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

经过长期的交融,形成了共同的族体。华夏族 分为几个不同的部落,先是生息在黄河及其支 流一带,后来发展到淮河、泗水、长江、汉水 等广大地区,建立了持续600多年的夏朝。 ❖ 夏朝的疆域,以黄河、长江为主,以偃师二里 头(河南)为中心,西起山西南部,东至今河 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处,南接湖北、北到 河北。
18
❖ (5)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封建王朝,它是在公元前221年由秦王赢政建 立起来的。秦王朝立国仅15年,它的疆域东到 大海,西到今甘肃、四川、至今云南、广西、 北到长城一带。秦朝在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是 多方面的。“兵马俑”和“阿房宫”成为历史 的见证。
19
20
❖ (6)汉朝: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西汉 王朝建都长安,先后统治达214年,其疆域东 南至海,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葱岭。西南至云 南、广西、越南的中部,北至大漠,东北达到 了朝鲜半岛北部。自西汉中期至唐朝末年的千 余年间,越南南北部都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第一章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
第一节 天地观念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天地观念 ❖ 一.古代中国天地结构的认识 ❖ 二.古代关于天地本原和天体演化思想 ❖第二节 文化孕育发展的地理环境 ❖ 一.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2
一.古代中国天地结构的认识
5
(三)宣夜说
❖ “日月众星,自然浮生于虚空之中,其行其上, 皆须气焉”
❖ 主张天无一定形状,也非物质造成,其高远无 止境,日月星辰飘浮空中,动和静都依靠“气”
❖ 《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 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宣夜绝无师说…… 虞 喜 云: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数,其 术兼之,故曰宣夜。”
8
(二)天地万物的演化
❖ 春秋战国时,天地在不断地运动发展的观点。 ❖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管子·侈靡篇》:“天地不可留,故动,化
故从新。” ❖《黄帝内经》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 《淮南子·天文训》:天地生成过程中,元气
中的”清阳者”上升形成为天,“重浊者”向 下凝聚为地。
15
❖ (2)商朝: ❖ 其疆域与夏相似。商朝的文化,达到了前所未
有的水平。商代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是使用 文字。甲骨文,仅从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十 多万块甲骨上,已发现的单字就有5000个。
16
❖ (3)周朝: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商朝 灭亡后,继之而起的是延续了800多年的周朝 。周文王姬昌用姜子牙治理国政,国运昌盛。
12
二、人文地理环境
❖ (一)疆域、政区 ❖ 疆域(重点了解各朝代的疆界变化,有哪几个
朝代的疆域比现在的大?西汉、唐、元、清) ❖ 夏朝《禹贡》是我国流传至今最古老的地理文
献, ❖ “东渐” ❖ 《左传·襄公四年》曰:“茫茫禹迹,划为九
州”
13
14
❖ (1)夏朝:(前21世纪——前16世纪) ❖ 华夏族在黄河流域繁衍发展,同蛮、夷、狄等
❖ 中国古代天文中有丰富的关于宇宙结构的设想 。远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中国古代就逐渐形成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朴素的直观见 解。
❖ 《淮南子天文训》∶共怒触不周山 ❖ 许多讨论天地结构的学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形成于汉代的 ❖ 盖天说 ❖ 浑天说 ❖ 宣夜说。
3
(一)盖天说
❖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 出现于殷末周初。 ❖ 1、天圆地方,《晋书·天
❖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 ,东周建都洛邑。
❖ 其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 东大部。周朝在中国文化上最大贡献是灿烂的 青铜文化。
17
❖ (4)春秋战国:从东周开国到秦始皇统一中 国这500多年,习惯上称春秋战国。在此期间 ,各诸侯国之间战火不断,出现了诸侯争霸的 局面,此时的疆域基本上和周朝接近。春秋战 国时期的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文化大交锋“百家争鸣”的现象。
百物” ❖ 3、水是最基本的元素。 ❖ 《管子·水地篇》:“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
也,诸生之宗室也。”
7
❖ 4、精气说/元气说 ❖ “凡物之精,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
,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 圣人,是故名气。”(《管子·内业篇》) ❖ 5、阴阳说 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又 把自然界和社会上一切对立的现象抽象为阴阳 ,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 互消长的物质势力,用来解释天文气象、四季 变化、万物兴衰等自然现象。
❖清代邹伯奇:"宣劳午夜, 斯为谈天家之宣夜 乎?" 宣夜说之得名,是因为观测星星常常闹到 夜半不睡觉。
6
❖ 二.古代关于天地本原和天体演化思想 ❖ (一)天地万物的本原 ❖ 天地万物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观点 ❖1、“浑沌、混沌”说(浑沦、浑敦 ) ❖ 2、五行说 ❖西周·史伯 “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
❖ 这是一个典型的力学模型,它以习见的漩涡现 象比拟宇宙演化,比较科学地说明了为什么会 产生“天成于外,地定于内”这种浑天格局
10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历 史 地 理 环 境
11
❖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 “中西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类型的文化,是属
于平行发展、交流甚少、互不冲突、各有偏重 、各具特色的两大文化系统。中国文化是典型 的大陆农耕文化,西方文化则属于地道的滨海 商业文化。”
文志》有:“周髀家云 ﹕‘天员(圆)如张盖﹐地 方如棋局” ❖ 2、将方形大地改为拱表大 地。《晋书·天文 志》:“天象盖笠,地法覆 盘。”
4
(二)浑天说
❖ 大地是个球形,外裹着一个 球形的天穹,地球浮于天表 内的水上。
❖ 《张衡浑仪注》:浑天如鸡 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 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 而地小。
9
朱熹的天地演化理论
❖ 朱熹:“天地之化,阴阳而已。一动一静,一 晦一明,一往一来,一寒一暑,皆阴阳之所为 而非有为之者”
❖ “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二气,这个气运行,磨 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zā许多查(渣)滓, 里面无出处,便结成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 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周环运转,地 便只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