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况反映类范文

情况反映类范文

情况反映类范文情况反映类信息范文基层反映粮食主产区规模种植面临三方面矛盾近年来,随着农业“两区”建设的快速推进,粮食增产、增效明显。

以桐乡为例,已经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42个,总面积达6.54万亩,功能区平均亩产1152斤,比功能区外亩产高出5%,但基层调研发现,目前存在三大因素导致种粮越来越难:一是土地租金越来越贵,种粮效益越来越低。

虽然水稻产量较以前有所提高(亩产1100斤左右),每亩收入在1600元左右,但土地租金增幅更大,平均每亩达800元左右,加上种子、化肥、农药及用工成本每亩600—700元,粮农基本无利可图。

而葡萄、苗木、食用菌等经济作物,每亩收益可达1万多元,而且租金也高,可达1200元以上。

因此,在土地流转的招拍挂中,种粮和种其他经济作物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明显就处于弱势。

土地流转难、周期短、租金上涨快就成了当前种粮大户的一个“拦路虎”。

二是规模越来越大,订单越来越少。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职业化、专业化的种粮大户越来越多,但粮食订单反而越来越少。

如海盐2012年对种植面积20亩以上的大户进行订单收购,订单收购价为1.55元/斤,没有列入订单计划的只有1.43元/斤。

某种粮大户耕种600亩田地,亩产按1100斤计算,总产达66万斤,而每亩订单额度只拿到500—600斤,其他粮食虽然政府能够照单全收,但价格却每斤低0.12元,总收入至少降低3—4万元。

三是农机具越购越多,生产用房越管越紧。

随着规模农业的发展,种粮大户的农机具越购越多,临时生产管理用房紧缺成为一道新难题。

如平湖市某种粮大户因缺少生产用房,几十万元的各类大型农机具放在露天风吹雨淋;因为缺少场地,2012年春由于阴雨天过多,麦子无处摊放全部发芽,损失惨重;而在流转土地上新建的简易库房又因是违章建筑而被强拆,影响了种粮大户积极性。

对此,基层建议:一是建立自上而下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种粮农户的补贴,提高种粮积极性;二是积极引导种粮大户与农业龙头企业开展订单合同,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

三是将粮食生产建设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征用须经严格程序。

基层反映医改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医疗功能弱化基层反映,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医疗功能出现弱化倾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病人“上流”多。

医改后,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价格优势丧失,且在医疗水平、技术装备等方面与公立医院相比均处于劣势,对病人缺乏吸引力。

以桐乡市为例,该市医改后各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总量下降约5%,而公立医院门诊上涨15.5%。

二是药物使用规定收紧。

长期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抗菌药物及输液比例均在60%左右。

医改后,由于上级规定上述药物处方比例控制在30%以下,社区卫生服务站用药自主性受到制约,且由于新药品目录限制,一些广泛使用的品牌药物也无法继续提供。

三是经营收益降低。

医改后,社区卫生服务站取消了药品加成,而现行医疗服务价格(一般诊疗费5元)难以应对不断上涨的人力和材料费用支出,部分卫生服务站甚至出现亏损。

四是医务人员队伍激励机制缺乏。

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内容单一,医务人员在技术提升、职称晋升方面相对困难,对年轻医务人员难以产生吸引力。

以桐乡市为例,该市社区卫生服务站50岁以上医务人员占总数的近40%。

同时,医改打破了社区医生收入与业务之间的联系,对现有医务人员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

为此,基层建议,适当提高对社区医疗服务站的补贴力度,对基层卫技队伍建设和医务人员待遇给予政策保障。

基层反映县(市、区)车改实施后三方面保障缺乏据基层反映,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后,随着工作方式和用车环境的变化,三方面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一是交通费与油价联动缺乏。

以桐乡市为例,该市自2010年下半年启动车改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已历经13次调整,目前93号、97号汽油零售价格分别为7.43元/升、7.90元/升,均比车改前上涨17%,且随着全省即将升级使用国Ⅳ汽油,油价很快将重回“8”元时代,而目前公务交通补助标准却相对固定,缺乏与油价的联动机制。

二是偏远镇(街道)交通费上浮合理标准缺乏。

车改后,各县(市、区)、镇(街道)上下班接送班车普遍取消,工作人员大多改由自驾车上下班。

但基层反映,车改方案虽已按距离市区距离适当上浮了交通费标准,但偏远镇(街道)普遍反映标准偏低。

如桐乡市大麻镇,该镇距离市区33公里,按照规定补助标准上浮16.5%,但仍无法应对一般公务员上下班自驾车费用支出。

三是因公驾车发生交通事故保障缺乏。

当前,公务活动中由自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增多。

在重大交通事故中,除保险理赔外,往往还须当事人承担巨额赔偿金。

如2011年桐乡市某镇政府一名公务员因公驾车发生交通事故,致1人死亡,经协商共赔付对方45万元,其中个人负担25万元。

为此,基层建议,建立完善的公务交通费与油价联动机制,明确因公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相关费用的分担补助办法,同时针对偏远镇(街道)制定科学的补助上浮政策。

基层反映村(社区)工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薄弱近年来,我市各地安全生产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各类事故总量仍然偏高,特别是村(社区)工商贸企业安全事故高发态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以桐乡市为例,从近三年事故统计情况来看,80%以上的工商贸单位安全事故发生在村(社区)。

基层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三方面原因:一是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安全意识薄弱。

该市约有近5万家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其中75%的分散在村(社区),该类单位规模较小,安全生产意识薄弱,消防、防护等器材投入普遍不足。

二是村(社区)安全监管力量薄弱。

以桐乡市为例,该市共176个行政村、34个社区,大部分村(社区)由治保主任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由于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专业技能生疏,且日常工作繁忙,监管责任无法真正落实到位。

三是村(社区)安全保障力量薄弱。

主要体现在对安全生产专管人员的工资福利方面没有足够体现,安全工作基本装备设施缺乏和工作机制不健全等。

为此,基层建议:一是出台机制,加强村(社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设,并在人员、经费和装备方面予以保障。

二是引导工商贸企业提升安全生产意识。

基层反映当前推进文体惠民活动人才及组织网络薄弱近年来,我市各地基层党委、政府积极推动文体惠民活动开展,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但基层调研发现,在推进文体惠民过程中,文体事业相关人员、组织建设存在三方面瓶颈性制约:一是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以桐乡市为例,该市现有人口81.58万人,文体专业技术人员仅75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7人。

现有文体专业技术人员考录选拔制度过于侧重对岗位相关知识水平的测试,而对岗位专业性素养缺乏兼顾,造成部分禀赋较高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

二是队伍老化严重。

以桐乡市越剧团为例,该团10名在编演员平均年龄48岁,且近20多年只招收过1名正式演员。

目前,图书、曲艺、戏剧、美术和博物等方面的研究型、创作型专业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现象日益凸显。

三是镇(街道)组织网络建设问题突出。

大部分镇(街道)文体站人员队伍存在兼职多、占编不在岗、业务能力不强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如桐乡市大麻镇文体站仅1名工作人员,同时还要承担镇工会、妇联等大量其他工作,组织文体活动精力有限。

而村级文化中心基本也只配备一名无文艺专长“守摊老人”,难以承担起组织、活跃村级文化生活的职能。

基层反映“创二代”队伍存在三方面问题日前,桐乡市对103家民营企业就“创二代”队伍培养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三方面问题应予以关注:一是企业家自身对传承交接问题重视不够。

在被调查企业中,第一代企业家希望子女接班的有90人,占87.38%,但有41.7%的企业家没有认真思考过交接规划,也没有制定“带、帮、传”的循序渐进式交接程序。

二是部分“创二代”接班积极性不高。

在被调查的企业“创二代”中,“愿意接班”和“不愿意接班”分别有76人和27人,占比分别为73.79%、26.21%,76位愿意接班的“创二代”中,希望30岁以后才接班的有72人,占94.74%。

三是“创二代”实践管理经验尚显不足。

调查显示,103家企业“创二代”中,90%以上因就学等原因没有基层实践经历,自主应对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强。

为此,基层建议:一是做好服务,引导第一代企业家制定交接规划,并考虑后续发展问题。

二是为“创二代”快速成长提供条件,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

基层反映三方面原因导致冬闲田大量形成值得关注近年来,我市一些地方农村农田冬季闲置。

以桐乡市为例,据调查,该市今年冬闲田面积已达1万余亩,占该市耕地总面积的1.8%,农业经营性收益将因此减少约500万元。

据基层调查,冬闲田形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比较效益低。

我市秋冬作物以大小麦、油菜为主,生长期约170天。

据测算,小麦、油菜两种作物,在扣除生产成本后,亩均纯收入均约200元,而当地普通劳动力价格为100元/天。

二是劳动力缺乏。

目前,我市农业从业人员大多为老人或妇女,平均年龄57.2周岁。

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打工,农业生产人口偏少。

三是今年秋冬阴雨多。

近几年,秋冬播种期间均连续出现长期阴雨天气,最长阴雨天气达15天,造成田间积水严重,农民无法对土地进行翻耕播种。

对此,基层建议:一是鼓励引导土地流转,规模开发利用冬闲田。

同时,对农民种植冬闲田加大政策支持。

二是科学选择种植作物种类,合理安排茬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