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痤疮
∙更多
∙来源:寻医问药社区
∙责任编辑:丞恩
∙时间:2012-08-17
中医认为痤疮是血中有血热存在,血中之毒是由五脏蕴热,注入血脉。
另外经络中血气不和,外来湿邪、热邪损伤人体血液,导致痤疮。
中医在临床上将痤疮分:湿热症,内毒血热症、血虚风燥症。
中医建议,湿热症一般油性、丘疹型建议使用中药配合治疗。
常用的如同仁堂皮肤病血毒丸,是纯中药制剂针对皮肤病病因,以连翘、双花,清热解毒;配以蝉蜕、紫草散风、除热、解毒透疹,共奏清血解毒、消肿止痒之功。
而达到清除皮肤病患者体内血毒之目的。
痤疮患者应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榴莲、芒果、龙眼、荔枝等属热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 。
患者可多吃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清热利湿排毒食品。
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规律的生活,因为情绪不良生活不规律会引起或加重青春痘。
中医解析痤疮病致病机理
中医认为,皮肤是五脏的镜子。
痘痘的产生主要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中国医学研究表明:痤疮虽生长在皮肤表面,但与脏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
中医认为引起痤疮的原因是:面鼻及胸背部属肺,本病常由肺经风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过食肥甘、油腻、辛辣食物,脾胃蕴热,湿热内生,熏蒸于面而成;或因青春之体,血气方刚,阳热上升,与风寒相搏,郁阻肌肤所致。
中医对痤疮的分类
1、肺经风热证:表现为颜面潮红,粉刺焮热、瘙痒,或有脓疱,苔薄黄,舌红,脉细数等症状。
一般面鼻及胸背部痤疮属肺,是由肺经风热阻于肌肤所致;
2、脾胃湿热证:皮疹红肿瘙痒,常伴有大便不畅,消化不良,腹胀,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
常由于过食肥甘、油腻、辛辣食物,导致脾胃蕴热,湿热内生,熏蒸于面而成。
3、肝气郁结证:多见于女子,皮疹反复发作,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联。
一般年龄偏大的女性,伴有月经不调,属于此类
4、肝肾阴虚证:多见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皮疹色红不鲜,常见面色晦暗,色素沉着,神疲乏力,苔薄白,脉濡滑等症状。
5、热毒血热型:青春之体,血气方刚,阳热上升,与风寒相搏,郁阻肌肤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