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一、选择题A型题1.女性,20岁,头昏,乏力半年,近2年来每次月经持续7-8天,Hb 65g/L,网织红细胞1.5%,血清铁蛋白10μg/L,血清叶酸16ng/ml,维生素B12600μg/ml。
最可能的诊断是A.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B.溶血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2.体内缺铁时,最早表现为:A.血清铁降低B.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增高C.贮存铁减少D.MCV变小E.MCH减低3.缺铁性贫血与慢性感染性贫血鉴别要点是A.血清铁测定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骨髓红细胞内铁D.骨髓细胞外铁E.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4.缺铁性贫血与铁粒幼细胞贫血鉴别主要选择下列哪项检查A.血清铁饱和度B.MCV、MCH、MCHC测定C.骨髓铁染色D.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E.血清总铁结合力5.贫血患者血片示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血清铁饱和度16%。
最可能的诊断是A.铁粒幼细胞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巨幼细胞贫血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6.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是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正常C.血清铁正常,总铁结合力降低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E.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增高7.血清铁减低见于下列何种贫血A.铁粒幼细胞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含铁血黄素沉着症E.再生障碍性贫血8.患儿,男性,12岁,面色苍白,贫血乏力,肝、脾肿大,血红蛋白70g/L, 血片见正常和低色素红细胞及少数中、晚幼粒细胞, 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骨髓环状铁粒幼红细胞达45%,其诊断可能为A.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地中海贫血E.巨幼细胞性贫血9.细胞外铁阴性, 铁粒幼红细胞占12%,此结果符合A.正常骨髓铁粒染色B.缺铁性贫血C.地中海贫血D.难治性贫血E.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0.男性,45岁,3年前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近一年来渐感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血常规:红细胞1.4×1012/L、血红蛋白55g/L、白细胞3.1×109/L、血小板65×109/L、网织红细胞0.10%、MCV 129fl、MCH 36pg、MCHC 34%,最可能的诊断是:A.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B.缺铁性贫血C.巨幼细胞性贫血D.骨髓病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11.下列哪项不符合叶酸生理A.人体本身合成部分B.不耐热C.是DNA合成的必需营养素D.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中E.正常人每天需要200μg12.不属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的是A.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红细胞酶缺陷性贫血D.铁粒幼细胞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13.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无关的是A.中性粒细胞核增多B.中性粒细胞核左移C. MCV 112~159flD. MCH 32~49pgE. MCHC 0.32~0.3614.下列哪项不是缺铁性贫血缺铁早期的实验室指标A.铁粒幼细胞正常B.红细胞形态正常C.血清铁减少D.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E.骨髓小粒染色铁正常或减少15.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不能确诊的疾病是A.急性白血病B.再生障碍性贫血C.多发性骨髓瘤D.缺铁性贫血E.慢性白血病16.再障患者骨髓病理组织学检验发现造血细胞减少,尤其是:A.巨大原始红细胞B.巨大早幼粒细胞C.巨大血小板D.巨核细胞E.以上都不正确17.下列哪项符合再障的临床检验A.细胞内、外铁减少B.血清铁增高C.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增高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E.以上都不正确18.下列哪项不是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依据A.网织红细胞减少B.全血细胞减少C.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D.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E.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成熟障碍19.下列哪种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中血小板、巨核细胞均减少A.脾功能亢进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van综合征) 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巨幼细胞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20. 下列哪项不是血红蛋白肽链结构A.HbA-α2β2B.HbA-αβC.HbA2-α2δ 2D.HbF-α2γ 2E.HbBarts-γ421. 原位溶血的场所主要发生在A.肝脏B.骨髓C.脾脏D.血管内E.淋巴结22.不符合溶血性贫血骨髓象特征的是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粒/红比值减低C.红细胞系统增生显著D.可见豪焦小体和卡-波环等红细胞异常结构E.骨髓增生明显活跃23. 下列哪项检查是诊断溶血的最可靠证据A.血清间接胆红素升高B.网织红细胞升高>5%(0.05)C.骨髓红系明显增生D.红细胞寿命缩短E.尿胆原强阳性24. 诊断急性血管内溶血最有意义的阳性结果是A.黄疸B.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C.红细胞减少D.尿胆原增加E.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阳性25. 下列检查哪项改变与溶血无关A.网织红细胞增多B.血清直接胆红素增多C.黄疸D.结合珠蛋白减少E.尿胆原增多26.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下列哪项实验常呈阳性A.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B.抗人球蛋白试验C.尿含铁血黄素试验D.异丙醇实验E.冷凝集素试验27.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脆性增加主要见于A.PNHB.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C.海洋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8. 下列组合哪项不符合PNH的实验室检查A.PNH-蔗糖溶血试验阳性B.PNH-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C.PNH-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D.PNH-属于红细胞膜异常溶血性贫血E.PNH-与遗传性有关的疾病29. G6PD酶缺乏时,下列哪项试验呈阳性反应A.抗人球蛋白试验B.热溶血试验C.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D.酸溶血试验E.蔗糖溶血试验30. Coombs试验对诊断何种病有意义A.PNHB.再生障碍性贫血C.G6PD缺乏症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1.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最常见下列哪种异常形态红细胞增多A.球形红细胞B.破碎红细胞C.靶形红细胞D.泪滴形红细胞E.镰形红细胞32.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诊断依据是A.网织红细胞增高B.血红蛋白尿C.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D.血红蛋白电泳异常E.骨髓中幼稚红细胞明显增高33. 除下列哪项外,其余均可引起血管内溶血A.G6PD缺乏症B.疟疾C.PNH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34. 诊断温抗体型溶血性贫血的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是A.Ham试验B.Cooombs试验C.Donath-Landsteiner试验D.免疫球蛋白测定E.血红蛋白电泳35. 下列属于血管内溶血的疾病是A.PNHB.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C.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巨幼细胞贫血36. 有多种溶血的特殊检查,下列哪一组是错误的A.Coombs试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Ham试验-PNHC.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D.外周血中出现大量靶形红细胞-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蚕豆病-机体对蚕豆的变态反应37. 下列检查中哪项与溶血无关A.网织红细胞增多B.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C.粪胆原增多D.结合珠蛋白减少E.尿胆原增多38.急性溶血时,下列哪项是少见的A.寒战、高热B.头痛、腰痛、背痛、四肢酸痛C.尿胆原增多D.尿胆红素增多E.急性肾衰竭39. 下列哪项与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证据无关?A.网织红细胞数增多B.幼红细胞甚至幼粒细胞释放入周围血C.红系增生显著D.有血红蛋白分解产物E.骨髓X线检查显示骨髓腔无变化40. 女性28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2年余。
检验:红细胞2.8×1012/L,血红蛋白60g/L,MCV,MCH,MCHC均低于正常;血涂片见红细胞中央苍白区扩大,可见靶红细胞。
除哪项贫血外,其余皆有可能A 溶血性贫血B 缺铁性贫血C 再生障碍性贫血D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E 慢性感染性贫血41. 女性,12岁,反复巩膜黄染6年。
体检: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1cm,脾肋下3cm。
检验: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网织红细胞11.2%;总胆红素34μmol/L,间接胆红素28μmol/L,HbsAg(+);Coombs试验(-),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
最可能的诊断是A.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B.遗传性球红细胞增多症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球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慢性肝病性贫血42. 男性,14岁,检查发现贫血貌。
血红蛋白95g/L,脾肋下5cm可及,无自觉症状。
网织红细胞7.8%;周围血片见较多靶形红细胞;血清铁1250μg/L;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
下列哪些检查在此病例应异常A.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B.Ham试验C.Coombs试验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E.血红蛋白电泳及抗碱血红蛋白测定43. 男性,40岁,即往体质差,常有发热及服用多种药物史,近因尿色呈红茶样就诊。
检验:红细胞2.0×1012/L,血红蛋白58g/L,白细胞3.0×109/L,血小板计数正常,网织红细胞12%;尿隐血阳性;血清游离血红蛋白600mg/L。
诊断为血管内溶血。
除下列哪个疾病外,其余均可引起血管内溶血A.G6PD缺乏症B.疟疾C.PNH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44. 男性,12岁,反复发热,深黄色尿3年。
体检: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2.5cm。
检验:血红蛋白90g/L。
网织红细胞11%(0.11);血涂片示红细胞呈小球形,中央苍白区消失;尿胆红素(-),尿胆原强阳性;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正常,Rous试验(-)。
进一步应选择下列哪项实验室检查确诊A Ham试验B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C 碱变性试验D 自身溶血试验E 冷热溶血试验45. 男性,13岁,面色苍白半年。
体检:中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3cm。
检验:血红蛋白81g/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网织红细胞13%;Coombs试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初溶为58%氯化钠溶液,全溶为46%氯化钠溶液。
本例溶血性贫血发病机制为A 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B 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C 红细胞磷酸己糖旁路中的酶缺陷D 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E 红细胞自身抗体产生46. 男性,61岁,一个月以来厌食、恶心、头晕、乏力伴皮肤黄染。
检验:血红蛋白80g/L,网织红细胞5%;红细胞脆性试验轻度增加;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强阳性,尿潜血检查阴性,血清总胆红素76.15umol/L,ALT<40U。
拟诊为溶血性贫血。
为明确溶血病因,宜首选下列哪项实验室检查A Coombs试验B Ham试验C 自身溶血试验D 血红蛋白电泳E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实验二、名词解释1.缺铁性贫血2.单纯红细胞系再生障碍3.干抽4.原位溶血5. 溶血性贫血6. 血管内溶血7.血管外溶血8.蚕豆病9. 血红蛋白病10.PNH11.继发性贫血1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三、论述题:1.简述贫血的含义及成人贫血的诊断标准以及贫血的诊断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