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达标测评不必追求面面俱到,以3—5题为宜,关键在 于体现对重点复习内容的检测,题目中可以加能力提高题, 以体现知识的梯度。
这样通过对知识体系的梳理、知识点的复习、基础练 习能力训练、达标测评等对所复习的知识可以进行几轮复 习巩固,以便切实抓好“双基”的训练。
1.疑难问题不能讲不清、说不透。 复习应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能力培养,因此对学生知识掌握的 薄弱环节,在复习中要重点讲解、反复练习,切不可模棱两 可,稀里糊涂。 2.不能抛开书本,搞题海战术。 教材包括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所要求的所有内容,试题在 外,知识在书内,复习中必须吃透教材。不少老师在最后的 复习阶段完全采用题海战术,无目的地大量做题。要记住再 好的试题也不可能包容所有内容,这样做题往往事倍功半。 应将复习教材与适当做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3.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爱学乐学,是取得好成绩的关 键,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注重 课堂气氛的调节。总之,复习课教学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 的发挥。上课的时候,我们不要光想着自己预定的内容,要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感受,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学到 了什么。
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交流

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的某 一阶段,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 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 其目的是温故知新,查漏 补缺,完善认知结构, 促进学生解题思想方法的 形成; 发展数学能力,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 1.单纯重复知识,只 “ 温故 ” 而不 “ 知新 ” ; 2.忽略基础,盲目拔高; 3.复习课与习题课混而不清; 4.复习课的操作模式单一。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对知识得不到更深刻的理解,能 力得不到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无明显进展。在复习阶段, 如果我们能够转变教学理念,恰当地调整教学设计,帮助学 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就能使复习课的效率 “ 事半功 倍 ” 。
精选训练题组,归纳提升 不要把导学案当成习题集,本组训练题应该设计中档题稍多 一些,可涉及个别难题。因为在回顾知识时已练习了简单 题,因此本组题实际上是对知识点的第二轮复习,难度应该 加大些。这样,使学困生和学优生都能各尽其能。老师在点 拨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题型和思维方法,最终完成知识的 总结提升。

复习课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形式、 操作方法都与新授课有着鲜明的不同之处。 复习课的教学任务是:把平时教学中点状、零散的 知识系统化,成为线状、网状;把平时学生所学知 识的疑惑点一一澄清;把平时所学知识中重要的思 想方法提炼出来。如果说新授课是 “ 画龙 ” , 复习课则是 “ 点睛 ” 。


复习课课堂教学流程是: 知识回顾,加强理解 典例分析,规律总结 巩固提高,归纳提升 达标测评,查漏补缺。
1.构建知识网络 如果复习知识点较多,可让学生课前在导学案上采用 结构框图、表格、树状图、大括号图等形式梳理知 识,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发展其归 纳能力。课上教师展示学生的梳理情况,并补充完善 知识体系。 2.以题组带动基础知识复习 复习不是让学生简单重复、再现已学的概念、公式、法 则、定理等,可以精心设置一些题组,以带动概念的复 习,让学生在思考运用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在基 础复习之后可设计1—2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对知识、规 律进行思考理解。
精选例题,总结规律 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的功能,尤其对有代表性的 问题和具有可变性的例习 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 率。 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功能,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寻找其它解法; ⑵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互换 ; ⑶改变题目的条件; ⑷把结论进一步推广与引伸; ⑸串联不同的问题; ⑹类比编题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