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洪敏演讲的观后感
今天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上看了俞敏洪的讲座,让我从中获益匪浅,也使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所感悟。
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是经历磨练才获得现在得成就,曾经三次参加高考而最终考入北京,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意志,使我对俞敏洪肃然起敬。
听完俞敏洪的讲座,不禁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所感悟。
大学四年的光阴,等到大学毕业时,回首看看大学四年,那将会是怎样的空虚和叹惋,所以说现在应该珍惜在大学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让大学的生活充满意义。
俞敏洪在讲座中提到,要多看书,这是一个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充实自己大学生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有些人生的真谛和哲理只有通过读书才能领悟到,所以说读书能改善一个人的修养,会使一个人的生活更加充满意义。
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积蓄自己的力量。
一堆没有用的砖头,当你用一个目标把他们串起来的时候,就可以盖出一个房子生命在于积累。
30岁以前,外貌有点重要,30岁以后,内在美很重要。
所以,从现在开始到30岁。
要开始内心的积累。
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是心灵的幸福,而不是任何身外之物,人要有内在
美,这是你到了30岁吸引人得地方。
他说他复读了三次才考上北大,大学读了五年,因为得了肺结核,但是感觉好像没了命,看来他真的不是一帆风顺的,努力跟心情不好,导致身体不好。
所以他总结了三条真理:第一,学习不能太刻苦。
第二,成绩差了也要开心。
第三,没有女人爱就爱男人。
他还谈到了他对我们大学生在大学怎么读自己的意见:第一要学好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不感兴趣也要学一点。
要做自己熟悉领域的钱100 名。
第二,要多交朋友,大学要多交朋友,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以后能够互相帮助。
交朋友要注意两点:第一,自己要是个大好人,要为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
第二,要交在某方面突出的朋友。
宁为牛后,不为鸡头。
跟在牛后,牛跑到哪你也能跑到哪,但如果你是母鸡,带着一群小鸡,等小鸡长大了变成母鸡,你还是那只母鸡没变。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
我们的生命有时候会是泥沙。
你可能就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
一旦沉淀下去,也许你不用再为了前进而努力了,但是你却永远也见不到阳光了。
所以,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样的,一定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积蓄在自己的力量,不断冲破阻碍。
当你发现时机不到得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
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奔入大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生活中其实没有绝境。
绝境在于你自己的心没有打开。
你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使它陷于一片黑暗,你的生活怎么可能有光明!封闭的心,如同没有窗户的房间,你会处在永恒的黑暗中。
但实际上四周只是一层纸,一捅就破,外面则是一片光辉灿烂的天空。
.人生的奋斗目标不要太大,认准了一件事情,投入兴趣与热情坚持去做,你就会成功。
只有两种人的成功是必然的。
第一种是经过生活严峻的考验,经过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交替,最后终于成大器。
另一种没有经过生活的大起大落,但在技术方面达到了顶尖的地步。
比如学化学的人最后成为世界著名的化学家,这也是成功。
成功没有尽头,生活没有尽头,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对我们的考验没有尽头,在艰苦奋斗后我们所得到的收获和喜悦也没有尽头。
当你完全懂得了”成功永远没有尽头”这句话的含义时,生活之美也就向你
.哪怕是最没有希望的事情,只要有一个勇敢者去坚持做,到最后就会拥有希望。
所有的人都是凡人,但所有的人都不甘于平庸。
但你们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艰苦努力,奋发进取,在绝望中也能寻找到希望,平凡的人生终将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光有奋斗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
做。
要先分析自己的现状,分析自己现在处于什么位置,到底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也是一种科学精神。
你给自己定了目标,你还要知道怎么样去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个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说,树立具体目标和脚踏实地地去做同等机会。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
为了不让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我们应该尽可能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
还有,俞敏洪的经典理论:人的生活方向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小草,你吸收雨露阳光。
但是长不大,人们踩过你而不会以你的痛苦而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
我们应该像大树一样的活着,即使被埋在泥土间,你依然能吸收土地养分,成长起来。
当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进你,给人一片绿色,或者是美丽的风景,死了就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所以说我们现在就应该埋下树的种子,然后吸收土地的养分而茁壮成长,给人带来绿色!还有,我们应该有水一样的精神,为了奔向大海而奔流不息,不能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那样我们是不用再继续努力奔向大海了,但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人在岁月的长河就应该有水的精神,不可以像泥沙那样沉淀
下去!
看清自己的目标,然后像水一样的朝它奔去!
在思修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俞敏洪先生的演讲视频,其语言幽默风趣,讲理朴实无华,引起我的极大兴趣,并在课后查找他的讲座视频观看,观后获益匪浅。
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是经历磨练才获得现在的成就。
曾经三次参加高考并最终考入北大。
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意志。
正像俞敏洪先生说的那样:“如果没有二次高考的失败经历,就不会磨练我的意志力,更不可能有我现在的成功。
"
我们正年轻,年轻就是本钱,年轻时的挫折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它会对人的一生有重要影响。
因此,不要害怕困难,在困难与挫折面前要学会坚强。
“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你终将走向成功。
”俞敏洪在演讲中这样说到。
理想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正如赫伯特说的那样:“对于盲目的船来说,所有风向都是逆风。
”理想就是一座灯塔,为盲目的船指明方向。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
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是什么样的人。
俞敏洪的英语很好,但他总说自己的英语水平不高,总是非常谦虚。
他说学英语要面带微笑,努力去追求。
不管学习什么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健康的身体。
如果一件事你
认为是好的,那么你必须主动追求,英语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全球通用的语言,用英语可以掌握更多的信息,所以英语必须要学,而且要学好学精。
他的演讲中贯穿着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已的乐观精神。
“别人用十年干成的事我干二十年,用二十年干成的事我干四十年,用四十年干成的事我干一辈子。
等到把别人都送走后我再走。
”
俞敏洪老师的经历本身就是一本丰厚的书,一本读来令人感动的书。
他把生命中琐碎的日子通过志向凝聚成了伟大。
除了奋斗经历,俞敏洪老师让我佩服的
还有他的口才,他擅于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诠释自己的感悟。
“我们应当活得像连绵的群山。
成功是山峰,失败是山谷。
我们的生命历程就是不断地从一座山的谷底走向另一座山的顶峰。
”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
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
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
然而树不同,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就算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成长起来。
年年岁岁,小草依然是小草,树却长成了参天大树。
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
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
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
”
他对成功的定义很值得大家思考,很有道理。
成功就是一个目标放在哪,不管这个目标多大多小,但是最后你获得了那个目标,获得了那个目标后,你一瞬间的喜悦这叫做成功。
第一是有一个目标在前面,你要想达到那个目标,你就成功了,这个成功可能给你带来喜悦,也可能给你带来满足,但是也有可能给你带来失落,为什么呢,所谓的失落就是没有目标了,所谓的迷茫就是不知道干什么了
成功是一种过程,所以说成功你要来做的话就有两个,第一是达到那个目标叫成功,第二是走向那个目标的过程,不管你是怎么拐弯也是成功,只要你能够始终盯着那个目标往前走。
余校长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学习不是很好,但他不放弃,因为他有“穿越地平线的渴望”,这种“渴望”给予他97分的高考地理成绩,没有它,俞敏洪将不会成为北大学子,也不会成为新东方校长,也许连“新东方”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
他天资并不如与他一起上学的同学,甚至他的江苏口音被人当作日语。
他从此天天尽全力学习普通话,正如他所说的:“你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要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
的能力。
”
看书,多看书总是有益的,即使过后你觉得自己会忘,但经历了就是不一样。
还有就是交朋友,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是要以别人为中心,有服务精神,给别人带来益处,这样才会使别人依赖你,提高自己的重要性,积极面对生活,参与朋友圈,这样会让自己逐渐建立团队精神;应该多交一些能给自己带来某些意义的朋友,像俞敏洪的同班同学王强,应该要发现这样的同学朋友,学习别人的
长处,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要老是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
成功的人都是很会抓住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