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物理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内部存在(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答案】D【解析】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观察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几乎不改变运动方向,只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说明在原子的中央存在一个体积很小的带正电的物质,将其称为原子核。
故选项D 正确。
【考点定位】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方法技巧】本题需要熟悉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2.一束单色光由空气进入水中,则该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时(A)速度相同,波长相同(B)速度不同,波长相同(C)速度相同,频率相同(D)速度不同,频率相同【答案】D【解析】不同的单色光频率不相同,同一单色光在不同的介质内传播过程中,光的频率不会发生改变;由公式cvn=可以判断,水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所以该单色光进入水中后传播速度减小。
故选项D正确。
【考点定位】光的传播,光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方法技巧】本题分析时要抓住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频率不变这个特征,应用cvn=公式分析光进入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各种不同频率范围的电磁波按频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γ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B)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C)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γ射线(D)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γ射线【答案】A【解析】在电磁波谱中,各电磁波按照频率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所以选项A正确。
【考点定位】电磁波谱【方法技巧】本题需要记得电磁波谱按照波长或频率的排列顺序,按照这个顺序就可以分析出答案。
4.如图,顶端固定着小球的直杆固定在小车上,当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球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沿图中的(A)OA方向(B)OB方向(C)OC方向(D)OD方向【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小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球固定在杆上,而杆固定在小车上,则三者属于同一整体,根据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关系分析可知,球和小车的加速度相同,所以球的加速度也应该向右,故选项D 正确。
【考点定位】牛顿第二定律,整体法和隔离法【方法技巧】本题通过整体法和隔离法可以判断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局部加速度和整体加速度相同。
5.磁铁在线圈中心上方开始运动时,线圈中产生如图方向的感应电流,则磁铁(A)向上运动(B)向下运动(C)向左运动(D)向右运动【答案】B【考点定位】楞次定律和安培定则【方法技巧】通过安培定则判断感应磁场方向,通过楞次定律判断磁铁的运动情况。
6.放射性元素A经过2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后生成一新元素B,则元素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较元素A的位置向前移动了(A)1位(B)2位(C)3位(D)4位【答案】C【解析】α粒子是42He,β粒子是01e-,因此发生一次α衰变电荷数减少2,发生一次β衰变电荷数增加1,据题意,电荷数变化为:2213-⨯+=-,所以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前移动了3位。
故选项C正确。
【考点定位】α衰变和β衰变,衰变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方法技巧】通过衰变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发生一次α衰变电荷数减少2,发生一次β衰变电荷数增加1可以计算出放射性元素的电荷数变化量。
7.在今年上海的某活动中引入了全国首个户外风洞飞行体验装置,体验者在风力作用下漂浮在半空。
若减小风力,体验者在加速下落过程中(A)失重且机械能增加(B)失重且机械能减少(C)超重且机械能增加(D)超重且机械能减少【答案】B【解析】据题意,体验者漂浮时受到的重力和风力平衡;在加速下降过程中,风力小于重力,即重力对体验者做正功,风力做负功,体验者的机械能减小;加速下降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下,体验者处于失重状态,故选项B正确。
【考点定位】平衡条件,机械能变化与外力做功关系,超重和失重【方法技巧】通过体验者加速度方向判断超重和失重,通过除重力外其它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其它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可以判断机械能变化情况。
8.如图,一束电子沿z轴正向流动,则在图中y轴上A点的磁场方向是(A)+x方向(B)-x方向(C)+y方向(D)-y方向【答案】A【解析】据题意,电子流沿z轴正向流动,电流方向向z轴负向,由安培定则可以判断电流激发的磁场以z轴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沿z轴负方向看),通过y轴A点时方向向外,即沿x轴正向,则选项A正确。
【考点定位】安培定则,电子束产生电流方向【方法技巧】首先需要判断出电子束产生电流的方向,再根据安培定则判断感应磁场的方向。
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9.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上出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则(A)中间条纹间距较两侧更宽(B)不同色光形成的条纹完全重合(C)双缝间距离越大条纹间距离也越大(D)遮住一条缝后屏上仍有明暗相间的条纹【答案】D【考点定位】双缝干涉,lxdλ∆=,单缝衍射【方法技巧】通过双缝干涉条纹特征和单缝衍射条纹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再应用lxdλ∆=公式分析条纹间距。
10.研究放射性元素射线性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两块平行放置的金属板A、B分别与电源的两极a、b连接,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从其上方小孔向外射出。
则(A)a为电源正极,到达A板的为α射线(B)a为电源正极,到达A板的为β射线(C)a为电源负极,到达A板的为α射线(D)a为电源负极,到达A板的为β射线【答案】B【考点定位】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α射线和β射线的本质【方法技巧】通过类平抛运动计算粒子在竖直方向的位移关系式,根据公式分析该位移与荷质比的关系,再结合图示进行比较判断。
11.国际单位制中,不是电场强度的单位是 (A )N /C (B )V /m (C )J /C (D )T.m /s 【答案】C 【解析】由公式FE q =可知,电场强度单位为N /C ,选项A 是电场强度单位;由公式U E d=可知,V /m 也是电场强度单位,选项B 也是电场强度单位;由qE qvB =可得E vB =,故T .m /s 也是电场电场强度单位,选项D 也是电场强度单位;由公式WU q=可知,J /C 是电势差单位,故选项C 正确。
【考点定位】电场强度,FE q =,U E d=,E vB = 【方法技巧】本题通过电场强度公式FE q =,U E d=,E vB =分别判断对应的场强单位。
12.如图,粗细均匀的玻璃管A 和B 由一橡皮管连接,一定质量的空气被水银柱封闭在A 管内,初始时两管水银面等高,B 管上方与大气相通。
若固定A 管,将B 管沿竖直方向缓慢下移一小段距离H ,A 管内的水银面高度相应变化h ,则(A )h =H (B )h <2H(C )h =2H (D )2H<h <H【答案】B【解析】据题意,原来A 、B 管内的水银高度相同,有0A P P =;B 管下移后,设A 管水银下移高度为h ,B 管内水银末位置高度如图所示,A 、B 管内末位置水银高度差为1h ,则B 管内水银原、末位置高度差为:1h h +;可以计算B 管下降的高度为:12H h h =+,此时由于A 管内水银下降,A 管内气体体积增加,压强减小,即'0AP P <,此时有:1'0A h P P P +=,计算得'0(2)AP g H h P ρ+-=,最后有:'02A P P Hh g ρ-=+,由于'0A P P <,所以2Hh <,故选项B 正确。
【考点定位】气体压强【方法技巧】先分析B 管下降前,封闭气体压强与大气压相等,0A P P =;再分析B 管下降后,封闭气体压强与大气压关系:'0(2)A P g H h P ρ+-=,分析时留意A 管和B 管内水银下降的高度和等于H 这个关系,12H h h =+。
13.电源电动势反映了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能力,因此 (A )电动势是一种非静电力(B )电动势越大,表明电源储存的电能越多 (C )电动势的大小是非静电力做功能力的反映 (D )电动势就是闭合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 【答案】C【解析】电动势是反映电源通过非静电力做功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本领的物理量,电动势越大说明这种转化本领越强,但不能说明储存的电能越多,故选项A 、B 错误而选项C 正确;闭合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大小等于外电压大小,故选项D 错误。
【考点定位】电动势【方法技巧】本题需要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电源电动势在闭合电路中的能量分配。
1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 ,第二段用时2 s ,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22m/s 3 (B)24m/s 3 (C)28m/s 9 (D)216m/s 9【答案】B【解析】据题意,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2t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第一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1116/4v v m s -==;在第二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2216/2v v m s -==;则物体加速度为:2221844//33v v a m s m s t --===,故选项B 正确。
【考点定位】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方法技巧】本题先通过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2t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两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在根据加速度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15.如图,始终竖直向上的力F 作用在三角板A 端,使其绕B 点在竖直平面内缓慢地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小角度,力F 对B 点的力矩为M ,则转动过程中(A)M 减小,F 增大 (B)M 减小,F 减小 (C)M 增大,F 增大 (D)M 增大,F 减小【答案】A【考点定位】力矩、受力平衡条件【方法技巧】通过物体受力平衡条件判断拉力F 的变化情况,分析力矩时通过极端思维的方法进行判断。
16.风速仪结构如图(a)所示。
光源发出的光经光纤传输,被探测器接收,当风轮旋转时,通过齿轮带动凸轮圆盘旋转,当圆盘上的凸轮经过透镜系统时光被挡住。
已知风轮叶片转动半径为r ,每转动n 圈带动凸轮圆盘转动一圈。
若某段时间Δt 内探测器接收到的光强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则该时间段内风轮叶片(A)转速逐渐减小,平均速率为4πΔnr t (B)转速逐渐减小,平均速率为8πΔnrt (C)转速逐渐增大,平均速率为4πΔnr t (D)转速逐渐增大,平均速率为8πΔnrt【答案】B【解析】据题意,从b 图可以看出,在Δt 时间内,探测器接收到光的时间在增长,圆盘凸轮的挡光时间也在增长,可以确定圆盘凸轮的转动速度在减小;在Δt 时间内可以从图看出有4次挡光,即圆盘转动4周,则风轮叶片转动了4n 周,风轮叶片转过的弧长为42l n r π=⨯,叶片转动速率为:8n rvv tπ=∆,故选项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