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皮带传动
实验目的
认识皮带传动的特点
实验器材
底板、转轮、钉、皮带
实验过程:
1.用实验器材组装一个皮带传动装置模型。
2.将大轮和小轮方向按照相反方向同时转动。
3.记录下大轮和小轮的转动方向和快慢。
实验结论:
皮带传动可以传递力,改变轮转动的快慢,能改变轮子转动的方向。
实验名称 比较不同形状的承受力
2.往三座桥上分别放相同质量的重物,试试它的承受能力。
实验结论: 桥梁的承受力和桥梁的形状有关。 拱桥最结实, 最适合将整个桥 面的重力分散开来。斜拉桥相对平板桥牢固,平板桥最不牢固,因为 它的桥面没有支撑结构。
实验名称 建造“瓜皮桥”
实验目的
比较“瓜皮桥”与瓜皮的承受力
实验器材
西瓜、纸巾、重物
实验过程:
厘米
弹簧秤的拉力
牛顿(N)
弹簧秤下拉距离
厘米
结论
结论
实验结论:
动滑轮能不改变力的方向,但省力。
实验名称 链条传动
实验目的
认识链条传动的特点
实验器材
瓦楞纸、塑料瓶盖
实验过程:
1.用瓦楞纸和塑料瓶盖制作齿轮,用瓦楞纸制作一条链条传动 带,将它们组成一个链条传动轮,观察大轮转动 的情况。
4.改变重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做三次实验。
实验结论:
1.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2.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3.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既不省力, 也 不费力。
实验名称 测量斜面坡度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斜面坡度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杠杆省力的秘密
实验目的
认识杠杆省力的原理
实验器材
杠杆尺及支架、钩码
实验过程:
1.组装杠杆尺,并把杠杆尺调成平衡状态。
2.确定杠杆尺一侧的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3.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 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码 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记录结果。
实验器材
塑料吸管、细绳
实验过程:
1.用细绳或大头针将吸管或小棒做成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 六边形支架。
2.用力往两边拉拽。
实验结论:
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结实,所用的材料也最少。
实验名称 搭高塔
实验目的
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固性
实验器材
剪刀、胶带、木棍、绳子、胶水等
实验过程:
1.画出设计草图。
2.选择制作材料和连接物,确定合适、牢固的连接方法。
实验器材
鸡蛋壳、书本
实验过程:
1.用4个半截鸡蛋壳作为支撑点 (蛋壳的切口应尽量平整,可用胶布粘平)
2.往蛋壳的支撑点上加放书本。
3.观察蛋壳承受重物的能力。
实验结论: 鸡蛋壳的这种形状能把外来的压力均匀地向周围分散开来, 所以 它能承受比较大的重力。
实验名称 研究哪种形状最稳固
实验目的
了解三角形的支架最稳固
实验名称
动滑轮特点
实验目的
认识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器材
动滑轮、铁架台、弹簧秤、滑轮、钩码、细绳
实验过程:
1.测出滑轮的重量。
2.将细绳一端绑在铁架台上,另一端绕过滑轮,组成动滑轮。
3.将钩码挂在滑轮上, 用弹簧秤拉动滑轮, 记下所需重量和弹簧 秤拉力的读数,记录在表格内。
重物的质量
牛顿(N)
重物提升距离
实验结论: 链条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同, 速度不同, 大齿轮转动的 速度比小齿轮慢。
实验名称 齿轮传动
实验目的
认识齿轮传动的特点
实验器材
瓦楞纸、塑料瓶盖
实验过程:
1.用瓦楞纸和塑料瓶盖制作齿轮。
2.把制作好的大小两个齿轮的齿咬合在一起, 顺时针和逆时针方 向分别转动大、小齿轮。
实验结论: 齿轮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反, 速度不同, 大齿轮转动的 速度比小齿轮慢。
1.将滑轮固定悬挂在铁架台上, 将细绳穿过滑轮用两个钩码悬吊 在细绳的一端,而另一端钩上弹簧秤。
2.记录钩码的质量和弹簧秤拉力的读数, 记录在表格内。 测量钩 码提升的距离和弹簧秤下拉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重物的质量
牛顿(N)
重物提升距离
厘米
弹簧秤的拉力
牛顿(N)
弹簧秤下拉距离
厘米
结论
结论
实验结论:
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实验名称
螺旋斜面
实验目的
发现螺旋与斜面的内在关系
实验器材
螺丝钉、铅笔、三角形纸
实验过程:
1.将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绕在一支铅笔上。
2.比较绕在铅笔上的纸与螺丝钉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螺丝钉的螺纹就是斜面的变形。
实验名称 轮轴能省力
实验目的
懂得轮轴能省力的原理
实验器材
硬纸板、弹簧秤、钩码、线绳
实验过程:
实验目的
探究体会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
硬纸、砖块、厚书等重物
实验过程:
1.用大小差不多的纸做成不同形状的纸筒;
2.用胶水粘好后竖直放在桌上;
2.将书本、红砖分别放在相关的纸筒上,比较它们的承重力。
实验结论:
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重力。
实验名称 蛋壳的承受力
实验目的
认识蛋壳具有较大的承受力,进一步感受形状与 承受力的关系。
1.把西瓜纵向切成两半,再横向切开。
2.把瓜瓤吃掉,留下瓜皮,每块按4~5厘米宽切下。
3.在每两个小块之间夹一片纸巾,然后摆成拱形。
4.在“瓜皮桥”上加重物,试一试它的承受能力。
3.测量高度和它的稳定性。
实验结论:
利用三角形结构能搭建出较高的塔,而且不易倒塌。
实验名称 比较平板桥、拱桥、斜拉桥的特点与承受力
实验目的
实验比较不同桥的承受能力
实验器材
长不小于20厘米、宽不小于7厘米的硬纸板,木块、 胶带、粗绳、胶水、筷子、厚书、重物
实验过程:
1.用实验材料分别建造平板桥、拱桥、斜拉桥。
实验器材
弹簧秤、小车、光滑的木板、钩码
实验过程:
1.组装器材。
2.通过测力计将放有钩码的小车提起,用多少力,记录在书上。
3.在桌面立一木块, 从桌面到木块依次斜搭准备好的三块光滑木 板,通过测力计沿斜面上拉动放有钩码的小车, 分别记录小车被抬高 的高度,移动的距离及用力多少。
实验结论:
斜面可以省力,并且在斜面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 坡度越小越省力。
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 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 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结论:
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名称 定滑轮特点
实验目的
认识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器材
定滑轮、铁架台、弹簧秤、滑轮、钩码、细绳
实验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