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以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特色(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①国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1951年获得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
人民志愿军赴朝抗击美国侵略者。
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舍身堵枪口;邱少云严守纪律被烈火吞噬。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4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1952年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土地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2)意义:土地改革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5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内容。
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农业,商业,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6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
7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革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
(1)1958年党中央发动的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2)失误的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9 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赢得“铁人”的称号,邓稼先是新中国的两弹元勋,县委书记焦裕禄被称为“党的好干部”,他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0 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1)性质: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两大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战。
(2)危害:践踏了民主与法制(如: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冤案):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摧毁了教育科技文化。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 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1)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内容:确立了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2 知道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最早在安徽凤阳小岗村试行,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13 以深圳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广东省)厦门(福建省)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后增设海南省为经济特区(最大的)。
(2)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
(3)我国已形成了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海经济开放区最后到内地,这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4 知道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1)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2)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小型企业改组,联合。
15 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动了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程。
16 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其
主要内容有:实行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解决姓“社”不姓“资”的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国两制”其形成过程: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此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