,企业选择融资次序时,通常会将控制权、融资成本及企业独立性纳入考虑范围5。
MM 定理是没有考虑到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融资特点。
Weston 和Brigham 提出企业生命周期假说,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初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6。
Berger 等人通过研究生命周期和企业融资关系,形成了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当企业规模、信息约束条件、利润水平等发生变化时,会造成企业融资渠道的变化7。
它的基本规律是,企业成立初期,通过外源渠道融资困难,企业融资渠道很窄,主要依赖内源融资;而当企业处于成长阶段,主要依赖债务融资;当企业处于成熟阶段,企业融资渠道拓宽,债务融资的比重下降,而股权融资增加。
MarkJ.Flannery 提出,在信贷市场上,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着借贷关系信息不对称性8。
Stiglitz 提出,由于借款人存在的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行为,信贷配给会长期存在。
Whette 提出,当借款人是风险中性者,以资产为抵押的贷款条件可能催生信贷配给现象9。
Wiilimason 提出,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道德风险,要预防这种风险发生是加强在贷前的审查10。
由于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银行为了防止这些风险的发生,会对中小企业实施信贷配给。
Greenbaum 提出,当小企业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时,只能选择与银行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11。
Nakamura 提出,银行在信息获取方面的处于劣势地位,因而银行愿意维持与原有企业的信贷关系。
Boot 提出,贷款者首份贷款利率一般会高于市场利率,一旦第一个项目成功后,其后贷款利率一般要低于第一次贷款利率。
Berger Udell 提出,较强的“银企关系”可以降低小企业的贷款利率。
Petersen 提出,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关系融资。
关系融资主要依据所谓的企业“软信息”,这些信息很难从公开市场渠道获得,这是银行和企业在长期合作中获得和长期联系中累积起来的。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利用所获得的中小企业的“软信息” ,会减少贷款的风险和降低贷款调查及后续监督的成本12。
在Diaroond 和Holmostrom 研究的基础上,Grace O.kim 提出了银行关系投资模型。
在小企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时,一般愿意支付银行较高的利率作为信誉佣金,以保证长期获得稳定的信贷资金。
Berger 提出,银行可以通过与生产销售有关的“硬”信息了解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大量“软”信息了解中小企业。
DeYoung 指出,大银行的贷款业务主要针对信息完整、规模大、成立时间较长的大型成规模企业,而小银行选择贷款业务的方法,则更注重与借款人原先存在的信用关系13。
从国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可以看出任何理论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也是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个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所以,学习和借鉴国外融资理论时,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理论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研究。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国内学者关于融资结构理论的研究有很多。
周其仁等提出,帮助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融资的方法是建设开放性的全国市场。
刘曼红提出,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资信不足和法律上的约束,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债券融资的利小于弊,所以很少选择债券融资14。
赵华辉提出,中小企业融资存在许多困难,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本身很困难,即使可以但其融资成本很高;银行的贷款业务主要针对效益好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很难取得债券融资15。
陆正飞提出,小企业更为偏好股权融资。
柳俊涛提出,和债务融资相比,股票融资所受的限制少,上市后公司市值的增加,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进一步死亡融资16。
卜洪运提出,中小企业在种子期时,内部融资模式要优于外部融资模式;处于成长期时,中小企业应通过贷款来满足资金需要;处于成熟时期,中小企业应选择证券市场上筹资;但处于衰退期时,中小企业应选择发行债券或股票来筹集所需资金。
方芳提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是一个动态问题,不同企业情况不同,选择融资方式也不同。
罗正英提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选择取决于企业本身内生变量的影响以及中小企业内部相互关系作用。
陈莉洁提出,中西部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于东部发达地区,其内源融资的比重高于东部的发达地区17。
杨大蓉提出,通过市场调研发现,浙江民营家族企业资金来源中,最多的是企业内部利润积累。
李站杰提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模式是缓解融资难的有效方式18。
张杰提出,国有金融体制对国有金融支持,而缺乏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是造成民营经济的资金困境的原因之一,必须大力发展民营银行以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林毅夫指出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他认为大型金融机构的服务与中小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之一就是金融机构发展滞后。
孙天琦提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须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评价制度体系。
杨俊龙提出,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原因是由于产权结构模糊不清、企业信用缺失。
王凤荣提出,制度已经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推进金融制度创新,有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孔争和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在于融资渠道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融资环境改善。
赵玉海提出,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方法是建立健全一个有效的制度框架和加大财政支持。
单华军提出,我国中小企业缺乏信用,且对融资信用重视不够,这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
梁艳飞等提出,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为缓解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应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关系。
李哲提出,信贷市场的信息的不对称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木原因。
刘峰涛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宏观融资环境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张晓明等提出,解决农村信贷市场失衡有效办法是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治理效应。
唐平提出,信用中介机构要加强对中小企业财务和信用状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以此来强化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19。
张星提出,主办银行制度有助于解决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收益问题,主办银行制度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张杰青认为,关系型借款是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建立的长期稳定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中小企业应大力发展关系型借款20。
马九杰认为,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难问题的措施有: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提高企业的信誉21。
石琴提出,在银行贷款为主导的融资模式下,应该为中小企业融资构建“主银行”模式,选择主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张杰等人的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成立时间”作为金融机构“关系型借贷”的经验依据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他们提出,基于政府的行政干扰或政策的影响,造成少数中小企业贷款过度,而大部分中小企业贷款严重不足。
陈晓红提出,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企业获得银行融资22。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在融资难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等很多问题已达成共识。
例如: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包括:间接融资渠道过于单一;直接融资规模小;经营规模小和经营风险高;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的不健全等。
提出的对策建议有:提倡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融资租赁;规范和完善民间金融;完善中小企业板与创业板市场等。
三、该类课题的发展趋势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的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
国外有关企业融资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理论:David Durand 的早期资本结构理论,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修正MM定理与米勒模型,融资次序理论,金融周期理论,信贷配给理论,里亚尼和米勒提出的MM 理论,关系融资理论等。
我国学者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探索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渠道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和完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