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大北京海洋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地大北京海洋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课程期末考试论文(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海洋科学导论
任课教师:
学时:32
开课院系:海洋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开课时间:
一、《海洋科学导论》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学习感受。

二、答:(一)通过学习,我认为“海洋科学导论”的基本内容主要
包括:
三、1.海洋科学发展史、研究海洋的意义以及海洋未来的发展趋势。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是生命的守护神,它的发展史是人类不断探索其奥秘的文明史;海洋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空间资源,基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强大压力,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海洋这一巨大宝库,积极采取合理的方法对海洋进行研究与开发,同时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的基本状况,我国海洋的现状。

四、2.地球上海洋分布的基本特征及其自然效应,地球的结构、海
与洋定义及特征,地球上三大洋情况分述。

我们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海洋主要有连续性、广大性等特点,用海和洋的基本特征来区分海和洋,地球上洋和海的基本分布。

五、3.海底的一些基本知识,主要有海底地貌构造及其历史演化,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海底地貌现象的地质解释。

这些知识主要是与地质、地貌有关,对于研究海底有很大作用,便于分析海洋上的一些情况。

六、4.海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海水运动。

海水基本的物理性质,
海水的运动形式,世界洋流的分布情况及运动情况,水团。

七、5.海洋的化学资源及生物资源。

海水的组成和特性、海水中的
化学反应,海洋化学资源、海洋化学环境及保护及海洋生物的分类系统。

八、6.海洋高新技术及海洋法与海洋权益。

(二)谈到学习海洋科学导论与我专业的关系,首先二者都是地质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海洋是地质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载
体,海洋中的洋中脊、大洋沉积等对研究现今的地质现象有很重
要的意义。

通过海洋生物在岩石中形成的化石判断岩层的形成时
期是当今地质工作中判断地层形成时期的一种简单而有效地方
式。

同时我学习的专业是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这与海洋科学又有
特别的联系,二者都与水有密切的关系,海洋是地球包含水最多
的地球系统,其他地球系统都很大程度上受到海洋的影响。

当今
的缺水问题已成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的问题,陆地上淡水资源(特
别是地下水)的缺乏严重制约影响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解
决陆地缺水问题,已成为现今的重要的议题。

学习海洋科学,利
用科学的方法为人类开辟新的淡水资源来源,同时为人类提供更
多的储备淡水,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我们地质类
专业,特别是以研究水为主要对象的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
生应该承担的责任。

同时,学习并研究海洋科学,可以对为临海
地区盐碱化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保护临海地区地下水不受海洋咸
水的污染。

同时,地质专业的学习中,内容相对枯燥、抽象,在
专业学习中融入海洋科学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扩展我们的知识面
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更加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还能增加学习
的趣味性,使地质专业的学习成为一件有趣的事。

九、海洋生物的分类依据?试举例说明。

十、答:从生态角度来说,根据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运动能力及所
处海洋水层环境和底层环境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三大类群。

下面就其特征并举例说明:
十一、1.海洋浮游生物
十二、这个生态类群的海洋生物的特点是: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动能力,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绝大多数个体很小,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其结构。

但种类繁多、数量很大、分布又很广,几乎世界各海域都有。

它们还可以按照营养方式的不同,分成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

十三、举例:(1)海洋浮游植物主要包括:光合细菌、蓝藻、硅藻、自养甲藻等。

它们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属于初级生产者,其中有些细菌又是还原者。

(2)海洋浮游动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包括无脊椎动物的大部分门类,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包括各类水母)、轮虫类、甲壳纲节肢动物、腹足纲软体动物(包括翼足类和异足类)、毛颚动物、被囊动物(包括浮游有尾类和海樽类)以及各类动物的浮游幼体,浮游动物中以甲壳动物的桡足类最为重要。

(3)海洋漂浮生物特指生活在海气界面和表面膜上的生物,又称海洋水表生物。

这类生物的代表有:褐藻类的马尾藻、腔肠动物的帆水母、银币水母、僧帽水母、漂海葵、海蜗牛和海神鳃船蛸等等。

其中又具体分为水漂生物,表上漂浮生物和表下漂浮生物。

十四、2.海洋游泳生物
十五、这中生态群生物的特点是在水层中能克服水流阻力,自由游动,
它们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是海洋生物的一个重要生态类群。

这类生物是由鱼类、哺乳动物、头足类和甲壳动物的一些种类,以及爬行类组成的。

根据这类生物生活的不同生境和对水流阻力的不同适应能力,游泳生物可分为4个类群:
(1)底栖性游泳生物:主要生活于海洋底层,游泳能力较弱。

如灰鲸属、儒艮属、鲽形目的种类及一些深海对虾类。

(2)浮游性游泳生物:运动能力较差,如灯笼鱼科、星光鱼科的种类。

(3)真游泳生物:生活于广阔的海洋水层中,游泳能力强,速度快,雷诺数大(Re>105)。

如大王乌贼科、鲭亚目、须鲸科的种类。

4)陆缘游泳生物常出现于海岸沙滩、岩石、冰层或浅海等处。

如海龟科、企鹅目、鳍脚目、海牛属的种类。

3.海洋底栖生物
海洋底栖生物的特点是栖息在潮间带、浅海及深海海底的生物,它是海洋生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生态类群,包括了大多数海洋动物门类、大型海藻和海洋种子植物。

这些生活在海底(底内和底上)的生物,海洋底栖生物按营养方式可划分海洋底栖植物与海洋底栖动物。

其中底栖植物种数很少,底栖动物种类繁多、组成多样。

举例说明:(1)海洋底栖植物:这类植物靠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是生产者,为自养型生物,如海带、石莼、紫菜等,以及海草和红树等种子植物,它们大多营定生生活,固着于底层,主要分布在透光的潮间带和潮下带。

有些种类,如红藻类的海
萝和红树,可以生活在潮上带,退潮后能长时间经受太阳的酷晒。

另外,底栖植物还包括浒苔、水云等附着于物体或船底的种类。

(2)海洋底栖动物:这类动物绝大多数是消费者,为异养型生物;但海底热泉动物群落的成员,有的能进行化学合成作用,在无阳光和缺氧的条件下,与自养生物共生,以无机物为生。

海洋底栖动物包括海洋动物的大多数门类,有埋栖于底的多种蛤类、梭子蟹、蝉蟹等,穴居于底内管道中的美人虾、多种蟹、多毛类、肠鳃类等,固着或附生于岩礁、坚硬物体和沉积物表面的海绵动物和苔藓动物,腔肠动物的珊瑚虫类和水螅虫类,软体动物的牡蛎、贻贝、扇贝、金蛤等,以及匍匐爬行于基底表面的螺类、海星、寄居蟹等,另外,还有一些能在近底的水层中游动,但又常沉降于底上活动的对虾类、鲽形鱼类等被称为游泳性底栖动物的。

还有穿孔穴居于木材或岩礁的底栖生物,例如船蛆等被称为海洋钻孔生物。

十六、海水中的营养元素有哪些?试说明它们在海洋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十七、答:海水中的营养元素有:
十八、1.植物营养盐:海水中由N、P、Si等元素组成的某些盐类,如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和硅酸盐等等,是海洋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

十九、2.痕量营养元素:海水中痕量Fe,Mn,Cu,Zn,Mo,Co,B等元素,与生物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

二十、它们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二十一、营养元素主要是与海洋植物生长有关的要素,通常是指N、P及Si等。

这些要素对生物有重要意义,是海洋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与生命的形成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它们对生物有促进生物生长的作用,但是当它们含量很低时会抑制生命的正常生长。

在海水中,营养元素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氮、磷、硅等元素不仅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成分,也是海洋初级生产力和食物链的基础。

例如:氮是构成海洋生物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的主要组分,海水中无机氮化合物被同化为植物细胞中的氨基酸;海洋中颗粒态无机磷酸盐主要以磷酸盐矿物存在于海水悬浮物和海洋沉积物中,其中丰度最大的是磷灰石,约占地壳总磷量的95%以上,磷灰石是包括人在内的各种生物体的牙齿、骨骼、鳞片等器官的主要成分所有生物细胞中都含有有机磷化合物,所以,磷是生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硅是海洋植物,特别是海洋浮游植物硅藻类生长必需的营养盐,硅藻吸收蛋白石用以构成自身的外壳。

含硅海洋生物的残体沉降到海底后,形成硅质软泥,是深海沉积物的主要组分,同时海水中的营养盐是可以再生和循环的,以供海洋生物的需求。

这些大量元素对于海洋的循环和不断更新由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海水中营养元素含量很低时,会限制植物的正常生长,由于消耗,甚至成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素,所以,又称它们为“生物制约元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