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文言文阅读《苏轼,字子瞻》及答案-word范文模板 (2页)

【最新】文言文阅读《苏轼,字子瞻》及答案-word范文模板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文言文阅读《苏轼,字子瞻》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苏轼,字子瞻。

嘉佑二年,试礼部。

是时欧阳修知贡举,得轼论,为之惊喜。

然疑其客曾巩之作,不敢以冠多士,但置第二。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

英宗素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

王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及创行新法。

轼皆上书论其不便。

安石怒,使御史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

轼遂请外,通判杭州,徙知密州。

又以事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言摭其表语,并诗以为讪谤,逮台狱,欲置之死,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上数有意复轼,当路者辄阻之。

一日,手札移轼汝州。

轼未至汝,上书自言有田在常,愿得居之。

朝奏入,夕报可。

哲宗立,召为礼部郎中。

元佑元年,迁中书舍人。

初,祖宗时,行差役法,其后编户充役者,不习其役,又虐使之,多至破产。

乡民至有终岁不得息者。

王安石改为免役,使户差高下出钱雇役,行法者过取病民。

司马光为相,欲复差役,差官置局。

轼与焉,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十室九空;差役之害,民尝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因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耳。

”光曰:“于君何如?”轼曰:“三代之法,兵农为一,至秦始分为二;唐之中叶,变府兵为长征之卒,农出谷帛以养兵,兵出性命以卫民,天下便之。

今免役之法,实大类此。

公欲骤罢免役而行差役,正如罢长征而复民兵。

盖未易也。

”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

光忿然作色。

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争之甚力,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而谢之。

寻除翰林学士兼侍读。

久之,轼积论事,当轴者所恨,恐不见容,乃请外补,遂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治兴利除害,有德于民,家奉画像,众立生祠。

召为吏部尚书,以弟辙除尚书右丞,乃改翰林院学士承旨。

居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颖州。

未阅岁,以兵部尚书召兼侍读。

寻迁礼部兼翰林侍读、端明殿两学士、礼兵两部尚书。

徽宗立,移亷州,徙永州,更三大赦还提玉局观,复朝奉郎。

卒于常州。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四十六(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以唐故事故事:旧例
B.光笑而谢之谢:道歉
C.天下便之便:适宜
D.不敢以冠多士多:赞美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光不以为然苏子愀然
B.复以谗请外洎牧以谗诛
C.轼与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光笑而谢之黑质而白章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使户差高下出钱雇役,行法者过取病民。

(4分)
(2)轼积论事,当轴者所恨,恐不见容,乃请外补。

(4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苏轼对司马光恢复差役法提出了哪些看法?请简要概括。

(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画9处)(4分)
如足下之作深之以经术之义味之以史氏之品藻合之以作者之规矩不但使两川之豪士拱手也未即得面驰情无量秋初能一来快尽此事谨勒手状。

(黄庭坚《与王庠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