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第一章远古与夏商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1.《云门》:又称云门大卷,六代之舞之一,相传是黄帝时代的赞颂图腾的乐舞,周时为祭天神时行祭天礼的一部分。

2.《大武》:周初为庆祝武王伐纣而作的大型乐舞,有歌有舞征伐气氛浓厚,六代之舞之一。

3.六代之舞:雅乐的最高典范,用在祭司天地,日月,山川以及祖先等场合,受贵族重视。

《云门大卷》《大武》《大咸》《大韶》《大夏》《大濩》4.瞽gǔ宗:商代人进行祭司和音乐教育的机构:瞽朦,进行演唱、演奏和音乐教育的盲乐师。

二.简答题1.远古至夏商时期的乐器有哪些类型?a.吹奏乐器:骨笛,陶埙,缶,埙,言,b.打击乐器:陶钟,土鼓,石磬,铜鼓,2.远古夏商奴隶主对音乐的享受表现在哪些方面?a.远古时期音乐的作用主要在于助兴娱乐,抒发感情鼓舞人们对劳动的热情和斗争精神。

b.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音乐文化的提高,奴隶主把音乐作为娱神和娱己的手段,于是出现了为他们服务的乐舞奴隶和各种歌舞。

c.从一些文献看,奴隶主对月物的使用达到穷奢极欲的程度,“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晨噪于端门,乐闻于三衢”d.奴隶主的奢侈使音乐迅速走向了专业化的道路,出现了专职乐师与乐舞奴隶,乐器的数量和质量,乐舞的演奏技艺和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第二章西周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1.礼乐制度:礼,以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互为表里的礼制;乐,与礼相配合的音乐歌舞和乐队配置。

周时为统治者区分等级、调和矛盾、加强思想统治的重要手段。

2.俗乐:又称新乐,是我国古代对民间音乐的一种称呼,与雅乐相对而言。

3.成均:周代大学之一,用来进行周代的礼乐教育。

4.《诗经》:我国现存最早一步诗歌总集,按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5.《高山流水》:伯牙所作,现存琴谱见《神奇秘谱》。

伯牙,战国时著名古琴演奏家。

6.师旷:春秋时晋国主乐太师,擅长演奏古琴,有很强的审音调律能力,音乐素养极高,对南北方音乐有深刻研究,认为乐的作用不在于娱乐,而在于传播德政教化群众。

还是一位受人尊敬颇负盛名的贤臣,清醒的政治头脑关心人民疾苦。

7.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

二.简答题1.十二律如何产生?其律名是什么?又称十二律吕,或六吕六律。

(08名。

律吕)三分损益法求得。

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2.简述儒家墨家道家的音乐观a.儒:把音乐作为修身治国之道,并积极展开音乐教育。

b.墨道:从劳动人民利益出发反对统治者音乐享乐,反对音乐否定音乐,墨甚至提出非乐主张。

第三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1.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器鼓和吹奏乐器合奏的音乐,有时也有歌唱,原是西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汉初传入中原与汉族音乐结合。

2.相和歌(09.名):始于汉初,是我国北方流行的一种民间音乐,最初有清唱和加帮腔,后来逐渐采用管弦乐器伴奏。

在发展过程中与舞蹈结合,成为一种大型的歌舞曲,称“相和大曲”。

3.百戏:是多重民间艺术在宫廷中的总称,如杂技、角抵、幻术、武术、歌舞、杂戏等,汉时得到广泛流传。

魏晋之后百戏名称逐渐被散乐取代。

4.丝绸之路:汉武帝时由张骞开辟的中国与西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从音乐文化交流来说,丝绸之路把西域的乐器乐舞乐人等源源不断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的音乐文化。

5.《幽兰》:古琴曲有唐代人手抄现存日本,南朝所传《碣石调·幽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乐谱乐曲。

此曲表现了内心的悲怨、感伤和压抑的情绪,音调源于汉代民歌《陇西行》,十三个徵位的泛音几乎全用到了,说明当时古琴家们对纯律音响不但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已经广泛应用于音乐实践。

6.《酒狂》(2011.名):相传为阮籍所作,内容是对当权者的不满,此曲旋律精炼,结构严谨,跳荡的节奏和先抑后扬的音调形象的刻画了一个醉意朦胧步履艰难的神态。

7.《胡笳十八拍》:相传为汉末蔡琰所作,描写她本人的不幸遭遇和思想别子的心情,此曲凄楚哀怨,十分感人。

8.《广陵散》(2010.名):又名《广陵止息》,相传流行于东汉末年,描写的是聂政为父报仇刺死韩王的故事,今所见曲谱来自《神奇秘谱》。

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

“怨恨凄感,即如幽冥鬼神之声,邕邕容容,言语清泠。

及其怫郁慨慷,又隐隐轰轰,风雨亭亭,纷披灿烂,戈矛纵横”《琴书·止息序》9.蔡氏五弄(2010.名):琴曲《游春》《绿水》《幽居》《坐愁》《秋思》被人称为“蔡氏五弄”,东汉著名琴家音乐理论家蔡邕yǒng 所作,这些作品结构短小风格恬静,甚受人们欢迎。

10.嵇jī康: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琴家、音乐评论家,人称“嵇中散”他有很好的音乐修养,精琴艺通音律善作曲,所弹《广陵散》(2010.名)声调绝伦,他所创古琴曲《嵇氏四弄》《风入松歌》流传至今,他在评论音乐的《琴赋》中对琴材、琴制、审美、演奏法和表现作用做了生动描述,而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有关音乐美学的问题。

~~~~~~~~~~~~11.清商乐:又称清商或商乐、商歌,是一种娱乐性的民间音乐,先秦已有,在汉代广泛流行,清商乐音乐现已失传。

是汉族传统音乐。

二.简答题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乐器乐人音乐有哪些?1.乐器:五弦琵琶、曲项琵琶、筚篥bìlì、羯鼓2.乐人:曹妙达、白智通、安未弱、苏袛婆3.音乐:鲜卑乐、龟兹乐、疏勒乐、西凉乐、高昌乐、康国乐、悦般乐、安国乐、高丽乐、天竺乐。

三.论述试论乐府及其历史意义(2010.论述)1.乐府,秦朝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承秦制,汉初仍设有乐府机构。

2.为了完善制度巩固中央集权,开展礼乐教化,改组扩充乐府编制,使乐府称为采集和表演民间音乐的专门机构,当时乐府规模大分工细,有上千人之多。

3.乐府采集民间音乐的范围很广,北起匈奴南到长江以南西起西域东到海滨,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后,得到了贵族阶级的赏识和利用,并有力的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

4.乐府采集和改编的各地民间音乐,主要用于统治者的郊祭、朝会、宴飨xiǎng5.西汉末年,国力衰退经济衰败,哀帝时为了减轻负担,节制贵族纵情声色、荒淫奢侈的生活,乐府被撤销。

6.乐府这种大规模有领导的采集工作,是各地区间的民族音乐得到了广泛的集中和交流,对继承和发展民间音乐的优良传统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章隋唐与五代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1.《阳关三叠》: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歌,抒发对远去征戎生活朋友的惜别之情.此曲在唐代流传,具有副歌的性质。

叠唱即重复唱的意思。

2.大曲:唐代新创作的一种大型歌舞曲,叫做大曲或法曲。

以传统音乐为主体,融合各少数民族和外国音乐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大型歌舞音乐。

大曲以新出现的乐器为主风格粗犷;法曲以汉族传统音乐为主,风格较清雅。

3.七部乐:隋初燕乐以清商乐、国伎、龟兹伎、安国伎、高丽伎、天竺伎、文康伎为主,名为“七部乐”。

4.十部乐:唐初,清商乐、国伎、龟兹伎、安国伎、高丽伎、天竺伎、西凉伎、高昌乐、新创作燕乐,为十部乐。

5.坐部伎:堂上表演的,属小型歌舞。

坐部六曲《燕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月》《龙池乐》《小破阵乐》。

6.立部伎:堂下表演的,属大型乐舞。

《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7.《霓裳羽衣曲》:唐代大曲中的法曲,分为散序(散板由乐器独奏或轮奏,不舞不歌)、中序(慢板,抒情,有歌有舞)、曲破(以舞为主)三个部分是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产物。

8.《天平琵琶谱》:又称《番假崇》由何昌林翻译的一首唐时传入日本的四弦琵琶曲。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一首琵琶曲,内容与佛教故事有关。

9.《敦煌古乐谱》(07.名):是唐代大曲的一套琵琶旋律谱,原件现藏巴黎,。

10.董庭兰:甘肃陇西人,唐著名琴师,以善为沈家声、祝家声而誉满琴界,技艺高超,为人善良友好,诗人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正是他11.减字谱:古琴减字谱,由若干汉字所组成的符号来记谱,对保存发展古琴音乐起了巨大作用,清明以来大批琴谱都由减字谱记载。

~~~~~~~~~~~~12.曲子:隋唐以来盛传的一种民间音乐,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节奏曲调新鲜活泼,反应的生活面广,除单独清唱还可用于歌舞、说唱。

进入城市后,诗人们把曲子作为文学新兴题材改写新词;乐工们积极演唱创作。

13.诗歌:兴于周,是上层社会里雅俗共赏脍炙人口的一种音乐体裁。

唐代诗歌丰富发展水平高但流传甚少,演唱诗歌可以用和声或叠唱的方法。

14.燕乐:燕乐即“宴乐”周代宴飨宾客时所用音乐,隋唐时,燕乐是一种泛称,指统治者应用于娱乐性场合的各种音乐,以传统音乐为主吸收了少数民族音乐而创作的一种新的大型歌舞音乐。

二.简答1.唐代的音乐机构有哪些?其职能是什么?(09.简)(08.简唐代燕乐繁盛原因)a.大乐署,鼓吹署,教坊,梨园。

其中梨园水平最高,教坊其次。

b.大乐署:管雅乐与燕乐,并负责考选乐师和训练音声人;鼓吹署:专管仪仗队中的鼓吹月;教坊,歌舞为主;梨园(07.名)担任唐玄宗新作的试奏,演奏新创作歌舞大曲与各种民间音乐,下属梨园的还有儿童组成的法部。

c.乐工有很高的音乐造诣,对隋唐燕乐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他们生活命运悲惨,社会地位十分卑贱。

2.举例说明唐代中日文化音乐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a.隋唐时期,互相派遣使者,日本留学者回国还带走了许多乐器与乐谱,中国演奏家曾多次去日方演奏唐乐,对日本音乐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b.日本奈良正仓院等处现存的许多乐器如五弦琵琶,笙,竽,筝,竖箜篌等,都是我国唐代的遗物。

c.日本学者十分重视我国唐代的音乐,他们对传去的乐器乐谱乐书精心保存长期致力研究,使我国音乐在国外得到广泛传播。

d.现存许多唐代乐谱乐书原件都藏在日本如《秦王破阵乐》等第五章宋金与元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1.瓦肆: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交易场所瓦肆是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2.勾栏(2010.名):在瓦肆中,由民间艺人进行文艺表演的地方,演出具有商业化的性质。

3.社会:艺人演出组织称“社会”4.书会:编写剧本和话本的组织。

5.《白石道人歌曲》:姜夔kuí的作曲集,他的歌曲词曲结合贴切旋律委婉流畅,吟唱与感慨结合抒情气息极为浓厚,反映了他的爱国思想和对侵略战争的厌恶之情,风格清新感情真挚耐人寻味。

是研究宋代音乐极为可靠的乐谱资料,。

姜夔,南宋词人,音乐家。

6.《潇湘水云》:郭沔miǎn所作,左右技法的配合造成了令人神往的烟波浩然的景象。

郭沔,南宋古琴家,浙派创始人,热爱祖国但怀才不遇,苦闷的他作品多是寓情于景善于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民间音乐的因素应用于创作之中,他的作品既有古风又有新意,博得了众多琴家的喜爱。

7.《海青拏na天鹅》:著名琵琶曲,是一首反应元代蒙古人民狩猎生活的作品,他描写了海青捉天鹅时的情景,形象鲜明风格独特,受到群众喜爱,后改编的管乐合奏在全国流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