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公开课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运动的描述》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

它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教材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实例,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抽象事物本质的能力。

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重点:参照物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难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教学策略
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要充分利用实例(图片或录像),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认识运动的普遍性。

参照物在机械运动中起到“标准”作用,通过课本内容学习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使学生体验到: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得到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从而进一步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简单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钢尺、橡皮筋、木梳子。

五、教学过程
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
(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书本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钢笔相对于书本是运动的还是静
止的?
(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钢笔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能明白什么问题?
总结:(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参照物选择的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

例如,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属于相对静止。

思考:
1.现在你明白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是怎样拍摄的吗?
2.在美国电影《生死时速》中,展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竞赛:在一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发现被恐怖分子安装了炸弹,只要车速低于50Km/h,炸弹就会自动爆炸,如何将车上的乘客安全撤离汽车呢?
3.有关太阳、地球、卫星的运动和静止
(1)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谁为参照物呢?
(2)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谁为参照物呢?学生进行实验,并经
过讨论思考交流得
出:书本相对于桌面
的位置发生变化,书
本相对于桌面是运动
的;钢笔相对于书本
的位置没有变化,钢
笔相对于书本是静止
的;钢笔相对于桌面
的位置发生变化,钢
笔相对于桌面是运动
的。

钢笔相对于书本静止
而相对于桌面是运动
的,说明参照物选择
的不同,描述同一物
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
同。

先拍摄出孙悟空在
“云朵”(布景)上
的镜头,再拍出天空
上的白云、地上的山
河湖泊等镜头,然后
将两组画面放到“特
技机”里叠合。

叠合
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
景的白云和山河湖
泊。

我们看电视是以
白云和山河湖泊作参
照物,于是就产生了
孙悟空腾云驾雾飞奔
的效果。

通过亲身体验明确判
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
方法,理解机械运动
的相对性。

体现学以致用。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
释生活中的现象。


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