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节能建筑保温砂浆检验作业指导书

建筑节能建筑保温砂浆检验作业指导书

######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建筑保温砂浆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版本号:
分发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年月日
建筑保温砂浆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了解材料的物理特性,为合理使用与选择有关的功能材料提供依据。

2、范围
适应于检测建筑保温砂浆干密度、导热系数、压剪粘结强度、抗压强度。

3、执行标准
3.1《建筑保温砂浆》 GB/T 20473-2006
3.2《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GB/T 5486-2008
4、仪器设备
4.1电子天平TD51001/Ⅲ级,5100g/0.1g。

4.2电子天平PTT-B1000/Ⅲ级,1000g/0.1g。

4.3量筒1000mL/1mL。

4.4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101-3A/1℃,10-300℃。

4.5电子数显卡尺SF2000/0.01mm,0-300mm。

4.6钢直尺1000mm/1mm。

4.7所用仪器设备应保证经过相关部门的检定,且应检定合格达到相应的精度,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5、人员和环境要求
检验人员应是通过培训合格且取得相应上岗证书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公司的《质量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的质量要求,能熟练操作检验仪器设备并能处理一般例外情况的发生。

试验环境: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

6、干密度
⑴检验依据:按GB/T20473-2006中1.5.3.5和GB/T 5486-2008中第4、8章的规定进行。

⑵试验条件:试验室空气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

⑶检验设备要求:
试模:70.7mm×70.7mm×70.7mm钢质有底三联试模,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并拆装方便,试模的内表面平整度为每100mm不超过0.05mm,组装后各相邻面的不垂直度应小于0.5o
捣棒:直径10mm,长350mm的钢棒,端部应磨圆。

油灰刀。

电热鼓风干燥箱。

干燥器。

天平:量程满足试样称量要求,分度值应小于称量值(试样质量)的万分之二。

钢直尺:分度值1mm。

游标卡尺:分度值0.05mm。

⑷试验方法:
①试件制备:准备70.7mm×70.7mm×70.7mm钢质有底试模,应具备有足够的刚度,试模的内表面平整度为每100mm不超过0.05mm,组装后各相邻面的不垂直度应小于0.5o。

试模内壁涂刷薄层脱模剂,将制备后的拌合物一次注满试模,并略高于其上表面,用捣棒均匀由外向里按螺旋方向轻轻插捣25次,插捣时用力不应过大,尽量不破坏其保温骨料。

为防止可能留下孔洞,允许用油灰刀沿模壁插捣数次或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插捣棒留下的空洞消失,最后将高出部分的拌合物沿试模顶面削去抹平。

至少成型6个三联试模,18块试件。

②试件养护:试件制作后用聚乙烯薄膜覆盖,在(20±5)℃温度下静停(48±4)h,然后编号拆模。

拆模后应立即在(20±3)℃、相对湿度(60~80)%的条件下养护至28d(自成型时算起),或按生产商规定的养护条件及时间,生产商规定的养护时间自成型时算起不得多于28 d。

③称量:将养护结束后的试样在(105±5)℃或生产商推荐的温度下烘至恒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备用。

恒重的判定依据为恒温3h两次称量试样的质量变化率小于0.2%。

从制备好的试样中取6块试件,称量烘干后的试件质量G,保留5位有效数字。

④测量试样的几何尺寸:在试样相对两个大面上距两边20mm处,用钢直尺或钢卷尺分别测量试样的长度和宽度,精确至1mm,测量结果为4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在试样相对两个侧面,距端面20mm处和中间位置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的厚度,精确至0.5mm,测量结果为6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试样的体积V。

⑤计算结果:ρ(密度,kg/m3)=G(试件烘干后的质量,kg)÷V(试件体积,m3)。

试验结果以6块试件检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1 kg/m3。

7、导热系数
⑴检验依据:按GB/T 10294-2008的规定进行。

⑵试验条件:试验室空气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

⑶检验设备要求:
游标卡尺:(0~125)mm;精度0.02mm。

钢板尺:500mm;精度1mm。

油灰刀,抹子。

组合式无底金属试模:300×300×30(mm)。

玻璃板:400mm×400mm×(3~5)mm。

导热系数测试仪。

⑷试验方法:
①试件制备及养护:按干密度的制备、养护方法制备符合导热系数测定仪要求尺寸的试件(300mm×300mm×30mm)两块。

②试验步骤:首先测量试件厚度,用游标卡尺在试件任何一边的两端距边缘20mm和中间处分别测量厚度,在相对的另一边重复以上测量,精确至0.01mm,测量厚度的误差应小于±0.5%,两块试件厚度差小于2%,建议在测试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测量试件的厚度。

接通电源,按下控制柜上“电源”按钮,电源指示灯亮,点动“左开”、“左关”、“右开”、“右关”按钮即可打开或关闭试件装夹装置,将两块试件分别插入到计量板的左右两侧,试件摆放的位置应与左右冷板相吻合。

启动电脑双击“导热系数”图标进入自动控制系统,点击“测试”进入主画面后,再点击“测试”菜单下的“数据设定”,将试件信息输入,输入完成后点击“数据设定”里的“系统”→“退出”即保存数据和返回到了主画面。

点击“测试”菜单下“开始”即进入试验状态,系统会自动开始平衡、采集温度,得出试验结果。

8、压剪粘结强度
⑴检验依据:按GB/T20473-2006中1.5.3.9的规定进行。

⑵试验条件:试验室空气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

⑶检验设备要求:
试验机:量程0~4000N,精度10N。

钢板:120mm×100mm×5~10mm,6块
⑷试验方法
①试件的制备:拌制拌合物时,拌合用的材料应提前24h放入试验室内,拌合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搅拌时间为2min。

可采用人工搅拌。

拌好后将砂浆涂抹于除锈后的两钢板间,制成三个试件,涂抹厚度为(10±2 )mm,粘结面积为100×100(mm)。

②养护方法:在(20±3)℃、相对湿度(60~80)%的条件下养护至28 d(自成型时算起),或按生产商规定的养护条件及时间,生产商规定的养护时间自成型时算起不得多于28 d。

③将试件置于压剪夹具上,然后置于试验机加荷台中心,以以5mm/min速度加荷至试样破坏,记录试样破坏时的荷载值。

(粘结强度,kPa)=P(试样破坏时的荷载,N)/A(粘结面积, mm2)×103。

④试验结果:R
n
试验结果取3个试件粘结强度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kPa。

9、抗压强度
⑴检验依据:按GB/T20473-2006中1.5.3.6和GB/T 5486-2008中第6章的规定进行。

⑵试验条件:试验室空气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

⑶检验设备要求:
试验机:压力试验机或万能试验机,相对示值误差应小于1%,试验机应具有显示受压变形的装置。

电热鼓风干燥箱。

干燥器。

天平:称量2kg,分度值0.1g。

钢直尺:分度值1mm。

游标卡尺:分度值0.05mm。

⑷试验方法:
①取干表观密度测定后的6个试样,将试件置于干燥箱内,缓慢升温至383K±5K(110℃±5℃),并将试块烘干至恒定质量。

然后将试件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②在试件上、下两受压面距棱边10 mm处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和宽度,长度和宽度测量结果分别为四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5mm;在厚度的两个对应面的中部用钢直尺测量试件的厚度。

测量结果为两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mm。

③将试件置于压力试验机的承压板上,使压力试验机承压板的中心与试件中心重合。

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试件受压面与承压板均匀接触。

以约10 mm/min 速度对试件加荷,直至试件破坏,同时记录压缩变形值。

当试件在压缩变形5%时没有破坏,则试件压缩变形5%时的荷载为破坏荷载。

记录破坏荷载P
,精确至10N。

1
④计算结果:σ(抗压强度,MPa)=P(试件的破坏荷载,N)÷S(试件的受压面积,mm2)。

试验结果取6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01 Mpa。

10、相关记录表格
10.1《建筑保温砂浆堆积密度检验原始记录》
10.2《建筑保温砂浆干密度检验原始记录》
10.3《建筑保温砂浆压剪粘结强度检验原始记录》
10.4《材料热工性能导热系数检测原始记录》
10.5《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登记表》
10.6《试验环境记录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