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包括

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包括

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包括篇一:陕西公务员培训试题及答案1考试中心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指定考试《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课程考试考试题目:共21题| 考试时间:40分钟| 距离结束还有39分52秒1.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内容,目前中国保险赔付占重大灾害损失的比例不到()【2 分】A.20%B.15%C.10%D.5%2. 【单选题】弥补生产要素市场缺陷的主要方法是()。

【2 分】A.修改完善法律法规B.打破交易壁垒C.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D.政府监督及干预3. 【单选题】“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出自()【2 分】A.唐太宗李世民B.唐高宗李治C.宋太宗赵光义D.明太宗朱元璋4.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内容,政府配置资源只要是根据()【2 分】A.价格机制B.供求关系C.市场干预D.行政手段5. 【单选题】要想真正建成一个服务型政府,应该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些不同的经济组织之间保持()【2 分】A.平衡B.中立C.客观D.理智6.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内容,《决定》提出的一个新命题和新的战略任务是()【2 分】A.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B.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C.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D.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7. 【单选题】根据行政体制改革中职能配置的要求,要按照()的要求来配置经济职能。

【2 分】A.和谐社会B.先进文化和发展文化生产力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环境保护8. 【单选题】我国加入WTO后,虽然向外国金融资本开放市场,但外资银行的业务只占银行业务(),说明对外的开放程度不是很高。

【2 分】A.2%B.3%C.4%D.5%9. 【判断题】根据本课程内容,地方法院的人财物由地方政府统一提供,可能导致地方行政权力干预司法。

【2 分】A.对B.错10. 【判断题】政府干预市场定价,不会造成市场价格的扭曲,只会使市场价格更加趋于合理。

【2 分】A.对B.错11. 【判断题】本课程内容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容是以司法改革为重点。

【2 分】A.对B.错12. 【判断题】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是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着重抓好的工作之一。

【2 分】A.对B.错13. 【判断题】本课程内容认为,司法公开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司法公正是树立权威和公信力的基础。

【2 分】A.对B.错14. 【多选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要求包括()。

【3 分】A.依法B.合法C.公正D.公开E.独立15. 【多选题】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包括()【3 分】A.国家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B.国家的党政关系问题C.独立的司法体系D.反腐败机制E.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以及其他重大领域的治理机制16. 【多选题】根据本课程内容,市场在经济活动中能够保证()【3 分】A.地位平等B.机会平等C.分配平等D.交易规则平等E.以上都是正确的17. 【多选题】根据本课程内容,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措施有()【3 分】A.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B.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C.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D.完善土地租赁、转18. 【多选题】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业单位分为()。

【3分】A.行政类B.公益类C.企业类D.科研类E.服务类19. 【多选题】现代市场体系主要构件是()。

【3 分】A.商品B.要素C.货币D.资产E.以上都正确20.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经常项目的是()【3 分】A.长期资本B.贸易收支C.劳务收支D.单方面转移E.短期资本21. 【多选题】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3 分】A.经济转型面临重大历史台阶B.工业化、城镇化面临重大历史台阶C.改革开放步入了深水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生改变E.以上都正确试卷一:考试中心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指定考试《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课程考试考试题目:共21题| 考试时间:40分钟| 距离结束还有39分52秒1.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内容,目前中国保险赔付占重大灾害损失的比例不到(D)【2 分】A.20% B.15% C.10% D.5%2. 【单选题】弥补生产要素市场缺陷的主要方法是(D)。

【2 分】A.修改完善法律法规B.打破交易壁垒C.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D.政府监督及干预3. 【单选题】“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出自(A)【2 分】A.唐太宗李世民B.唐高宗李治C.宋太宗赵光义D.明太宗朱元璋4.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内容,政府配置资源只要是根据(B)【2 分】A.价格机制B.供求关系C.市场干预D.行政手段5. 【单选题】要想真正建成一个服务型政府,应该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些不同的经济组织之间保持(B)【2 分】 A.平衡 B.中立C.客观D.理智6.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内容,《决定》提出的一个新命题和新的战略任务是(C)【2 分】A.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B.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C.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D.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7. 【单选题】根据行政体制改革中职能配置的要求,要按照(C)的要求来配置经济职能。

【2 分】A.和谐社会B.先进文化和发展文化生产力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环境保护8. 【单选题】我国加入WTO后,虽然向外国金融资本开放市场,但外资银行的业务只占银行业务(A),说明对外的开放程度不是很高。

【2 分】A.2% B.3% C.4% D.5%A9. 【判断题】根据本课程内容,地方法院的人财物由地方政府统一提供,可能导致地方行政权力干预司法。

【2 分】A.对B.错B10. 【判断题】政府干预市场定价,不会造成市场价格的扭曲,只会使市场价格更加趋于合理。

【2 分】A.对B.错B11. 【判断题】本课程内容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容是以司法改革为重点。

【2 分】A.对B.错A 12. 【判断题】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是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着重抓好的工作之一。

【2 分】A.对B.错篇二:国家治理体系应包括五大基本内容国家治理体系应包括五大基本内容文章来源:学习时报发布时间:2014-01-0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治理”思想首次进入国家高层文件,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总方针和行动纲领,意义十分重大。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总目标是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部分构成,明确和理顺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推进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

“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治理体系”的目的和结果,要想实现真正的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一套完整、合法、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

一般认为,国家治理体系由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五大体系构成,但这种纵向治理体系的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各自为政、部门化的思路,无法从根本上建构起系统、整体、协同的治理格局。

根据全球“治理”思想精髓、世界发达国家治理实践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视角来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应该包括五大基本内容。

治理结构体系:“党、政、企、社、民、媒”六位一体。

治理结构解决的是“治理主体是谁”“治理主体之间是什么关系”两大问题。

首先,要有多元化、负责任的治理主体。

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结构应该包括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混合型市场企业(国有、私有;内资企业、外资企业;跨国企业、本土企业等)、各类社会组织(科技型、公益型、服务型等;全球型、本土型等)、广大人民群众、各类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六大主体,缺一不可。

其次,要有边界清晰、分工合作、平衡互动的多主体和谐关系。

其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多元化治理主体之间的两大核心关系,关键在于厘清各自的权限边界,把本应该属于市场、社会的职能,完全交给市场和社会处理,政府重点履行好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维护社会规则等职能。

治理功能体系:动员、组织、监管、服务、配置五大功能。

功能体系解决的是“治理体系主要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这一体系主要发挥五大方面的作用:第一,社会动员功能。

良好完备的治理体系,能够有效发挥社会动员功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个领域的深化改革中,取得最大的社会共识,凝聚社会合力。

第二,社会组织功能。

即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可以把个体化、原子化的社会主体(企业、个人等),融入特定类型、特定目的的各类组织体系之中(如党组织、单位组织、社会组织、民众自治组织等),提高国家与社会的组织化程度,谋求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统一。

第三,监管功能。

即国家治理体系在帮助实现市场和社会不断走向自由、民主、发展的同时,需要一套完备的监督手段,对各类经济主体、政治主体和社会主体实施宏观监控,保持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总体和谐稳定。

第四,服务功能。

即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最大程度地提供规模化、优质化、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多元化物质文化与精神需求,是国家治理体系保持长久运转的基础保障。

第五,配置功能。

即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应该实现经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社会服务资源的社会化配置,通过建设科学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充分挖掘国家发展的活力。

治理制度体系:法制、激励、协作三大基本制度。

治理制度体系解决的是“如何保障治理结构有效运转”的问题。

建构好治理主体、明确了治理功能后,重点要有一套完备的法律和制度体系,保障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转。

制度作为软实力,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的成败。

笔者以为,需要确立三大根本性制度体系:首先,法制体系。

即在政党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领域,适时更新和建立成套的法律体系,把所有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生态活动,全纳入法律框架体系之下,严格执法,严厉杜绝非法犯罪活动的产生和蔓延。

其次,激励制度体系。

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体系,最大程度地调动所有领域的多元化主体,在合法前提下,激发和释放内在潜能和活力,促进国家各领域主体“从一般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的纵向流动,协同推动个人和国家不断走向进步。

再次,协作制度体系。

在强调各领域、各条线依法高效运转的同时,强调纵横交叉协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根本要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