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的意义和影响
一、营改增的定义及主旨意义
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其实就是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 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增值税就是针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
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
增值税是工业生产企业所负担的主要税种,营业税是服务行业
所负担的主要税种,虽然增值税率(一般为 6%到17%要高于营业税 率( 5%-203不等),但是由于增值税有着进项税额抵扣和出口退税, 所以部分现代服务业承担的税负要高于工业生产企业。
而现代服务业 多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上有着独特优势。
“营改增” 扩围意在减轻实体经济的税收负担,为现代服务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 境,以改善产业结构。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有利于建立健全科学发展的税务制度, 促进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营改增”促进服务业等行业进行专业分工,进一步提升服
务质量,从业扩大内需,增加社会大众就业渠道,进一步使劳动收入 占GDP 勺的比重提高,规范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健 康发展。
另一方面,“营改增”是国家通过对各种税收优惠项目的合 理安排,以政府放弃部分税收为代价,向纳税人提供相应的财政援助,
对特定纳税人或特定经济活动的纳税义务进行一定程度的减轻, 从而 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来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全面推开营改增预计减税规模将达 9000亿元。
有预测称, 2016年,已纳入营改增的行业减税规模估计有 2000亿元,金融业、 房地产和建筑业、生活服务业等行业减税规模或接近 4000亿元O 2016 年营改增减税总规模接
营改
増的意义
近6000亿元。
二、营改增历次改革过程及实现的税收
“营改增”是一个系统工程,自2013年8月1日起,在我省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和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有形动产租赁以及鉴证咨询、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称营改增)试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
看一下我国“营改增”的历程。
2012年1月1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国务院扩大“营改增”试点至10省市,内容上新增了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发行、播放试点行业。
截至2013年8月1日“营改增”范围已推广到全国试行。
2014年1月1日,国务院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至此
交通运输业已全部纳入“营改增”范围。
2014年6月1日,国务院将电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
2016年5月1日,国务院决定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
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至此,所有营业税所涉行业均完成“营改增”转变,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
三、对我县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成变化的影响,目前分成不变的对策,分成变化后的应对四、全面营改增后我县的谋划,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和税收收入的增长
1、积极培育税源,改善政府收支环境。
从地方角度来说,保障地方财力的根本之策在于培育壮大新的稳定的税收增长点,营改增改革使地方税收体系受到严重削弱。
因此,要完善相对独立且比较稳定收入来源的地方税体系,必须培育壮大有潜力且地方性特点强的税种。
地方政府应及时转变观念,培育税源,从自然禀赋出发,以地方经济发展为依托,改善地方政府的税收增长取向,达到资源一财源一税源的转变,从而实现税收流量和存量的双重增长。
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培育良好的税收环境,积极树立为经济服务、为纳税人民服务的观念,以建设法制型税征为基础,以建设服务型税政为保障。
另一方面,加快地方经济调整,培植综合税源,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培育骨干力量,并加快税收的综合治理,全面改善税收环境。
2、注重发挥区域产业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规模。
大力宣传试点地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优势,吸引更多的资本到本地投资创业,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以快速发展当地服务业。
在致力于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规模的基础上,着力带动相关行业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兴产业(如文化会展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和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总量与构成上做优地方税收。
采取政府引导,以产权为纽带和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关注交通运输业发展,政府需帮助小规模纳税人出谋划策,比如个体运输户可以联合组建运输公司,然后审批为一般纳税人,以提高竞争力。
优化交通运输经营环境,引导个体运输户回流。
3、加强风险防范。
充分认识营改增工作的复杂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过程控制,防范风险。
严格对试点企业的税款清查,防止税收流失,确保收入质量。
防范和打击营改增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用足用好过渡期财政扶持政策,努力避免企业因此产生的政策依赖、不愿调整经营模式甚至骗取财政补贴的问题和风险。
4、合理界定各级政府间的财力,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增值税分享比例。
“营改增”直接关系到现有税制结构的优化和财政体制的调整。
政策规定,试点期间保持现行财政体制基本稳定,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税款分别入库。
从长远考虑,应合理界定各级政府间的财力,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分成比例,以保证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预期的稳定性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财力分配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