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成本员培训--成本核算汇总

最新成本员培训--成本核算汇总

2013年成本员培训--成本核算7.9 化工生产业务7.9.1 业务描述一、业务特点化工生产业务分为化工、化肥、化纤生产业务。

化工生产业务一般按照车间(装置)进行核算与管理。

化工产品具有连续生产,顺序进行加工,一套装置可以同时产出多种联产品的特点。

二、基本概念1、联产品联产品是指用同样原料,经过同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性质和用途的产品,这些产品在经济上有不同性质和用途,而且属于企业生产的主要目的。

2、副产品副产品指生产主要化工产品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非主要产品。

3、联产品系数联产品系数是指分配联产品成本时将分配标准折算成相对固定的系数,按照系数在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计算产品成本。

4、综合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分步法是指上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转入下一生产步骤时,是以“半成品”或“直接材料”综合项目记入下一生产步骤成本计算单的方法。

5、分项结转分步法分项结转分步法是指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各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个成本项目中。

如果半成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在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中登记半成品成本时,也要按照成本项目分别登记。

6、约当产量约当产量指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完工产品的产量。

7、吨产品现金操作费用吨产品现金操作费用是指某化工装置平均每生产 1吨主产品(含来料加工)而发生的不含原料成本的各项付现费用支出。

烯烃装置的产品现金操作费用包括:烯烃装置应分摊的除折旧和摊销以外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装置耗用的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和修理费支出,以及该装置的生产、管理人员职工薪酬和除折旧和摊销以外的其他间接生产费用,外供水、电、蒸汽及其他产品和劳务费作为减项予以扣除。

烯烃装置的产品现金操作费用包括所有的修理费支出。

单位现金操作费用(元/吨)= (外购辅助材料、燃料、动力+修理费支出+不包括折旧和摊销项目以外的其他生产、管理、销售费用付现支出-外供、转送的水、电、蒸汽及其他产品和劳务费)÷主产品产量(含来料加工)除烯烃装置外的其它化工装置的产品现金操作费用包括:该装置耗用的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和修理费支出,以及该装置的生产、管理人员职工薪酬和除折旧和摊销以外的其他间接生产费用,外供水、电、蒸汽及其他产品和劳务费作为减项予以扣除。

单位现金操作费用(元/吨)= (外购辅助材料、燃料、动力+装置的修理费支出+不包括折旧和摊销项目以外的其他生产付现支出-外供、转送的水、电、蒸汽及其他产品和劳务费)÷主产品产量(含来料加工)8、吨产品完全加工费吨产品完全加工费用是指某化工装置平均每生产 1吨主产品(含来料加工)而发生的不含原料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

(1)指标确定考虑的因素:吨产品完全加工费=(生产成本-原材料+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利润表各产品销售量之和(不含公用工程及包装物)1)“生产成本”为各单位主营业务成本表中的当期生产成本,其中的燃动等变动费用未考虑价格变化因素,不考虑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库存等因素的影响;2)“原材料”为主营业务成本表中第一项“外购原料”;3)根据全产全销原则,各单位的产品商品产量根据上报事业部主营业务利润表各产品销售量之和计算确定(不含公用工程及包装物),对个别单位进行了调整,计量单位统一为“吨”。

(2)各单位月度完成指标的计算依据吨产品完全加工费=(生产成本-原材料+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全部产品商品产量(不含公用工程及包装物)1)“生产成本”为各单位主营业务成本表中的当期生产成本;2)“原材料”为主营业务成本表中第一项“外购原料”;3)全部产品商品产量按产成品库存明细表中本月生产量扣除自用、其他减少及盘盈(亏)数量计算确定(不含公用工程及包装物),计量单位统一为“吨”。

7.9.2 基本要求一、核算对象企业根据化工产品连续生产,顺序进行加工的特点,按生产装置归集分配成本,并以每种产品及各生产步骤为成本核算对象,对各装置生产出两种或两种以上联产品(包括分类产品)应分别列为成本核算对象;副产品根据总部定价在成本中扣除,不单独列为成本核算对象。

成本核算对象划分如下:(一)产成品:指已经完成生产过程,并已经验收合格入库可供出售的产品。

(二)在产品:指月终尚未完工或虽已完工但尚需等待检验等原因,不具备入库条件的各种形态在制品。

(三)自制半成品:化工半成品是指企业的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已经加工完毕,待转入下一基本生产车间继续加工或暂时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包括可供出售的自制半成品。

(四)生产、加工(包括转供)的辅助产品(水、电、汽、风等)和提供的劳务。

二、成本项目化工产品制造成本是指化工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直接职工薪酬和制造费用。

1、原料及主要材料指经过加工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包括化工企业的各种化工原料等。

2、辅助材料指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有助于产品形成但不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

如各种催化剂、引发剂、助剂、触媒、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净化材料、包装物等。

3、燃料指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耗用的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等。

4、动力指生产耗用的水、电、汽、风、氮气、氧气等。

5、直接职工薪酬指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各种职工薪酬,具体包括工资(含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非货币性福利费以及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

6、制造费用指化工企业下属生产车间、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

制造费用包括的具体内容如下: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财产保险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物料消耗、水费、电费、取暖费、办公费、差旅费、印刷费、运输费、转输费、化(检)验计量费、设计制图费、环保支出、通讯费、外部加工(劳务)费、洗车费、车辆使用费、停工损失、信息系统维护费、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安全生产费用及其他等。

三、会计科目设置化工生产根据成本费用发生的地点和用途等为每个成本对象(成本中心、内部订单、生产订单等)指定一个对应的功能范围,同时按费用要素设置费用科目,通过费用记入的成本对象对应的功能范围来区分成本费用的大类,通过“功能范围+会计科目”两个维度的组合来实现成本费用的明细分类核算。

基于费用大类定义的功能范围如下:生产成本,指化工生产企业基本生产部门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的成本,对应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类、动力类、直接职工薪酬类、副产品、自制半成品、加工商品等费用科目。

辅助生产成本指化工生产企业辅助生产部门生产、加工(包括转供)的各种水、电、蒸汽、气、风等产品和提供辅助劳务所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

对应水、电、蒸汽、气、风等费用科目。

制造费用,指化工生产车间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生产成本的各项间接费用。

对应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财产保险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物料消耗、水费、电费、取暖费、办公费、差旅费、印刷费、运输费、转输费、化(检)验计量费、设计制图费、环保支出、通讯费、外部加工(劳务)费、洗车费、车辆使用费、停工损失、信息系统维护费、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安全生产费用等费用科目。

四、化工生产业务核算程序1、根据生产部门统计资料和原始记录,通过系统接口表将各种产品的生产量、入库量、自制半成品和完工产品产量、以及装置材料、工时、动力消耗等,导入SAP 系统。

2、通过使用PP 生产订单,按基本生产车间(装置)、辅助生产车间(装置或部门)和规定的成本费用项目及各种产品归集所发生的费用。

原料、辅料根据物料清单(BOM)直接发到生产订单,直接或间接费用根据工艺路线中定制的标准值归集到生产订单上。

一个成本中心对应多张生产订单的,按工时(开工天数)分配成本中心费用到各生产订单。

3、将归集的费用分清生产、在建工程及对外劳务(作业)等予以结算和分配,能够确定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直接记入该成本核算对象;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按照产量、系数等合理的分配标准,在有关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4、月末,辅助生产装置将归集的所有成本通过作业类型(水、电、汽、氮等)分摊至基本生产装置成本。

5、期末存在在产品或半成品的,应当按照会计手册规定的相关标准计算应当扣除的半成品成本;将归集起来的生产成本根据生产订单结算规则中的联产品的分摊权数(分摊权数=产量×技术系数),将生产订单中归集的生产成本,分摊到每个联产品和在产品中。

月末根据每个联产品中归集的成本以及分摊的差异,计算月末加权平均成本。

五、其他核算要求1、产品成本核算(1)根据化工、化肥产品连续生产,顺序进行加工的特点,产品成本计算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

(2)化工、化肥装置生产的产品能明确划分成本的,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不能明确划分成本的,采用联产品系数法分配计算各产品成本。

化纤产品采用品种法,按品种、规格型号计算产品成本。

(3)化工联产品的成本计算化工联产品成本采用“系数法”计算,先按成本项目(包括扣除副产品项目)汇集分离前的综合成本,再用产品系数分离综合成本,算出各产品的成本,计算公式如下:a、联产品折合产量(即积数和)=Σ(各联产品产量×产品系数)。

b、联产品折合产量单位成本(积数单位成本)=联产品总成本÷联产品折合产量(积数和)c、某种产品总成本=某种产品折合产量×联产品折合产量单位成本(某种产品的积数和×积数单位成本)d、某种产品单位成本=某种产品总成本÷某种产品实际产量(4)分类产品的成本计算分类产品是指品种相同而规格、等级、型号不同的产品,其成本计算也采用“系数法”,用产品系数将综合成本分离,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参照上述联产品,分类产品系数根据实际情况按产量等比例确定。

(5)联产品和分类产品分离综合成本时用的标准产品系数,总部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总部未作规定的,各单位由财务部门会同技术部门确定标准产品、测定产品系数,并报上级财务部门备案。

2、在产品成本核算在产品成本是指已投入生产过程,但尚未形成产成品而消耗的材料和费用等。

化工企业按以下原则确定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在产品数量较少、生产周期较短的,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在产品数量较大,但各月之间变动不大的,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在产品数量较大,并且月度变动较大的,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的成本,其中,对于原材料占成本比重较大的产品,只计算在产品的原材料成本。

在产品通过“在制品”科目进行核算。

化工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信息按照会计手册的规定计算各生产装置在产品成本,按在产品的明细构成分别建立虚拟物料,建立对应的新评估类型,计入“在制品”核算。

月末将上月在产品留存的明细物料直接投入到生产订单,将本期留存的在产品明细项从实体物料上移动到虚拟物料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