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现状、特点、问题和趋势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现状、特点、问题和趋势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现状、特点、问题和趋势一、现状:(一)特点:1.领导重视与扶持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现代化发展,市委书记等领导同志多次视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市政府设立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协调指导小组,各区县也组建了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在市园区协调指导小组领导下,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并提供科技服务,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按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择优聘用,并实行定期调换,以保证管理队伍精干、高效,市政府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2.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有较大规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已初步形成。

据市农委统计,到2000年12月为止,市共建立431家农业科技园和高效农业区,其中市级30个,区(县)级401个,总投资50多亿元,占地规模15.1千公顷。

在30个市级园区中,采用股份制形式的有20家,民营个体有10家,总投资15.5亿元。

已形成政府、上市企业、国企、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农业科技专业户、农业科研院校投资为主体的产权明晰的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其中,较大的园区有投资累计超过15亿元以上的小汤山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它既含有上市的中国蓝田总公司一期工程投资8亿元的国际高科技农业蓝田园区、也包括农业部农垦公司、市农林各局、昌平区政府所属机构建立的现代农业企业;与之类似的园区还有顺义“三高”农业示范园区。

此外,由十一家国有和集体企业组成的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开始投入3.5亿元建立的锦绣大地农业科技园区;以及有有个人投资上亿元的具有年出栏20万头“绿健”现代化养猪场等。

3.各园区以引进国外现代设施和新品种为主要内容,发展高科技农业。

全市各园区都定位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引进兴建大量性能优良的保护地生产设施为标志,不仅有为数众多的日光温室群,还有从美国、法国、日本、荷兰等国引进的现代化智能型连栋温室,目前,引进的国外电脑调控的现代化智能型连栋温室已达到100公顷左右,。

目前各园区的产业重点基本上都放在优良种苗生产、无公害工厂化蔬菜栽培、花卉与果树种植、三高农业、特种动物养殖、观光农业以及生物制药等。

各园区还建有配套的园艺产品保鲜贮藏库和精加工车间,设施条件基本具备接受并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

园区管理委员会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

如朝来农艺园现有26栋普通日光温室,54栋高标准日光温室,1999年又新建一栋面积为4ha的荷兰智能型连栋温室,生产的特菜产品达到“AA”级绿色食品标准,直销大中超市、政府食堂和宾馆饭店。

4.注重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市的大部分园区都寻求与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院校建立密切的联系,都在设法提高员工素质。

它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员工素质较高的情况下,科技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如锦绣大地公司从成立起就积极招聘科技人才,到2000年为止,已有雄厚的科技实力,现有员工231人,其中科技人员116人,占员工总数的50.2%,科技人员中博士、硕士有10余名。

1999年还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

5.多数园区目前还处于园区建设初期,属于投入阶段,社会效益明显。

由于的气候条件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耗能较大;的农产品劳动力生产成本高,而农产品售价又较低;受政府行为影响大;多数园区目前还处于园区建设初期,属于投入阶段,各园区比较重视发挥园区的展示、精品生产、休闲观光功能,力图形成自己的特点,社会效益明显。

6.有相当一部分园区管理已企业化、规范化,运行机制已与国际接轨。

特别是一些上市企业和大型农业企业,比较注重运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园区工作。

不但使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而且农业企业组织形式也现代化。

7.各级政府出台相应政策,鼓励现代园区狠抓农业科技攻关,增强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活力和后劲。

市政府在建设农业科技园区中,把农业科研当作科技进步的源泉、推进科技革命的核心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根本措施,瞄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有选择、有重点、有计划地引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到农业科技园区进行中试和开发,增强科技术储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先后组织实施农业科研攻关22项,开发新项目56个。

一是围绕农业产业化的上档升级,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农业生态工程、现代农机工程、温室工程,转化了一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初步形成了一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二是重点推广10项农业高新技术,启动6个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农业科技产业。

三是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和种植业结构消费的要求,引进和培育一批优质专用品种和名特优新品种。

如粮食作物小麦京411,京冬8号、中优9507、高赖氨酸玉米、甜玉米、紫玉米,爆裂玉米,早稻247号、巴西陆稻,以及蔬菜和水果新品种,如樱桃番茄、太空五彩椒、太空茄、泰国胡芦、帝王菜、红叶生菜、日本色翅瓜、门头沟的京白梨、密山的鹤首瓜、顺义的新世纪梨等。

8.各园区比较重视一产与二产、三产的结合,互相推动,发挥产业的互作效应。

有相当一批现代园区在建立一批现代农业设施的同时,也建立一批相当数量的别墅,进行房地产开发,使一产和三产的有机结合,使园区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多种作用,发挥园区的综合功能,提高园区的整体效益。

此外,一些大型的园区开始注意发挥园区的技术市场功能,。

如锦绣大地园区积极承担和举办各种类型的农业博览会和技术市场交易会、学术交流会,以技术的“制高点”抢占市场的“制高点。

二、园区开发存在的问题(一)全市园区缺乏总体规划,有一部分园区定位不准或重复,示范的目的不够明确目前,京郊各区县及其所属乡镇政府都把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看作热点发展项目,但对建设此类园区的目的往往只停留在浅表层次的理解,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

在园区的规划和布局上全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脱离实际,竞相攀高,贪大求洋。

大部分园区都花巨资从国外引进了造价高昂的现代化农业设施,然而在引进这些设施时,对的经济状况和气候特点缺乏充分研究,对这类温室在推广应用的可能性缺乏正确的预测。

投入的成本较高,而产出的效益却较低。

有的园区发展目标、功能定位脱离实际,具体实施方案很不完善。

(二)重复建设、产业结构雷同从已建成的园区看,有相当一部分的建设项目重复现象比较严重,而且产业结构雷同。

几乎所有的园区都建有大面积的日光温室群和智能型连栋温室。

这些温室无疑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现代农业科技可示范的项目很多,如果各园区都把温室建设作为重点项目,不仅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的面狭窄,而且重复建设造成资金上的浪费,尤其是重复引进国外智能型温室。

在产业结构上,园区普遍缺乏有特色、有竞争实力的产品,目前,大部分园区都把产业重点放在特种蔬菜生产,这很不利于它们在市场上求生存和发展。

产业结构的雷同导致它们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竞相杀价。

当产品供过于求,特菜也不“特”了。

如樱桃番茄,正常情况下,平均价格为10元/kg,前两年因种的太多了,市场滞销,价格曾一度降至2元/kg。

(三)园区建设选项不准有相当一部分园区建设选项不是根据京郊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进行。

它们示范的高新技术往往游离于京郊农民和农村经济之外。

园区无法发挥其示范现代农业科技的作用,更无法让京郊农民接受、消化这些现代农业科技,并以此提高生产力。

(四)园区的运行机制缺乏活力本市现有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虽然其经营方式有所不同,有些园区的运行机制缺乏活力。

园区的运行未能遵循市场机制,受政府行政部门的干预很大,县、乡政府直接委派干部常住园区,参与园区的决策工作,但他们并不属于园区的工作人员。

园区作为现代农业企业,其生产却未能以市场为导向。

往往只是我生产什么卖什么,而不是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五)重展示,轻实效有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存在一种现象,即重展示、轻实效。

现代农业科技园是人们探索京郊未来农业发展模式的一个演场地,勿庸质疑,它有窗口的作用,而且不少园区还有接待游客的功能。

然而,园区的根本目的不在展示,而在探索。

现在多数园区把精力和工作重点都花在园区的展示上,似乎把一些外型好看,造价高昂的现代农业生产设施建起来了,农业就自然会迅猛发展。

对如何利用园区的先进设施给园区创造良好的效益,则想得很少,或想不到点子上。

有的园区设施远远超出目前京郊农村和农民所能接受的程度,成了中看不中学的形象工程。

(六)缺乏配套管理体系目前各园区对生产中的管理投入比较大的精力,加上有先进的生产设施和生产技术,因而产品质量普遍比较好,如它们生产的特种蔬菜产品一般能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

但有的园区产前和产后服务与管理工作还很脱节。

产前对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计划何时投放市场等问题,缺乏科学的市场预测,生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对产后如何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问题考虑很少。

虽然多数园区都建有产品贮藏加工车间,但目前主要只是做一些蔬菜、果品的临时贮藏和蔬菜净菜包装工作,农产品的产后深加工工作亟待加强。

(七)硬件建设多,软件建设少从各园区的调查结果看出,它们在基础设施上投资力度很大,有成片的高标准日光温室群,有智能型日光温室,有配套的产品贮藏加工车间、办公区、休闲观光区,园区外有隔离墙,内部水泥路平整,纵横交错。

从硬件看,已具备现代农业科技园的特征,然后,园区的软件建设却很滞后。

这一方面表现在员工素质上,有些园区(县级以下)的管理者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对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而生产者文化素质更是普遍偏低,一般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

信息网络建设上。

网络信息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有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目前还没着手开展信息网络建设,这使园区很被动,既难以掌握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也难以把握市场。

(八)缺乏强有力的科技支持体系总体上,本市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都在重视依托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多数园区还专门聘请了一些资深而有成效的科研人员当顾问。

但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院校对园区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一些园区在建设初期对农业科教单位的依托关系还比较强,当园区投入运营后,这种关系无形中被淡化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如果没有强大的科技作后盾,园区很难生产出独具特色,并在市场中极有竞争力的产品,园区作为现代企业,也就难以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立足。

即便当前生产的产品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也必然缺乏后劲。

当市场变化时,难免措手不及。

三、发展对策(一)加强领导,建立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和应用工作委员会。

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为了便于统筹安排,组织宏观协调工作,建议由市科委、农委、教委、财政等有关部门组成一个相应的办公室或例会制度,负责组织、协调具体工作。

示范和应用工作委员会下设专家组,下设大田种植、蔬菜花卉、畜牧水产、果木林业、水利工程、生物工程、土肥栽培、植保防疫、农业项目评估等9个分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