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上语文月考卷

八上语文月考卷

河师大实验中学11-12学年上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初二语文试卷命题人:蔺红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2分)A.袅袅.(niǎo)悠.闲(yōu)蛮横.(héng)转弯抹.角(mò)B.斑斓.(lán)眩.目(xuán)谛.听(dì)如诉如泣.(qì)C.轨.迹(kuǐ)娴.熟(xián)颠簸.(bǒ)娓.娓动听(wěi)D.烙.印(lào)倏.地(shū)喧嚣.(xiāo)虚无缥缈.(miǎo)Array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用正楷字填入表中并改正。

(2分)横空出世络印顺息万变浣妆险峻容光换发喧嚣娓娓动听娴熟弦目3、下列加点的文字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2分)A.上海世博会以其雄伟的场馆,多元的文化,高新的科技及全球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着无与伦比....的梦幻世博。

(无可比拟)B.实力超群的中国女子羽毛球队不可思议....地输给韩国队之后,主教练李永波坦言:“年轻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不可想象)C.经典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对提升修养、陶冶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不可怀疑)D.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及其危险的人。

(不动声色)4、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A、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健全并建立了一整套班级管理制度。

B、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C、我们时时处处都要保证自己和身边的人的安全工作。

D、湛江的亚热带城市风光迷人,还有那味美的海鲜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5、诗句默写:(10分)①、《过故人庄》中描写作者进村时见到的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③、《游山西村》表现农家淳朴浓厚的民风民俗的诗句是,。

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时经过努力又发现新的出路的诗句是,。

④、《浣溪沙》一词中表现诗人老当益壮、应振作精神奋发进取的诗句“?,。

”6、名著阅读(4分)A相了相,走到树前,把直掇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4分)材料一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夸河南蛋阳小屯村一。

殷墟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地下博物馆,有青铜、甲骨文等五个展厅。

从平面上看.殷墟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字,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取材于象形文字的“墉”(即城墙)字,建筑内容包括主体馆、广场、字坊。

字坊高l8.8米,宽10米,取甲骨文“字”之形,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象征性建筑之一。

作为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日前共有馆藏文物厦辅助展品11300余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等多个方面。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上的共同特点,并说说这种设计的好处。

(2分)共同特点:好处:(2)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带领游客们参观完殷墟博物馆后,要继续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请你根据材料写一段串联词.注意两个博物馆之间的联系.过渡自然。

(2分)二、现代文阅读(28分)(一)阅读《巴东三峡》(节选),完成8—11题。

(14分)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

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山的妙处,在不单调。

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

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

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

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

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巫山的云,这一次因为天气晴爽,没有看到。

据一位老先生说,看巫山的云,要在迷蒙细雨的天气。

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这一次因为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天上连云影也没有,几个极高的峰巅,我们可以望得清清楚楚。

最可爱的,就是在那悬崖绝壁的上面,倒悬着一些极小的红花,映着古褐苍苍的石岩,另有一种情趣。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

此峡最短,不过十三四里。

山势较巫峡稍低平,水势仍险急,因有夔门滟澦堆阻在江中,水不得平流之故。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白帝城。

那一段古城刘皇叔托孤的悲惨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

山顶上有一古刹,为孙夫人庙。

颜色为瓦白色的墙,隐约地从树林中呈现出来。

我们走过的时候,正是下午六点光景,一道斜阳,照在庙前的松树上,那颜色很苍冷。

远远地朝北望去,隐约地可以望见八阵图遗迹。

庙里的钟声,同夔府那边山上传来的角声,断断续续地唱和着,那情调颇有些凄凉。

所谓英雄落泪游子思乡的情感,大概就是在这种境界里产生的。

8、上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请在下面括号内填上相应的地名。

(3分)秭归→()→()→()→白帝城9、巫峡的总特点用上文中两个词语回答是:“、”。

具体来讲,巫峡的山和水各有什么特点?(4分)10、说出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填入表格中。

(6分)①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

②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③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作用是:。

(1分)(二)阅读《深信黄山天下奇》,完成12—16题(14分)深信黄山天下奇①很早就已闻黄山具有北方山峰的雄壮巍峨,南方峻岭的俊逸飘洒;也听说黄山有玲珑剔透的怪石,虬枝斜出的黄山松和浩瀚无边的云海。

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在赋诗赞颂黄山景色时更留下了“深信黄山天下奇”的佳句。

②今年十月,我来到了黄山,虽说进入秋季,但此时的黄山还是穿着夏装。

拾级而上,灰蓝色的轻烟不时伴随花香扑面而来。

凭栏远眺,十里迤逦的群峰由于角度、位置和视线的不同而出现景观上的差异,但见峰峦争雄,奇松苍翠,就像几千丈长的彩色帷幔悬挂在前方,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③黄山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当走进黄山的峰海,无数的巧石会争先恐后奔眼前。

在半山寺,抬头可见一只头朝天门的振翅欲啼的“公鸡”,这就是巧石“金鸡叫天门”;登上“天山已屏”,遥望莲花峰,她就像用壮美线条勾勒出来的一朵含苞欲放的新莲;在鸡公峰前,一块巧石长得像鹅一样,昂起头,翼下还有许多圆石簇拥着,形成了“天鹅孵蛋“的奇景。

还有九龙峰上的“猫头鹰”,白沙岭上的“喜鹊登梅”,狮子峰顶的“猴子观海”,鲫鱼背上的“仙桃石”……这些巧石千姿百态,逼真逗趣,似人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如同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给人带来丰富的想像和无尽的乐趣。

④如果用“巧”来形容黄山的石,那么黄山的松可说是“奇”了。

黄山松不像一般的松树那样生长在泥土里,而是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高山的峭壁夹缝中。

它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形态有立有卧,有俯有仰。

如举世闻名的千年古松——迎客松,就挺立在玉屏楼东、文殊洞上。

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迎接远方的来客。

离开玉屏楼,路旁又有一株古松远伸一枝,作送客状,它就是送客松。

往前50米处的望客松则体态优美,如向游人点头,依依惜别。

还有始信峰上的黑虎松,天都峰的探海松……。

黄山的松树不仅独立生长,也有成林的树木。

如狮子峰上的松树就成林成片形成松海,当山风吹过,b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为壮观。

⑤黄山的奇松引人入胜,黄山的云海更为神奇,它妙在非海,而确又似海。

站在峰巅,只见烟云时而为风平浪静的汪洋,时而为浪涛汹涌的大海,时而似奔腾的急流,时而又轻柔如绢。

刚才还是倾盆大雨,迷天雾,而刹那间,它们就会全部散去,阳光一照,白云浩浩,澜翻絮涌,万道山峪沉于银涛中,真有“忽闻海中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佳境,难怪郭沫若形容它是“森罗万象,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

”12、通读全文后,分别说说第①段的两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13、第③、④、⑤段的内容分别与第①段的哪些短语相对应?(3分)第③段内容与“”相对应。

第④段内容与“”相对应。

第⑤段内容与“”相对应。

14、结合第③段内容回答:作者把黄山比作“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是因为什么?(2分)15、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出黄山云海的特点。

(3分)16、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①“五岳”即我国历史上的五大名山,请写出其中的二座山名及方位。

(2分)。

②简单说说这两句赞语的含义。

(2分)。

三、古诗文阅读:(16分)(一)阅读《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选文,完成17——21题。

(12分)甲: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从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7、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2分)①日光下彻:②欣然起行:18、翻译句子。

(4分)①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9、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2分)A、其岸势/犬牙差互B、皆若空游/无所依C、皆若空游/无所依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0、甲文中第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手法?(2分)21、以上两篇均为作者遭贬谪时所作,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请分析一下两位作者的心境有何异同?(2分)(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22—23题(4分)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2、上阕哪一个字概括了塞外景色的特点?请具体分析。

(2分)23、请从运用典故的角度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的表达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