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apGIS—建立主要地理要素数据库的操作流程及说明-1012

MapGIS—建立主要地理要素数据库的操作流程及说明-1012

MapGIS——建立主要地理要素数据库的操作流程及说明根据《湖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第五章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在进行二类小班外业调绘的同时,还需要对县域内的主要地理要素进行调绘和注记,并按照规程中第七章第五十条县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库标准的要求建立各图层的标准属性结构,将其矢量化,形成基础地理要素数据库,也是后期用于制作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的必要的基础地理数据。

根据规程中第七章第五十条县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库标准可以看出主要地理要素分为点状、线状、面状、注记四大类图层,下面分别介绍建立这四类图层数据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点状图层主要地理要素图层中属于点状图层的有“居民地驻地C10、林业管理机构C20、林业经营单位C30、其他林业经营机构C40、林业工作站C50、森工企业C60、其他C70、林业科研机构C80”,其矢量化的操作方法是一样的,具体操作如下:(一)新建数据库1.在MapGIS数据目录视窗中MapGISLocal处右键,选择“创建数据库”。

图1.12.根据向导进行数据库名称及路径的设置。

如组图1.2所示:注:数据库文件均以本地文件(.HDF结尾)进行保存,默认的路径如step3中标红所示,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图标重新设置文件保存的路径,以方便后期的查找。

Step1 开始step2 设置地理数据库名Step3 设置地理数据库路径step4 完成组图1.23.完成后,在MapGISLocal下面可以看到新创建的数据库“基础地理数据库”。

图1.3(二)新建图层1.在图层管理视窗中“新地图”处右键,选择“新建图层”。

图1.42.在新建图层界面中,左键单击“简单要素图层”,再点击“浏览”按钮,如图1.5;在目录选择界面,先左键单击左边的“MapGISLocal”图标,再点击之前新建的用于存储这些地理要素图层的数据库“基础地理数据库”,再点击“确定”,如图1.6。

图1.5图1.63.回到新建图层界面中,在名称后面输入该图层的名字“居民地驻地”,点击“确定”按钮下面的“点类型”即可,如图1.7。

图1.74.完成后,在图层管理视窗的新地图下可以看到新创建的“居民地驻地”点状图层,如图1.8。

图1.85.在图层管理视窗中选中“居民地驻地”图层右键选“属性结构设置”。

图1.96.在编辑属性结构界面中,在第二行“字段名称”中输入“YSDM”,“字段类型”选“字符串”,“长度”改为“6”,“别名”输入“分类代码”,如图1.10;虽然规程中没有规定点状图层的标准属性结构,但是YSDM这个字段是必需要的,之后在录入属性时需按照规程54页中各类地物点的分类代码将其填入该字段,成果图制作时软件程序也是通过识别这个字段中的代码来给各地物点统一赋对应的图形参数。

图1.107.除了“YSDM”这个必需要的字段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其他字段,如再增加一个“DWMC”别名为“地物名称”的字段,录入属性时可以将该地物点的中文名称填入该字段,最后点击“确定”,如图1.11。

图1.118.按照上面的操作步骤将其他点状图层也都新建好图层和属性结构,“林业管理机构C20、林业经营单位C30、其他林业经营机构C40、林业工作站C50、森工企业C60、其他C70、林业科研机构C80”这些点状图层并不是每个图层都一定要建立,县域内有这些主要地理要素并已调绘,则需要建立相应图层来将其矢量化,如果没有则可不建立。

规程36页地物调绘和注记的内容中的“电站”、“山峰”及汝城县试点时调查的“学校”,在规程54页中没有对应的图层和分类代码,但我们软件根据汝城县试点的需求,已经可以建立这3个图层,属性结构中要有“YSDM”这个字段,“学校”的分类代码为“1”,“电站”的分类代码为“2”,“山峰”的分类代码为“3”,成果图制作时软件程序通过识别这个字段中的这3个代码来给这3类地物点统一赋对应的图形参数。

9.将所有的点状图层都建立好之后,在图层管理视窗中将这些图层都选中,右键选“属性”,如图1.12。

图1.1210.在修改属性界面中,勾选“空间参照系”,点击按钮,如图1.13;在“空间参照系”下拉框中选择第6行的“高斯大地坐标系_西安80”下的“高斯大地坐标系_西安80_37带3_北”或者“高斯大地坐标系_西安80_38带3_北”,根据本县域的具体情况而定,和二类小班等图层的空间参照系保持一致,再点击“确定”—“确定”,如图1.14、图1.15、图1.16。

图1.13图1.14图1.15图1.16(三)图层矢量化1.在图层管理视窗中“新地图”处右键,选择“添加图层”,将作为参照底图的遥感图、地形图、二类小班等图层添加进来,并将其移至到最底层显示,点击“复位”按钮,再点击按钮将此工程文档保存下来,以便下次直接打开,如图1.17。

图1.172.在图层管理视窗中,将要矢量化的“居民地驻地”点状图层设为当前编辑状态,则可以看到“点编辑”菜单下的相应的功能都亮起来了。

3.点击“造子图”下的“参数缺省”,在输入工具界面中勾选“即时输入属性”,点击“确定”,再到地图视窗中找到该点状地物具体的位置左键点击一下,即马上会弹出“对象属性编辑”的对话框,然后输入该地物点的分类代码和地物名称,再点击“保存”,即完成了一个地物点的矢量化,如图1.18、图1.19。

图1.18图1.194.如果刚生成的地物点很小找不到具体的位置了,可以在图层管理视窗中,选中“居民地驻地”图层右键选“查看属性表”,勾选“图形联动”,滑动滚轮将地图视图界面放大,然后左键点击查看属性界面中的这一条属性记录,地图视图中会自动跳转到该点所在位置并高亮显示,此时去掉“只读”,也可以修改该点的属性值,如图1.20。

图1.205.还可以使用“点编辑”菜单下的“改子图属性”功能录入和修改地物点的属性值,如图1.21;可以使用“复制子图”、“移动子图”、“删除子图”等功能对地物点进行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

图1.21二、线状图层主要地理要素图层中属于线状图层的有“河流B10、渠道B20、铁路D10、公路D20、行政区划界F10、其他界线F20、防火带H90”,其矢量化的具体操作如下:(一)新建图层(河流、渠道、铁路、公路、防火带图层是需要新建图层来矢量化的)1.在图层管理视窗中“新地图”处右键,选择“新建图层”。

图2.12.在新建图层界面中,左键单击“简单要素图层”,再点击“浏览”按钮,如图2.2;在目录选择界面,先左键单击左边的“MapGISLocal”图标,再点击之前新建的用于存储这些地理要素图层的数据库“基础地理数据库”,再点击“确定”,如图2.3。

图2.2图2.33.回到新建图层界面中,在名称后面输入该图层的名字“河流”,点击“确定”按钮下面的“线类型”即可,如图2.4。

图2.44.完成后,在图层管理视窗的新地图下可以看到新创建的“河流”线状图层,如图2.5。

图2.55.在图层管理视窗中选中“河流”图层右键选“属性结构设置”。

图2.66.根据规程58页规定的“河流属性表结构”,在编辑属性结构界面中,增加“YSDM”、“HLBM”、“HLMC”、“SSSX”、“DLCD”5个属性字段,“字段类型、长度、小数位数、别名”都按照规程中的设置,如图2.7。

(注:双精度型的字段的长度要比规程中的大一个数字,因为MapGIS软件中把小数点也算一个长度)图2.77.按照以上操作步骤可以新建好“渠道、铁路、公路、防火带”等线状图层,这些线状图层并不是每个图层都一定要建立,县域内有这些主要地理要素并已调绘,则需要建立相应图层来将其矢量化,如果没有则可不建立。

其中规程中没有规定“渠道”和“防火带”标准属性结构,但是YSDM这个字段是必需要的,之后在录入属性时需按照规程54-56页中各类地物线的分类代码将其填入该字段,成果图制作时软件程序也是通过识别这个字段中的代码来给各地物线统一赋对应的图形参数。

图2.8除了“YSDM”这个必要的字段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其他字段,如再增加一个“DWMC”别名为“地物名称”的字段,录入属性时可以将该地物线的中文名称填入该字段,最后点击“确定”,如图2.9。

图2.9“铁路和公路”线状图层的属性结构设置参照规程59页的“铁路属性表结构”和“公路属性表结构”。

8.将这些线状图层都建立好之后,在图层管理视窗中将这些图层都选中,右键选“属性”,如图2.10。

图2.109.在修改属性界面中,勾选“空间参照系”,点击按钮,如图2.11;在“空间参照系”下拉框中选择第6行的“高斯大地坐标系_西安80”下的“高斯大地坐标系_西安80_37带3_北”或者“高斯大地坐标系_西安80_38带3_北”,根据本县域的具体情况而定,和二类小班等图层的空间参照系保持一致,再点击“确定”—“确定”,如图2.12、图2.13、图2.14。

图2.11图2.12图2.13图2.14(二)图层矢量化1.在图层管理视窗中,将要矢量化的“河流”线状图层设为当前编辑状态,则可以看到“线编辑”菜单下的相应的功能都亮起来了。

2.点击“简单线”下的“折线”或“光滑曲线”,这时鼠标变成十字架状态,再到地图视窗中找到该线状地物具体的位置,在起点处左键点击一下,沿着底图上线状地物的方向开始画线,最后右键单击结束;在画线过程中,可以使用F8进点、F9退点、按住鼠标滚轮移动地图视图窗口、滚动鼠标滚轮放大缩小地图视图窗口等快捷功能。

图2.153.画完线后,点击“线编辑”菜单下的“改线属性”,然后拉框选中该线状地物,在弹出的“对象属性编辑”对话框中输入该地物线的相关属性值,即完成了一个线状地物的矢量化,如图2.16。

图2.164.还可以使用“线编辑”菜单下的“复制线”、“移动线”、“删除线”等功能对地物线进行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也还可以使用“线上加点”、“线上移点”、“线上删点”、“剪断线”、“相交剪断线”、“延长缩短线”等功能对线状地物进行图形修改。

图2.17(三)区边界转线线状地物图层中的“行政区划界”可以从全县二类小班的最终成果图层中合并出以村为单位的行政区面状图层,再转成线图层而得到;“其他界线”中的“小班界线”也可以由全县二类小班的最终成果图层直接转成线图层得到,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行政区划界1.将全县二类小班的最终成果图层添加到图层管理视窗中,并设为当前编辑状态。

2.点击“通用编辑”菜单下的“合并图元”,在图元合并界面中,在“图层信息”中会自动读取到当前新地图下的第一个图层,如果不是全县二类小班的最终成果图层,则可以下拉选择相应的图层;在“合并选项”的“按属性字段合并”后面下拉选择“CUN”字段,此时要确保二类小班图层中的CUN字段的属性值是12位的唯一标识的代码;容差半径设为“0.0001”;勾选“合并结果另存”,再点击设置好生成的行政区面状图层存储的数据库和该图层名字,再点击“确定”,这时会弹出提示信息对话框,点击“否”即可,如图2.1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