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知识点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考点2:货币的概念、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货币之所以能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纸币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所以,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考点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
(1)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面值的大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发行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
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考点5:信用卡的功能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考点6: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本币汇率跌落,本币贬值。

这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2)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7: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通过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考点8: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2)价值决定价格
考点9: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1)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等,各种因素
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

(2)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这就是卖方市场。

当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这就是买方市场。

考点10: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注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意义:企业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则处于不利地位。

促使生产者努力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考点1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不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都是完全等价的, 等价交换存在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之中)
(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考点1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互为互补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考点1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考点14: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根本因素:经济的发展水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1)居民的收入: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

(2)物价水平: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

其他因素:消费心理
考点15:消费的类型
(1)按照消费对象不同: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的消费,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考点16: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反映消费结构的变化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

(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人们的消费结构改善。

考点17: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是否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考点18: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消费,既不超前,也不滞后。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要避免盲目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们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