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高中、初中、小学)试题课程代码:100,20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大猫教小猫捕鼠,大鸭子教小鸭子游水,都是教育的形式。
人类产生之后只是继承了动物的教育形式,因而人与动物的教育在本质上并无区别。
持这种观点的学说属于( ) A.教育的神学起源说 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2.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把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有用才能”看成是一种固定资本,这说明他认定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B.育人功能C.文化功能D.经济功能3.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在全国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4.“让学校的一墙一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产生教育影响”。
这里主张(强调)的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B.榜样示范C.陶冶教育D.品德评价5.“有的儿童情感深沉、持久,而有的儿童则表现为奔放、热烈。
”这说明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均衡性C.可变性D.个体差异性6.学生上课时没有听老师讲课,而是在下面集中精力看有趣的小说,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分散B.注意集中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7.听见说“五星红旗”,我们能在头脑中浮现出五星红旗的形象,这个形象是( )A.知觉形象B.记忆表象C.想象表象D.再造想象8.一个人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达到完美的境地。
这种需要,马斯洛称之为( )A.认知的需要B.自尊的需要100# 教育基础知识(高中、初中)试题第 1 页(共9 页)C.归属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9.强调个体对两种或多种学习活动的共同原理的掌握和理解的迁移理论是( )A.共同要素说B.概括化理论C.关系理论D.认知结构迁移论10.提出“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桑戴克B.苛勒C.斯金纳D.班杜拉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施行始于( )A.1993.10.31B.1994.1.1C.1995.12.12D.1995.9.1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这一法律规定始出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3.根据我国教育法规的有关规定,学校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宜采用的惩罚类型是( ) A.行政处分 B.行政处罚C.经济制裁D.权利剥夺14.下列教育政策法规文献中属于教育政策的是( )A.《教师资格条例》B.《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C.《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D.《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5.“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因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其教师资格将( ) A.给予撤销 B.宣告作废C.永远丧失D.公告无效16.认为学校的废除已不可避免,应该在学校之外寻找教育的出路的教育家是( )A.杜威B.尼尔C.伊利奇D.陶行知17.在教育行政体制上实行地方分权制的典型国家是( )A.美国B.日本C.德国D.英国183.强调乡土性、经验性、综合性、伸缩性、心理学化的课程理论是( )A.要素课程论B.情意中心课程论C.经验课程论D.结构课程论19.我国古代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是( )100# 教育基础知识(高中、初中)试题第 2 页(共9 页)A.《师说》B.《大学》C.《学记》D.《论语》20.现代学校德育提倡的主体理论是( )A.唯一主体论B.双向主体论C.主体转化论D.交互主体论21.吃了糖果后再吃橘子,橘子显得酸,而吃了柠檬后再吃橘子,橘子显得甜。
这是( )A.感觉间的相互作用B.感觉的对比C.感觉的适应D.联觉现象22读《西游记》小说时,我们在头脑中产生的孙悟空形象,这个形象是( )A.知觉形象B.记忆表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23.在中学生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A.亲子关系B.师生关系C.同伴关系D.异性关系24.在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青年期的发展任务是( )A.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D.建立同一感,克服同一性混乱25.提出发现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B.奥苏伯尔C.加涅D.班杜拉26.我国的《教育法》和《教师法》开始实施的时间分别是( )A.1995.9.1和1994.1.1B.1995.3.18和1993.10.31C.1994.1.1和1995.9.1D.1993.3.18和1995.10.3127.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根本依据是( )A.党的政策B.中央指示C.我国宪法D.国家法令28.根据我国教育法规的有关规定,学校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宜给予的惩罚类型是( )A.经济处罚B.行政处分C.行政处罚D.心理制裁29.根据我国教师法规的规定,学校应对教师进行考核的主要内容是( )A.思想品德、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社会影响B.政治表现、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和工作绩效C.思想作风、工作能力、科研水平和教学业绩D.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100# 教育基础知识(高中、初中)试题第 3 页(共9 页)30.《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对于学生伤害事故(纠纷)经调解达成的协议,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反悔的,双方可以依法( )A.提出申诉B.提出复议C.提起诉讼D.提起上诉31.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A.生产性B.阶级性C.历史性D.民族性32.“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
这便是教育的目的。
”这种观点在教育目的论上属于(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马克思主义教育目的论33.“跳一跳,摘桃子”的理论根据是( )A.最近发展区理论B.一般发展理论C.心理发生论D.全面发展理论34.“教有法,但无定法”表明教师的教育活动具有( )A.长期性B.连续性C.创造性D.个体性35.现代学校德育提倡的主体理论是( )A.单一主体论B.双向主体论C.主体转化论D.交互主体论36.教师讲课时突然停下来,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的这种注意是( )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37.看书时往往用红笔划出重点是利用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38.有一种人,他们行动敏捷,行为反应性高,可塑性强,容易适应新环境,善于结交新朋友,情感易外露,表情生动,语言具有表达力和感染力,这种人的气质属于( )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39.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 )A.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B.从动作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100# 教育基础知识(高中、初中)试题第 4 页(共9 页)D.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40.创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桑戴克B.苛勒C.斯金纳D.班杜拉4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始于( )A.2006.6.29 B.2006.7.1C.2006.9.1 D.2007.9.142.我国《教师法》将教师身份界定为( )A.准公务员B.专业人员C.知识分子D.国家干部43.适用对违反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学生的主要教育惩罚手段或方法是( )A.人身罚B.能力罚C.财产罚D.申诫罚44.《浙江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认定,学校对学生安全负有的职责是( )A.教育、教学和监护B.教育、管理和保护(第四条)C.教育、教学和监管D.教育、监管和救护45.根据我国教师法规的有关规定,“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与“品德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其教师资格将( )A.给予撤销B.宣告中止C.永远丧失D.公告无效46.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是出版了(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理想国》D.《教育论》47.“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反映了在人的发展中产生影响的是( )A.教育因素B.环境因素C.遗传因素D.主观努力48.明确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49.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三级课程管理,这三级指的是( )A.国家-地方-学校B中央-省-市县C.省-市-县D.省-市-学校100# 教育基础知识(高中、初中)试题第 5 页(共9 页)50.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道德推理上以“好男孩-好女孩”为定向的学生,其道德发展处于( )A.前道德水平B.前习俗水平C.习俗水平D.后习俗水平51.教师讲课时,一位小学生一会儿听教师讲,一会儿翻书看,一会儿在本子上写什么,你认为这位小学生这时的注意状态是( )A.稳定的B.起伏的C.转移的D.分散的52.从迁移的角度看,前摄抑制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53.有一种人,他们有明确的行动目标,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克服消极情绪的影响,能够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这种人的性格特征属于( )A.理智型B.意志型C.情绪型D.混合型54.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学龄期的发展任务是( )A.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D.建立同一感,克服同一性混乱55.提出替代性学习与替代性强化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桑戴克B.苛勒C.斯金纳D.班杜拉56.我国《教师法》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的时间分别是( )A.1993.10.31和2006.9.1B.1994.1.1和2006.9.1C.1993.10.31和2006.7.1D.1993.11.1和2006.6.2957.《教师法》规定,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 )A.提出申诉B.提出复议C.提起诉讼D.提起上诉58.适用对违反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学生的惩罚手段或方法是( )A.人身罚B.心理罚C.财产罚D.申诫罚59.《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有关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规定所体现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C.过错推定原则D.公平责任原则100# 教育基础知识(高中、初中)试题第 6 页(共9 页)60.《浙江省中小学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认定,学校对学生安全负有的职责是( )A.教育、监管和救护B.教育、教学和监护C.教育、管理和保护D.教育、劝导和监管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有效教学2.定性研究3.同化与顺应4.教育法律关系5.学制6.教育目的7.注意的稳定性8.教育政策9.学制10.校本课程11.人生全程发展12.教育政策13.有效教学14.行动研究15.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16.教育法规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班级管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