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阅读(二)

文言文阅读(二)

文言文阅读(二)——议论说理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荀卿论苏轼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

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

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

呜呼!是亦足矣。

使后世有能尽其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

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

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

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

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

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

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

”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

荀卿独曰:“人性恶。

桀、纣,性也。

尧、舜,伪也。

”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

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

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

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

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

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

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读本》,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浩乎不知其津涯.涯:边际B.冉有之知.知:通“智”,智谋C.要在于不可易.也易:轻视,看不起D.此亦必有所恃.者矣恃:依仗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蚓无爪牙之.利 B.⎩⎪⎨⎪⎧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其.皆出于此乎 C.⎩⎪⎨⎪⎧ 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相与枕藉乎.舟中 D.⎩⎪⎨⎪⎧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否定荀卿的一组是 ( )①大变古先圣王之法 ②喜为异说而不让 ③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 ④焚烧 夫子之六经 ⑤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⑥荀卿明王道,述礼乐A .②③⑤B .①③⑤C .②④⑤D .②⑤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的主张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们如果完全按照孔子的主张去做,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也会少犯错误。

B .子路、子贡、冉有都是天下人认为难得的人才,但这三人却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被孔子喜欢,相反,寡言的颜渊却深受孔子的喜爱。

C .李斯骄矜傲慢,扰乱天下,犯下“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等过错,是因为受到他的老师荀卿高谈异论的影响。

D .文章先写孔子循规蹈矩,不敢放言高论,后写荀卿喜为异说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切,这样构成了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壅塞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

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

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

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

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

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

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擒之。

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

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

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

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

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

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

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

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

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

”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

”王大喜。

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

”王多赐之金。

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

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

而因怒于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

狂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

”齐王曰:“子无辞也。

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

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

今自以贤过于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

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自至则壅.壅:堵塞B.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宰:牲畜C.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意:料想D.所自视之势过.也过:错误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①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②乡之.死者宜矣 B.⎩⎪⎨⎪⎧ ①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②不足以.当此大任也 C.⎩⎪⎨⎪⎧ ①有且.先夫死者死②彼且.胡可以开说哉 D.⎩⎪⎨⎪⎧①为.王视齐寇②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具体表现亡国之主不听劝阻及其后果的一组是( ) A.⎩⎪⎨⎪⎧①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②戎主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擒之 B.⎩⎪⎨⎪⎧ ①宋王因怒而诎杀之②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C.⎩⎪⎨⎪⎧①子无辞也②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D.⎩⎪⎨⎪⎧ ①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②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缪公用计让戎主丧失警惕而找准时机偷袭少数民族戎。

戎主不听身边人的劝告,中了圈套而被生擒。

B .宋王不分忠奸,听信佞臣的话,竟然次次处死报告实情的侦察人员。

逼得一人报告假军情而获得奖赏。

C .齐王自高自大,认为自己的才华超过了尧舜。

D .齐宣王喜爱射箭,但箭术无长进,原因是佞臣奉承他,讲假话,使其不知自己拉弓所用的真正力气大小。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 2.D 3.A 4.B5.(1)颜渊沉默寡言,没有表现出他的才能,好像没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但是孔子多次称赞他。

(2)从这方面来看,料想他的为人必定刚愎自用,不知谦逊,赞扬自己太过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