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浅析克罗齐直觉理论》

美学《浅析克罗齐直觉理论》

浅析克罗齐直觉理论
克罗齐,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

克罗齐从其核心论点“直
觉即表现”出发,给直觉下了定义,通过直觉与感受、知觉的比较,得出直觉
的特点,直觉是抒情的表现,直觉就是美,直觉就是艺术,艺术的创造和欣赏
是统一的。

在讨论他的美学思想前,必须先了解克罗齐对直觉的界定。

克罗齐的直觉定义是从康德那里发展过来的,要了解克罗齐的直觉我们就要首
先了解康德的“直观”理论。

康德的直观也就是指感性认识,即心灵运用感受
印象等做成现实世界。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指出:“知识和对象发生关系,无论在什么方式上或用什么方法,其直接的关系是通过直观的,而一切思
想都是从直观取得其质料。

”在康德那里,感性认识就是直观,克罗齐的直觉
从康德的直观那里而来并批判继承发展下来。

克罗齐在《美学原理》中开宗明义地声称直觉是一种知识,并指出了直觉
活动的独特性。

他说:“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不是从
想象得来的,就是从理智得来的;不是关于个体的,就是关于共相的;不是关
于诸个别事物的,就是关于它们中间关系的;总之,知识所产生的不是意象,
就是概念。

”在这段论述中,克罗齐鲜明地指出了直觉活动与逻辑活动的区别,表明了直觉的独特性:从直觉的产生来看,直觉是由想象而来的;从直觉的内
容看,直觉是关于个体的,而不是诸个体的抽象(共相、普遍性);从直觉的
对象看,直觉是针对个别事物的,它并不关注个别事物之间的关系;从直觉的
结果看,直觉产生的是形象化的意象,而不是概念。

克罗齐认为,直觉即抒情的表现。

他不承认世界上有“物质”存在,只承认“材料”的存在。

这些“材料”是心灵的产物,它一旦经过直觉,就可以获得“形式”,转化为意象(万事万物)。

一切直觉既来源于情感又表现情感。


他看来,直觉就是心灵赋予杂乱无章的、无形式的质料、物质、印象以形式,
是心灵主动的、赋形活动。

物质在他的世界中并不存在,人们只要通过直观的
感受就能转化为心灵上感动,只需要直接的感官形式才抒发或欣赏艺术。

世界
并不具有真实的存在,不过是精神的一种假设而己,直觉以下的无形式的东西,从根本上说是不存在的,只有心灵赋予它以形式(直觉),它才存在,而这时
它只是心灵的活动的产物,因此,唯有精神才存在。

在直觉即抒情的表现下,
人们只要在直觉的活动下,不管是快感,痛苦,还是自己就有的欲念,只要有
直觉的参与活动下,就可以在在直觉产生的感觉下转化为世界上的万事外物,
情感也就在这种转化中又转过来表现直觉活动下获得的心灵的产物。

克罗齐认为,直觉就是表现。

他说:“每一个真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


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


灵只有借造作、表现才能直觉”。

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直觉只有在它以表现的
形式出现时,它才称得上是直觉。

心里有了直觉到的形象的过程就等于“表现”了艺术,至于这心中的艺术写不写,画不画,做不做,那是无关的,直觉即艺术。

人人都有直觉,人人都是艺术家。

克罗齐认为产生直觉是人性的一种普遍
的倾向和能力,人们不能离开直觉,凡具有意象的一切人都是艺术家。

一般人
的直觉和艺术家的直觉,只有量的多寡之分,而无质的同异之分,所以一般人
能了解和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分享艺术内心的美感。

他认为。

因为过去的美学
没有认识到“艺术的真正本质及其根本在人性当中”,并把精神的最单纯最基
层的感性认识活动看成最复杂的东西,所以艺术没有得到顺利的发展。

他认为,纯粹艺术就是直觉,表现的最高发达形式。

他认为,在我们每个人把自己对外
界的印象和感觉抓住并表现出来这个认识的过程中,直觉与表现是无法分开的。

克罗齐在论述艺术既直觉的过程中,还提出了创造与欣赏的统一或天才欣赏力
的统一的观点。

在他看来,艺术家创造艺术品时也需要欣赏力,欣赏着欣赏艺
术品的时候也需要不同程度的创造或再造。

然而,因为创造和欣赏都要用直觉,两者之间的差别还只是量的差变而无质的差别。

欣赏家也许是小天才,而艺术
家也许是大天才,在欣赏时,欣赏着与艺术家的心灵产生共鸣,出现相同的直觉。

因此,想要欣赏艺术品,必先有艺术家的高度,这就是“要了解但丁,我
们必须把自己提升到但丁的水平”。

在克罗齐看来直觉就是表现就是艺术,任何人都有直觉,任何人都可以是艺术家。

艺术活动不是精神贵族和少数人的专利。

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可以阅
读小说观赏戏剧参观美展对艺术品欣赏品评的道理。

这种基本能力是与创造心
灵的沟通。

艺术包括创造和鉴赏统一的两个方面,创造力不同凡响是因为鉴赏
力高超,两者互为因果。

所谓提笔画竹,意在笔先,事实上一部分艺术家对复
杂技能的掌握,完全是专业训练的结果,就是我们说的下了真功夫和浸淫其间
的结果。

譬如一个人画油画和另一个人画油画,作品的差别是两个人的差别,
而不是人与神的差别。

只要执着进取任何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大艺术家大文学家
大科学家,所谓进我所进也止我所止也,天才并没有长着三头六臂。

人们离不开直觉也就离不开艺术活动,人既是人就必有几分是艺术家,克罗齐认为普通人和大艺术家之间只有量的差别,没有本质区分,因为都用直觉。

人天生是诗人,捻断数根须,方得一句诗,天才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灵感。

如果人类中一小部分人是艺术家,而大部分人没有同样和类似艺术感觉和体验,小部分艺术家的作品就不会被大部分人欣赏接受。

曲高和寡与阳春白雪和者盖
寡的说法和美食中川菜粤菜菜系区别是针对不同地区口味是一个道理,这种差
别是相对的,因为喜欢清淡的也会品尝麻辣的,随着见识的扩大和阅历的增加,也可以从传统概念中解放出来,欣赏新奇的现代艺术。

过去康德把审美趣味或
鉴赏力同天才对立起来,以为创造凭借天才,而欣赏只须鉴赏力。

克罗齐破解
了这一迷信,创造须借鉴赏力,鉴赏和审美过程也是再创造。

克罗齐的“直觉说”是对艺术再现论的彻底颠覆,他把艺术审美、直觉、表现等同起来。

例如,他认为当一个人的情感和意想交融成一个完整体,那情
感便已“表现”于那意想,此时艺术品即在作者的内心里完成了,而一般人所
谓的“艺术品”只是为了实用的目的,所做的“外现”或“传达”,已属于非
艺术范围的实用活动活动。

站在艺术的立场,一位艺术家没有传达他作品的必要。

在他看来,美是“成功的表现”,而表现只有成功与不成功的分别,没有
多寡与优劣的差别。

克罗齐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直觉说”有它合理之处,如艺术不是功利活动等。

但更应该认识其历史局限性。

他不承认“物质”
的存在,只承认情感等材料的存在,并由直觉转化为意想,这与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理论是背道而驰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艺术
属于社会意识范畴,这就决定了它必定来源于社会存在,而非克罗齐所认为的
来源于人人都有的直觉。

还有他认为欣赏的结果就是得到和作者大致相同的体
验和感受,这忽略了人的意识受到主观因素如知识构成、思维方式、人生价值
观等的影响,每个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因此,对于
同一件艺术品,又怎么会总得到和作者大致相同的体验和感受呢?
当然了,克罗齐的美学理论也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的,也是当时人们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因此,对其理论,可进行辩证的否定和扬弃,更可以加以批判的改造与吸收,为我所用,以充实丰富我们的美学理论和艺术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