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铁智能 自动化篇

钢铁智能 自动化篇

大功率电气传动系统的集成与调试电气传动系统特别是大功率调速传动系统是大中型企业物流及工艺处理的重要能量转换单元和核心设备,经过20多年的积累,我公司在以下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全数字直流传动的系统集成•各类通用变频器传动的系统集成•氧枪、焦罐、矿井提升等位势负载传动的系统集成•大型风机、压缩机等LCI(软启动)系统调试、运维•采用西门子、ABB主流系统集成轧机主传动中压交直交变频系统典型案例:• 4.3米宽厚板生产线全线辅传动系统(2009年);•炼钢120t、210t转炉倾动和氧枪传动控制;•大型焦炉四大机车传动控制;•70t、100t、150t干熄焦提升系统传动控制;•济钢中厚板厂精轧机主传动;•济钢1750高炉的simovert s 软启动系统;•双机架冷轧轧机、卷取机主传动;•中厚板、热连轧粗轧机、精轧机等。

焦化生产清洁高效集中管控技术基于济钢9座焦炉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及改造的成功经验,完全具备制定各类焦炉、化工、干熄焦等焦化行业整套自动化解决方案的能力。

并可延伸至石油、煤化工等非冶金行业的自动化的设计、开发及实施。

核心技术• 《煤的气流调湿与分级技术的自动控制方法》专利号:0.0 • 《一种稳定取得焦炉烟气用于煤调湿分级的方法》专利号:5.X • 大型焦炉全工序集中管控技术 • 干法熄焦智能化控制技术 • 焦炉模型控制技术 • 焦化生产自动排产技术• 焦炉四大机车自动定位、三车联锁控制技术 • 复式焦炉加热模型集成技术 技术创新《干法熄焦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炼焦煤气流调湿分级一体化工艺技术》获中国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等8项科技进步成果奖。

三、典型案例• 济钢焦化厂1-5号焦炉控制系统• 济钢焦化厂6-9号焦炉集中管控系统• 济钢焦化厂2X75t 、2X150t 、 100t 干熄焦智能化控制系统各种能源和副产废气得到了有效的就地治理和循环复用,产线综合能耗降低3%,操作人员减少了2/3。

冶金原料生产自动化技术在冶金原料生产领域,采用集中管控、模型优化等先进控制理念,致力于冶金原料准备、烧结等工艺济钢焦化厂新老系统效果对比5001000单炉年产量/操作工数的全自动化,充分发挥烧结矿的生产能力按生产的需要来控制能源消耗,稳定烧结矿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核心技术• 球团竖炉控制技术 • 烧结总量模型 • 烧结燃料模型• 烧结水分模型 • 烧结返矿模型 • 烧结点火模型 • 烧结布料模型 • 烧透点控制模型典型案例• 济钢球团厂3号球团竖炉控制系统(2002年) • 济钢球团厂4号球团竖炉控制系统(2005年) • 济钢第一炼铁厂1号--3号120m2烧结机及原料场控制系统(2002年-2007年) • 济钢第一炼铁厂1号、2号70m2烧结机控制系统(2004年)• 济钢第二炼铁厂320m2烧结机及原料场控制系统(2006年)• 济钢400m2烧结机整体控制系统(2009年)加热炉智能控制技术蓄热式加模型投用前后技术经济指标对比89.2192.0472.29959879.81.77813.792.1098.64利用系数(t/m 2h) 筛分指数% R稳定率% TFe稳定率% 转鼓指数%改造前改造后热炉自动控制系统是集钢坯信息管理、加热过程信息监测、加热目标温度控制等功能的过程控制系统,它的应用将使黑匣子式的加热炉生产转变为可观、可控、可预测的现代化生产工艺。

核心技术• 炉膛温度智能控制技术; • 加热炉汽化冷却自动调节; • 液压控制系统连锁控制 • 风机连锁控制、自动调节 • 钢坯全过程信息跟踪及自动输送;• 三维温度场结果分析控制系统结构框架图技术创新《厚板加热炉钢坯三维温度场在线数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获XX 省科学进步一等奖;典型案例济钢中厚板厂3#加热炉智能控制炼铁生产自动化技术在大中型高炉实现了槽下配料过程自动化,上料、布料过程自动化,热风炉燃烧过程自动化,煤粉喷吹自动化,炉前出铁机械化、大型高炉零返矿等,我公司完全具备炼铁自动化系统的自主开发及系统集成能力。

核心技术• 高炉原燃料自动配料、自动上料技术 • 大型高炉高精度返矿自动入炉技术MES 系统L2级系统L1级系统生产过程数据采集监控坯料分布及动态跟踪出入炉记录查询三维结果分析炉温设定L1、MES 、轧机L2接口•热风炉自动燃烧、切换控制•布料器a、β、γ角自动校正模型•炉顶设备全自动连锁布料模型•自动补偿式炉顶布料模型•煤粉自动喷吹控制•变料计算、高炉操作参数、数据趋势查询及电子报表的功能•生产核心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高炉操作在线指导技术创新我公司通过在炼铁领域近20年的潜心研究与经验积累,硕果累累,《炼铁生产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系统》等四项成果获得XX省冶金科技进步奖。

典型案例•济钢1--6号350m3高炉•济钢1750m3高炉及高炉零返矿•济钢3200m3高炉自动化控制系统(2010)炼钢生产自动化技术将变频传动、PLC控制、大型网络管理、计算机模型技术等集成在转炉、精炼、连铸等复杂工况的工艺,实现了炼钢生产的全自动化,并具备了自动化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现场调试全过程的集成能力。

核心技术•倾动氧枪控制技术•高效加料控制技术•安全稳定的炼钢余能回收控制技术•顶底复吹控制技术•智能炼钢系统集成•全自动连铸控制技术技术创新•《大型连铸机自控系统的研究开发》获中国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静动态炼钢模型在济钢120t转炉上的研究与应用》获XX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济钢120吨转炉高效除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三项成果获得XX省冶金科技进步奖典型案例•济钢1-4号40吨转炉•济钢1-5号连铸机控制系统•济钢1-3号120吨转炉、210吨转炉控制系统LF钢包精炼炉自动化控制技术LF钢包精炼炉作为炼钢和连铸的中间环节,在现代钢铁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显著提高合金收得率和钢水成份控制精度,方便进行温度调节。

由我公司自主开发的LF精炼炉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LF精炼炉电极的加热时间,提供优化的合金配料单,大大降低生产电耗以及原料成本。

核心技术PLC基础控制:•钢包吹氩控制;•钢水升温控制;•合金加料控制。

模型控制:•炉次计划管理模型•能量平衡计算•钢包出站时间预估模型•钢包温度预报模型•合金优化配料模型•钢包成分预报模型•钢渣成分预报及渣料配料模型系统特点•提高了系统升温准确性,缩短了精炼加热时间,降低了电耗和电极消耗。

•通过实施合金加料优化计算,提高了钢水的窄成分控制率。

•提高钢水精炼的温度和成分准确率,稳定了铸机拉速,减少了铸坯的裂纹和夹杂。

技术创新《一炼钢2#LF精炼炉数学模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获XX省冶金科技进步成果奖典型案例炼钢厂LF精炼炉(40t)应用。

连铸坯凝固壳厚度测试核心技术采用“射钉法”测定连铸坯在二冷区不同位置的凝固坯壳厚度。

射钉法是将带有示踪材料的钢钉击入正在凝固的坯壳,钢钉的液相线温度低于测试钢种的液相线温度,在液相区的钉子完全熔化,两相区钉子部分熔化,在固相区钉子未熔化。

切取带射钉的铸坯就可以直接测出凝固坯壳厚度,然后在铸坯相应位置取样进行硫印、低倍检验、结果分析、参数计算。

系统功能通过对连铸坯冷却过程中凝固壳厚度的测试,确切了解连铸坯在凝固冷却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凝固变化规律。

通过测试,可以计算铸机的综合凝固系数,液芯长度或凝固终点位置,校验连铸机引进的凝固预测专家系统的可靠性,评价连铸机综合冷却能力,优化二冷制度,准确控制高拉速条件下的凝固终点位置,为实现高效连铸提供重要依据。

典型案例•济钢第一炼钢厂4#、5#铸机坯壳厚度测试;•济钢第三炼钢厂1#铸机坯壳厚度测试。

未射钉研究和参数调整以前射钉研究和参数调整以后轧钢生产自动化技术采用交交、交直交等先进传动技术和复杂精确的模型控制技术,快速稳定的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从厚板到薄板、从线材到板材各种工艺的轧钢全自动生产。

核心技术•加热炉优化燃烧、炉内轧件跟踪、全自动装炉出炉控制•黑匣子测试技术、数模系统•零速下变频器失控电机电流增大抑制技术•公用直流母线变频控制技术•十二相整流技术、变频器矢量控制•脉冲放大、隔离及干扰抑制技术•变频器网络化控制技术•三轴传动滚切式双边剪自动控制技术•负荷平衡技术、“Δ-Y”组电流均衡技术•级联控制、四辊轧机自动换辊控制技术•剪切、精整全自动控制技术创新《三轴传动滚切式双边剪自动控制系统》获XX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中板主传动数字化改造》等三项成果获XX省冶金科技进步奖。

典型案例•济钢中厚板厂矫直机、加热炉、双边剪、冷床控制系统•济钢中板厂主传动数字化改造项目、四辊粗轧机辅传动系统•济钢冷轧厂1700冷轧平整机辅传动控制系统•济钢一小型轧机主传动控制系统•济钢中轧厂加热炉控制系统•酒钢加热炉控制系统•济钢4300新厚板轧机自动化系统基于统一平台的智能化能源管控技术2007年,我公司自主研发的能源管控中心投用后,成为国内第一批能源中心项目,参与了行业规X的制定。

项目涵盖了企业能源全流程管控一体的解决之道,可在确保企业生产用能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实现能源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可与OA、ERP、MES等信息系统无缝连接,为企业高层提供客观富有价值的能源管理信息。

核心技术• 能源输配与平衡控制全过程管控一体化• 《基于柜位预测的钢铁企业煤气动态平衡实时控制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5• 《变电站智能电子设备接入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1.0• 《多区域冶金变电所不停电升级改造系统 》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0.6 • 电力系统的在线预测分析与变电所四遥控制• 超大规模多种类能源介质SCADA 采集平台技术创新《基于统一平台的济钢能源智能管理控制中心的研制》获2007年度中国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XX 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

典型案例济钢能源管理控制中心项目一、二、三期多机组联合循环发电安全高效集中管控技术通过高精度煤气混合、集中管控、机组冗余控制等技术,有效化解副产煤气资源高效转化带来的工艺创新风险。

实现了多机组联合循环发电安全高效集中管控。

做到工序能耗的考核,能源的考核有理、有力、实时、快捷能源趋势的科学预测和能源计划的结合,实现能源高效利用 集中、管控结合、安全稳定的生产保障60000点能源数据的支撑决策参考能耗统计、成本分析科学预测、优化调度集中监控、安全生产煤气、电力、水、气体的数据采集为公司高层提供真实、实时的能源产生、利用等决策信息核心技术•混合燃气的热值稳定控制系统及计算机控制模型专利号:ZL3.7•混合燃气大扰动压力稳定系统及计算机控制模型专利号:ZL2.2•多机组冗余备用控制•可靠性信号处理设计•多扰动变量的解耦控制•本质安全的计算机控制保证•高精度容错信号处理•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创新《冶金煤气多机组联合循环发电安全高效集中管控系统》等三项成果获得冶金科技进步奖典型案例•济钢燃气发电一期项目(2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