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造型艺术形式语言的表现 (平面构成理论)

有关造型艺术形式语言的表现 (平面构成理论)

有关造型艺术形式语言的表现
——平面构成理论
作为美学理论中的一个专属名称的“形式美”,指的是客观事物和艺术形象在形式上的美的表现,也值设计社会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线条、形体、色彩、声音等)的有规律的组合。

对形式美的探讨几乎是艺术各门类的共同课题。

多少世纪以来,“人体”提供了一种比例与准则,人和动物的许多特征像是“经过设计”一般的完美,特别是人的脸,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潜意识的合适感和秩序感,引导我们追求平衡与和谐,“我们的天性中必定有一种审美和爱美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倾向”。

所以,对审美的追求与探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造型艺术设计的各学科更是离不开对美的追求,审美的诸法则也成为设计基础学科——平面构成中重要的章节。

一、关于和谐
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呈现出和谐的魅力:大海中海水的波纹、树枝上树叶的外型、山坡上梯田的线条等等,在造型艺术作品中,和谐是以形、色等诸方面体现出来的。

在具体运用中,画面的元素出现的种类越少、越接近(包括形状、大小、方向、色彩、肌理等),呈现出和谐性会越大。

但过分的统一会减弱视觉的冲击力,出现平滞、后退的效果,所以审美中有了对比的产生。

对角线构图使画面空间呈现出动感和谐席勒
《裸体自画像》
毕加索《日落》
二、关于对比
是指把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事物和对象的性质(形状、面积、色彩、大小、位置、方向、肌理等)及性格方面的对立因素十分突出地表现出来。

它有助于更鲜明地刻画事物和形象的特点,给作品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使人印象加深,这是艺术作品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段。

在造型艺术中,我们常会看到作品中的大与小、曲与直、冷与暖、粗与细、刚与柔、简与繁、疏与密、动与静、规则与不规则、传统与现代等造型元素的形式对比。

我们在感受对比激发出来的审美活力的同时,仍需要关照作品的和谐,“万绿丛中一点红”运用了红与绿的色相对比,大面积的绿使红更为鲜明突出,却不失和谐与统一。

在对比的运用中,量的把握或者面积的把握往往会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造型艺术学习中对“度”的把握的难点。

图形与空间呈现的疏密对比佐藤晃一海报作品
佐藤晃一海报1
佐藤晃一海报2
三、关于对称
又称对等、均齐,是事物中相同或相似形式因素之间相称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的均衡。

有左右对称和上下对称等表现,基本形式分完全对称和相似对称两种。

它是平衡法则的特殊表现形式,也是形式美的核心。

古希腊美学家曾指出:“身体美确实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许多美学理论将对称说成美好的基本标准。

自然事物中大量体现了对称美,不仅人体、动物的身体是对称的,植物的叶子、果实等也是对称的,更有趣的是,据说雄鸟在择偶时常常以羽毛的色彩对称而受青睐。

可以说人类在形式美方面是最先发现和运用了对称美的原理,这在人类的早期艺术创作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在许多造型艺术设计领域,都大量使用着对称:造型的对称、图案的对称,我们住的房子是对称的,我们穿的衣服是对称
的,我们使用的器具是对称的,对称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秩序,也带来了平衡,同时在制作工艺上,也为复制与生产提供了便利。

对称的《大阿福》(清代无锡)
四、关于均衡
原指力学上的平衡状态,这里主要指画面中的图形与色彩在面积大小、轻重、空间上的视觉平衡,它更注重心理上的视觉体验。

与对称相比,均衡其实更富有变化,更为自由和个性化,它是动态张力的平衡,又是静中的动态,也可说是对称的变体。

均衡常常表现在形体大小上有悬殊,但仍不失内在的相互关联与照应,它是视觉与心理的等量感。

视觉中的均衡呈现2(凡·杜斯堡)
毕加索《梦》五、关于比例
指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同时彼此之间包含着匀称型、一定的对比,是和谐的一种表现。

法国建筑师柯尔毕赛根据人体结构的比例与数学原理创立了黄金比(亦称黄金分割,其数学公式为:短边:长边=长边:长短两边之和,以数学计算其短边与长边之事1:1.618),因它体现了人类形态比例的最基本的恒定参照比值(人类发现:马和青蛙的骨骼中可以找到一系列的黄金比,它发生于腿骨、脊柱、颈部和头颅间),而被广泛地运用在生活中的许多设计中,如国旗、邮票、明信片、书籍、报纸等都采用了黄金比例。

我国古代山水画中所谓“丈山、尺树、寸马、分人”,也体现了对各种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合理安排。

蒙德里安《构图》
用直线分割呈现出的比例(凡·杜斯堡)
六、关于节奏
常用语音乐中的术语,指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节奏,以此延伸为形态诸要素的周期性反复,也是数序比例的一种体现,在形态学中不是视觉运动的一种呈现。

在音乐中,节奏的均匀和规律的运动,决定了旋律的形成;在造型艺术中节奏感表现在形象排列组织的动势上,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由静到动,再由动到静;由曲到直,再由直到曲等等的排列,便形成了节奏,其中的规律性依然很重要。

七、关于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平衡了事物的对立面,又保持了事物的丰富性,在具体运用中,强调的是对各要素“度”的微妙把握,而使事物的关系达到一种理想化的境界。

思考题:
体会中外大师作品中的形式美。

二、黑与白的艺术表现
通常指的是黑白手段,是指单纯的黑色和单纯的白色的一种组合手段,也是不同明暗值的单纯黑白色的简称,其中所包括的大量灰调因素,则是靠黑白的疏密来形成的。

如在不同的块面中,使用不同疏密的黑线条,便会产生不同的层次的灰色,乃至黑色块。

从黑白本身而言,不涉及色相,只存在明度关系,然而它承载了自然的昼与夜的特征,也是光的表述。

在传统的版面艺术中,我们可以感受黑白的单纯至极的视觉魅力和审美韵味。

在大量的基础造型训练中,都使用了黑白的艺术表现,使训练者不受色相的影响,做单纯的形象与空间的训练,对其间的“黑与灰”色调的把握,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视觉训练。

在黑白形式中,从对黑白值的配置关系到画面的色调与整体性实现,通常的表现手法有:
佐藤晃一海报
一、调和的黑白色调
1、以白为主的手法:画面空间中以白色为主面积,从小面积的黑或灰色块,
或较疏的黑色线条,形成明亮的白色高调,以呈现清淡、纯洁、敏锐、
扩张的视觉效果。

2、以黑为主的手法:画面空间中以黑色为主面积,以小面积的白或灰色块,
或较疏的白色线条,形成深暗的黑色低调,以呈现厚重、深沉、力量、
收缩的视觉效果。

3、以灰为主的手法:画面空间中以灰色为主面积,一般主要以白或黑色的
疏密,形成丰富多变的灰层次,以呈现平缓、柔和、暧昧、中庸的视觉
效果。

4、黑白渐变的手法:画面空间以黑向白色的有序渐变,或反之,以秩序化
的黑灰白获得图形的高度协调,呈现透明、柔和、舒缓的视觉效果,在
此应同样注意层次与面积的把握。

二、对比的黑白色调
黑白对比的手法:画面空间中以均等力量的黑白进行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以突出形象的意味性,表达创作的目的性。

黑白对比的色调往往在图形的形状或线性上(如曲与曲或直与直)运用高度的统一,并使用黑与白的穿插,以获得整体的协调性。

(整理收集:诚昊工作室时光足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