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选择题[2021天津南开中学二测]读某小区域地质构造剖面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丁乙丙C.丁丙甲乙D.丙丁甲乙2.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B.在地表建设较大规模城市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开发D.可以利用天然拱形,修建隧道[2021广东深圳一模](新情境:分裂苹果岩)阿贝尔·塔斯曼国家公园位于新西兰南岛,某游客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前往该公园进行徒步、自驾相结合的深度体验游。
下图为该游客在公园内拍摄的一处景点照片,该景点位于海岸悬崖旁,由一形如苹果的巨型球状花岗岩从中间分裂为两瓣而成,被称为分裂苹果岩。
据此完成3—4题。
3.组成分裂苹果岩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球表面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上部4.该游客对分裂苹果岩的形成过程做了下列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 )A.地壳抬升→剥蚀出露→球状风化→岩体断裂B.地壳抬升→剥蚀出露→岩体断裂→球状风化C.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挤压→岩体断裂D.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拉张→岩体断裂[2021吉林长春第一次质量监测]自然界中有许多天然的“桥”,下图示意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
据此完成5—6题。
5.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黄土桥B.海蚀桥C.岩溶桥D.风蚀桥6.下列与岩溶桥的成因相似的地貌是( )A.雅丹地貌B.冰川地貌C.喀斯特地貌D.火山地貌某地质公园因奇石林立而成为网红打卡胜地,该地质公园内某处景观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7—8题。
7.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该景观的岩石属于 ( )A.甲B.乙C.丙D.丁8.塑造该景观岩石形态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B.海水侵蚀和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和风力堆积D.变质作用和流水堆积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口至尼洋河口的河段,河型河势变化较大,时而游荡,时而窄深,大致可分为游荡型、宽谷型和峡谷型河道。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某游荡型河段河滩、河岸分布及变化示意图(2007年、2014年)。
据此完成9—11题。
9.游荡型河道处于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但该河段河道并未出现明显的展宽或收缩。
该河段岸线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碰撞挤压B.气候高寒,两岸冻土发育C.地势落差大,径流速度快D.两岸山地高耸,地形制约10.2007—2014年该河段( )A.总体上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B.流水侵蚀作用有所增强C.内力作用影响超过外力作用D.径流量和输沙量明显减小11.2007—2014年③处河滩岸线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地转偏向力弱B.河岸形态顺直C.人类活动固滩D.植被覆盖率高一、选择题(新情境:深泓点)深泓点是指河流断面的最深处,其海拔变化能反映河床的冲淤情况。
黄河某河段几乎无支流汇入,河道宽浅。
初春时上游来水受冰坝阻挡,导致该河段水位上涨,形成凌汛。
下图示意某年3月17—30日期间该河段S处在凌汛洪峰前后流量与深泓点海拔的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该河段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2.该时段,S处河床在流量下降过程中( )A.持续发生淤积B.先冲刷,后淤积C.先淤积,后冲刷D.持续发生冲刷3.此次凌汛发生时,上游来水( )A.含沙量较低且泥沙颗粒较细B.含沙量较高且泥沙颗粒较粗C.含沙量较低且泥沙颗粒较粗D.含沙量较高且泥沙颗粒较细[2021四川绵阳一诊]京昆高速雅安—西昌段,由四川盆地向横断山区攀升,设计速度80 km/h,被称作云端上的高速公路。
沿途设有多个避险车道。
图a为雅西高速某段公路示意图。
图b为拍摄的雅西高速某一路段车道图片。
据此完成4—6题。
图a 图b4.雅西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 km/h,主要是因为沿线( )A.城镇密、行人多B.气候干、风沙多C.地势险、雨雾多D.旅游景点多5.在某一路段设置避险车道,主要是因为该路段( )A.桥隧相连B.道路弯又窄C.路面凹凸不平D.坡道长又陡6.图中隧道呈螺旋状攀升是为了( )A.以长度换取高度B.供野生动物自由穿行C.避开自然断裂带D.沿途居民出行方便[2021陕西西安中学期中](与2016年全国卷Ⅰ7—9题考查角度类似)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河水清澈的河流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形成的。
牡蛎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小,水平夹层中的牡蛎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窒息死亡。
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图1)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图2),礁体Ⅰ1—Ⅵ由老到新。
据此完成7—8题。
图1 图27.在牡蛎礁从Ⅰ1到Ⅵ的形成过程中,该区域( )A.海岸线持续向海洋推进B.海平面间歇性下降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D.地壳持续下沉8.礁体中任一水平夹层形成时期,该区域可能 ( )A.处于枯水期,营养物质减少B.处于洪水期,河流输沙量大C.处于寒冷期,海平面上升快D.处于温暖期,植被覆盖率高[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二测]地质构造运动中,由于上、下岩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形成时代不连续的岩层,这种上、下时代不连续岩层的接触面称为不整合面。
下图示意美国某高原相互之间距离在15 km以内的三个出露岩层剖面,PQ 和MN代表不整合面,XY代表断层,岩层未发生过翻转。
据此完成9—11题。
9.根据图中所示证据推断,比XY断层更古老的岩层是( )A.白色石灰岩B.黄褐色砾岩C.灰色砂岩D.黑色页岩10.PQ和MN不整合面的形成源于( )A.上下岩层受水平挤压作用发生位移B.抬升和侵蚀,随后发生下沉和沉积C.上下岩层接触面受重力挤压发生变质D.下沉和沉积,随后发生抬升和侵蚀11.三个岩层剖面中存在时间最短的岩层是( )A.灰色砂岩B.红色砾岩C.绿色页岩D.褐色粉砂岩二、非选择题(共28分)12.[2021河北石家庄第一次质量检测,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花岗岩地貌是花岗岩体受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怪石峪景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天然造型花岗岩博物馆。
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地质专家王教授指导下,对怪石峪进行了以“花岗岩探秘”为主题的研学旅行。
他们来到怪石峪,放眼望去,当地满目荒凉,草木稀少,怪石林立。
图1示意怪石峪蜂窝状洞穴景观,图2示意花岗岩风化过程。
图1 图2(1)研学小组发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怪石峪花岗岩大量出露地表。
阐述怪石峪花岗岩出露地表的地质过程。
(6分)(2)研学小组查阅的相关资料表明:出露地表的花岗岩因热胀冷缩作用,常常产生不同方向的裂隙,使其更易遭受外力作用破坏。
分析花岗岩裂隙的存在使花岗岩更易遭受外力作用破坏的原因。
(4分)(3)研学小组发现怪石峪迎风的花岗岩表面分布着形态各异的蜂窝状洞穴。
说明怪石峪蜂窝状洞穴的形成原因。
(6分)13.[2020山东临沂期中,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尔马拉海位于亚洲小亚细亚半岛和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之间,东北经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黑海沟通,西南经达达尼尔海峡与爱琴海、地中海相连,是陆地之间断层下陷形成的内海,海岸陡峭,平均深度183米。
在亚洲的海岸上,绵延不断的小山,一列挨着一列,形成里亚斯型海岸,即海岸线的总方向与山脉构造线走向呈大致垂直相交的海岸,也称为横向海岸。
图甲示意马尔马拉海地理位置,图乙示意马尔马拉海里亚斯型海岸的形成过程。
图甲图乙(1)分析马尔马拉海亚洲海岸分布着绵延不断的小山的主要原因。
(4分)(2)简述马尔马拉海形成陡峭的里亚斯型海岸的主要过程。
(3分)(3)说明马尔马拉海冬、夏季利于船舶航行的主要自然条件。
(5分)一、选择题[2021辽宁适应性考试]冰川发育受气温、降水、海拔和地形等的综合影响。
冰川进退塑造了冰斗、U形谷等侵蚀地貌和侧碛垄等堆积地貌。
侧碛垄是冰川退缩后在U形谷两侧堆积成的垄状地形。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末次冰期冰川地貌分布图,图中U形谷以山顶为中心向周围延伸。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三组侧碛垄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①②D.③②①2.该地区冰川堆积地貌南坡比北坡保存完整的主要原因是( )A.南坡降水多于北坡B.南坡气温高于北坡C.南坡海拔高于北坡D.南坡坡度小于北坡[2021湖北孝感第三次适应考试]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大河下游河段甲、乙两处水文站河道主槽横断面示意图,起点为水文站。
读图完成3—5题。
3.导致甲处河段主槽横断面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甲水文站以上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B.甲水文站以上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库C.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持续抬升D.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间歇性下降4.与甲处相比,乙处河槽横向展宽不明显,最可能是因为该河段( )A.流速较快,河流下蚀更突出B.河流治理工程导致河槽两侧比较稳定C.两岸岩石比较坚硬,难以侵蚀D.河床底部泥沙较松散,更易侵蚀5.近年来,甲、乙之间河段河槽下蚀的趋势变缓,其主要原因是( )A.河床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大B.气候变干,河流流量变小C.河流含沙量增大、淤积增强D.沿岸人们生活用水增加[2020湖北黄冈第一次阶段性检测](新情境:纹泥)纹泥是一种纹层状的沉积物,它是每年成对(一厚一薄)沉积而成的薄沉积层,十分有规律。
厚的颜色浅,薄的颜色深。
浅色的粉砂层形成于春季和夏季,这时河流挟带的粗沉积物同溶解于湖里的氧同时下沉。
冬季只有细的淤泥和黏土沉积,且沉积物里的有机质在水环境稳定的湖底不受氧化,所以形成深色的黏土层。
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水域最可能有纹泥分布的是( )A.河流入海口B.河道堰塞湖C.高山冰川湖D.火山口湖7.近一两百年来,水域中的纹泥呈现增厚的趋势,其原因是(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8.纹泥中沉积物颜色的深浅变化主要取决于( )A.湖岸岩石性质B.湖岸植被密度C.湖水结冰情况D.季风强弱变化海岸沙席是一个较宽广平坦或略微起伏的风沙堆积地貌,按形态划分为沙席前缘、沙席中部及沙席后缘。
平潭岛有典型的海岸沙席地貌,其后缘常见木麻黄防护林。
平潭岛夏、秋季台风多发,台风是海岸沙席地貌形成及演变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下图为台风“麦德姆”登陆平潭岛后海岸沙席3条观测样线不同部位的高程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9—11题。
9.下列关于“麦德姆”登陆期间该海岸沙席所受风力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前缘以搬运堆积为主B.中部以搬运侵蚀为主C.后缘以搬运堆积为主D.后缘堆积和侵蚀平衡10.台风登陆前后,该沙席高程变化明显,但整个沙席颗粒粒径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A.沙源地和堆积地物质组成完全一致B.台风风力强,分选性差C.防护林降低风速,风的搬运作用较弱D.海浪对沙席以侵蚀为主,堆积为辅11.当地防护林以木麻黄为主的原因是该树种 ( )A.树干挺拔,观赏价值高B.根系发达,涵养水源效果好C.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D.适应性强,防风固沙效果好二、非选择题(共44分)12.[2021广东广州第一次质量检测,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