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汕头二模历史卷24、表: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述,由此可认定A西申、犬戎联合攻够西周B周幽王因失信于诸侯致亡C周幽王主动兴兵自取灭亡D携惠王是西周最后一位王25、右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
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著短衣者,一个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
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A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B阻碍了当时农业经济发展C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D一定程度抵制了土地兼并26、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
这反映了当时A大一统王朝的权威不断加强B政治分裂孕育着统一因素C中原王朝对边疆实施直接管理D陆上丝绸之路仍然保持通畅27、下表为明代官修史书所载官方统计的三省户数及人口数。
此表可用于说明A当时南方农业经济增长较快B明代赋役征收制度较为完善C休养生息政策取得较大成效D官书所载史事亦须谨慎考证28、1764年,欧美各国对华出口贸易总额中英国占63.3%,欧洲大陆国家占36.7%,到1829年英国占82.9%,欧洲大陆国家占0.4%。
这一变化表明,鸦片战争前A英国已控制中国B中英贸易急剧失衡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动D自由贸易思想盛行29、1906年当时政府规定的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1912年政府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国家政体发生巨变B民族危机日益严峻C儒家伦理遭受冲击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30、1943年10月,美、苏、英三国开会讨论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问题,并计划发表共同宣言。
美国国务卿赫尔利当时指出:“如果在宣言问题上排除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和政治方面都会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
”由此可知,中国A在反侵略战争中提高了国际地位B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战后国际秩序C抗日战争即将进入全面反攻阶段D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负的关键31、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就职演说时说:“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国家无论大小,它们的人民不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
”尼克松发表这番言论的背景是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C美国对华孤立封锁政策已经破产D中、美两国共同受到苏联的威胁32、图8为罗马法所涵盖的法律内容这说明,罗马法A重视维护平民利益B比较注重法律规范C强调保护私有财产D法律体系比较完整33、据学者统计,1690--1709年法国出版的书刊中,平均每10万词,“民族”一词出现4.7次,1750-1769年平均出现22.3次,7770-1789年达到22.5次且经常和“公民”,“自由”等话语同时使用。
这反映出,18世纪后期的法国A外部安全形势日益严峻B封建专制统治危机加剧C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D海外殖民活动遭受打击34、下表反映了俄国各工业部门工人平均工作时长(小时)的变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俄国A调整了工业国有化政策B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工业建设最得较大成就D国民经济比例逐步失调35、1991年12月,联合国解决了3个国家的席位继承问题并新增加12国加入联合国。
这实际上反映了A多极化趋势大大加强B第三世界力量逐步壮大C战后世界政治体系崩溃D联合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清入关后,即以宗主视天下,同时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
清王朝接受并发展了“大一统”思想。
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重“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之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清朝对“大一统”思及其正统论的总结,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但也起到了统一思想,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进而统一国家的积极作用。
清朝奠定了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基础。
这个统一是在清王朝的统治下实现的,但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完成的,经过历史上长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中华民族在清朝“大一统”政治格局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升华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近代,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造成中国边疆危机,民族危机,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掀起求亡图存运动。
在反帝反封建的血和火的斗争中,中华各民族作为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对立者,其整体性更加突出,各族人民由自发联合走向自觉联合,中华民族由一个自在的整体升为一个自觉的整体。
“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凝聚民族,维护统一、保卫边疆的强大精神力量。
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对“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及影响。
(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发展成为一个自觉整体的历史原因。
(13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下表为《共产党宣言》进入各国出版发行的时间及译本语言-----据《<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史及中译本的问题》综合两条以上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其它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2分45、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我国现行的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对于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问题日益突出,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推进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从1994年上半年开始,国务院在江苏镇江市和江西省九江市进行了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试点,一年多来,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务院决定,在镇江,九江两市试点的基础上,再挑选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城市,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试点范围。
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改革的目标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职工职工健康水平的要求,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并使之逐步覆盖城镇全体劳动者。
---1996年四部委《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意见的通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90年代我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的背景和特点。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90年代我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义。
(6分)46、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895年日本的胜利引起了欧洲观察员的警觉。
俄国,法国,德国等国政府慌忙要求中国以更多的让步作为交换,迫使日本放弃对台湾岛的领土要求……库洛特金在1903年访问了日本后,向沙皇报告说:“我对日本的飞速发展感到惊讶……毫无疑问,日本人在文化上先进程度堪比俄国人……”1903年,俄国沿鸭绿江部署俄国军队,使日本对朝鲜殖民统治的野心受到直接威胁。
1904年2月,双方在仁川港首次交战。
日本的突袭引起了俄国人的愤怒,沙俄派出第二舰队,满载圣彼得堡人民必胜和复仇的信念开往战场。
由于担心受到日本的突袭,俄国人错误地击沉了一般英国渔船,也使自己的巡洋舰“极光号”受到重创,行进速度相当缓慢。
事实上,日本在8月份就已经取暖得满州海岸的海军优势。
同时日军迅速占据各个重要据点,俄国在旅顺口的卫戍部分很快发现自己处于日军的包围之中……等俄国舰队到达现场时,战争都已经结束了。
日本靠着欧洲的方式(更现代的军舰,更严明的纪律,更厉害的大炮)取得了胜利,相比之下,沙皇制度却突然看起来像是“亚洲的”,推翻的时机已经成就。
----尼尔弗格森〈世界战争与西方的衰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分析说明俄国战败的原因及其影响。
(9分)47、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材料丘逢甲(1864-1912),又名沧海,字仙根,祖籍广东嘉应,出生于台湾苗栗县。
1889年中进士,因无心仕途,回台湾主讲台中,台南各书院。
中日战争爆发后,丘逢甲首倡组织义军,防范日军进犯。
《马关条约》签订的当天,“凶耗达于台,台人骤闻之,若夜午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
”清政府劝令全台绅民“免滋事端,致碍大局”。
清政府漠视台湾民众权益,割让台湾的行径立即激起了全台绅民的愤慨,由此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割台运动。
这次运动的重要领导人正是丘逢甲。
割台消息传到台湾,丘逢甲立即请台湾巡抚唐景崧代奏,质问朝廷:“自闻警以来,台民慨输饷械,不顾自家……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臣拆死守御。
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
”,清廷以和议已成,不听,台湾绅民完全绝望。
5月,丘逢甲提出“自主保台”,成立抗日救亡政权,与绅民共议推举唐景崧为领导人,丘逢甲任台湾义军统领。
此时,日本任命桦山资纪为台湾总督,率军侵占台湾。
丘逢甲率义军殊死抵抗。
后由于唐景崧逃走,引发溃乱,丘逢甲痛哭怒斥:“景崧之肉,其足食乎!”终因力不能支,率义军退至台中一带继续抗击日军。
日军对丘逢甲“嫉之甚,严萦之”,丘逢甲不得不辗转离台,临行前写下悲愤的《离台诗》,其中写道:“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伟人持。
成名竖子知多少,海上谁来建义旗?”表明他仍然对台湾回归祖国寄予无限期望。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运动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丘逢甲为保卫台湾作出的努力,说明其精神内涵。
(9分)选择题:ACBDC AADDB BC41、发展:抽去华夷之辨;推重大一统政权为核心;强化君主专制制度;构建政权承绪正统论;确立大一统正统评价标准;影响:维护政权,巩固统治;加强对边疆有效管理;促进民族融合;加强思想控制原因:发端于先秦大一统思想影响深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大生命力;中国历史上多次大一统政权的建立;清政府奠定近代中国领土疆域;长期的民族融合;清政府巩固多民族国家所做的努力;近代民族危机,各民族共同抵御外敌入侵;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先进知识分子宣传等42、示例一:《共产党宣言》的传播是工业化与工人运动的发展的标志18-19世纪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向欧美传播,随着工业革命深入,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兴起,由于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做指导,所以《共产党宣言》被大量印刷出版后来随着西方殖民扩张,与及亚非拉民族意识觉醒,这些地区工业化生产方式地一步发展。
工人运动兴起,《共产党宣言》进而在20世纪大规模的传播到亚非拉地区。
总结:〈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情况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工人运动与工业发展的尺度示例二:苏俄人在《共产党宣言》传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