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答案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答案

2016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答案【篇一:2016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前押题卷】xt>一、选择题:1?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先秦诸子中,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论辩手法的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b 孟子的文章以雄辩着称,常采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方法,说理抑扬兼施、循循善诱,善用比喻和排比,富于感情色彩,具有难以阻挡的气势。

2.“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a.柳永、辛弃疾b.李清照、柳永c.辛弃疾、李清照d.苏轼、辛弃疾d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流派,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陈亮、张孝祥等,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周邦彦、秦观、李清照等。

3.成语“夙兴夜寐”“日薄西山”“夜不闭户”依次出自()4.唐代诗人中,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是()a.王维b.白居易c.柳宗元d.韩愈b 白居易是中唐着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5.杜甫诗歌的风格是()a.豪放飘逸b.沉郁顿挫c.苍凉悲壮d.沉雄慷慨b 杜甫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内容博大,充满忧国忧民的意识,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6.射箭“中石没镞”的细节出自()a.韩愈《张中丞传后叙》b.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c.司马迁《李将军列传》d.侯方域《马伶传》c “中石没镞”见于司马迁《李将军列传》中,“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一节。

7.茅盾《香市》一文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a.夹叙夹议b.情景交融c.寓情于景d.今昔对比d 《香市》先追忆往昔香市的热闹场面,后描述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农村经济昔盛今衰的状况。

8.契诃夫《苦恼》中老车夫姚纳的苦恼是()a.风雪交加中拉不到乘客b.小马没有食物c.儿子突然病故d.无处诉说丧子之痛d 《苦恼》中的老车夫姚纳因死了儿子想跟别人倾吐一下内心的愁苦却处处碰壁,无处诉说丧子之痛的苦恼,令姚纳更加悲伤。

9.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a.开端、发展、高潮、结局b.开端、发展、高潮、尾声c.序幕、开端、发展、尾声d.序幕、发展、高潮、结局a 小说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10.下列句子中,含有意动用法的是()a.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b.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c.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d.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b b项中的“轻”是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很轻”。

11.被人称作“含泪的微笑”风格的小说家是()a.契诃夫c.屠格涅夫d.莫泊桑的悲欢和他们真挚的友情与爱情。

12.“曲”这种文学样式兴盛的时代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c “曲”是在宋词的基础上,结合民间谣曲演化而成的新诗体,兴盛于元朝。

13.曾称艾青为“吹芦笛的诗人”的学者是()a.郭沫若b.胡风c.臧克家d.闻一多b 艾青是我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曾被胡风称为“吹芦笛的诗人”。

14.李商隐《无题》中推己而及对方的两句是()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c 诗人推己及人,由自己对恋人的苦思联想到恋人对自己的思念:恋人一定被思念折磨得形容憔悴、发乱神伤,在清冷的月光下一遍一遍苦吟着自己的诗句,以获得一丝安慰,排遣无尽的相思。

15.下列对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评论错误的是()a.诗中的“康桥”就是英国的剑桥b.本诗抒发了诗人故地重游的复杂感情c.全诗气势雄壮,酣畅淋漓d.诗句清新,音韵和谐c c项应改为抑扬顿挫,柔美悦耳。

16.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文体的搭配完全正确的是()a.屠格涅夫——《门槛》——散文诗b.莫泊桑——《麦琪的礼物》——短篇小说c.钱钟书——《论学问》——议论文d.茅盾——《香市》——记人散文1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d.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

.b b项中的两个“而”都表示转折,译作“却”。

18.下列句子中,不是意动用法的是()a.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c.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d.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c a、b、d三项中的“耻”“侣”“友”“客”均是意动用法。

19.下列各句中,带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a.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锄:锄头.b.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愆:拖延.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尔:这样.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南:向南.a a项中“锄”为动词,译作“锄地”。

20.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是()a.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先生不羞:你不因受到怠慢而感到羞辱。

b.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度不中不发:估计射不中就不放箭。

c.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成败之数:有关事情成败的规律。

d.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字而幼孩:教你的孩子认字。

d d项中应译为“抚养好你们的小孩”。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1~23小题。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21.作者两次写到李广部下的惊恐,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4分)22.这个语段主要表现李广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23.这个语段记叙的是哪一次战役?(2分)21.作者两次写到李广部下的惊恐,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4分)22.主要表现李广善骑射、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胆略过人、指挥若定的性格特征。

(4分)23.上郡遭遇战。

(2分)①(二)阅读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4~26小题。

②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③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注:①文与可:北宋着名画家,苏轼的表兄。

②蜩腹蛇蚹:这里是以蝉壳、蛇鳞形容竹子初生时的形状。

③鹘:一种猛禽。

24.“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所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文艺创作现象?(4分)25.作者认为“心手不相应”的原因是什么?“故凡有见于中??岂独竹乎?”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26.苏轼在这段文字中阐发了哪两方面的创作思想?请用最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2分)24.说明了灵感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反映了抓住灵感一气呵成的文艺创作现象。

(4分)25.缺乏学习实践,不能掌握必要的表达技巧(或答“不学”)。

(2分)将此番道理推而广之。

(2分)26.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

(2分)(三)阅读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然后回答27~29小题。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情?(4分)2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深刻的寓意?(4分)29.写出这首诗中表示诗人心情压抑悲愤的两个典型细节。

(2分)27.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由于当时的黑暗现实所产生的仕途艰难的苦闷,又表现了诗人出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而产生的对前途的希望。

(4分)28.比兴的手法。

(2分)以自然界道路的艰险,比喻世路的艰险,象征着诗人仕途受阻的艰难处境。

(2分)29.“停杯投箸”和“拔剑四顾”。

(2分)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篇二: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ass=txt>一、选择题:1~40小题。

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着的特征是()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适应于物质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随意识的变化而变化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3.抽象的可能性是指( )a.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b.实质上是一种不可能性c.在现实中有充分根据的东西d.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东西4.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a.抽象的不变的统一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绝对的永恒的统一d.相对的暂时的统一5.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发展史b.政治制度演变史c.生产劳动发展史d.宗教信仰变迁史6.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7.人的本质是()a.永恒不变的b.随主观意志的变化而变化的c.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d.随个性的变化而变化8.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不容许b.封建主义不容许c.无产阶级不容许d.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9.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强调了( )a.工人运动的重要性b.武装斗争的重要性c.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d.城市工作的重要性10.革命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 )a.领导权问题b.争取多数、反对少数问题c.政策和策略问题d.政治纲领和战线问题11.首次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的会议是( )a.中共六届七中全会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2.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的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陈云d.邓子恢1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爱国统一战线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a.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科学制定党的历史任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c.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d.科学判断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16.改革是中国的()a.第一次革命b.第二次革命c.第三次革命d.第四次革命17.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a.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b.第三产业c.新兴产业d.金融业1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 )a.社会主义企业b.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c.社会主义经济实体d.人民代表大会19.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a.服务型政府b.领导型政府c.权威型政府d.法制型政府20.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a.把“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b.把“培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c.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d.把“实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 )a.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b.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c.资产阶级的****主义d.社会、经济全球化22.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比其他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更特殊的权利是()a.立法权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c.行政管辖权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2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开拓创新d.与时俱进24.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b.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国民革命的影响25.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经验是在( )a.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26.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a.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b.坚持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c.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d.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2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在于()a.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c.劳动产品的分配是否公平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平等28.作为社会现象的阶级,它是一个( )a.经济范畴b.政治范畴c.思想范畴d.文化范畴29.就国家的起源来说,它是()a.暴力征服的产物b.人们相互订立契约的产物c.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30.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