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语文园地三1.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3.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么特点?(有节奏感;蕴含丰富的想象;饱含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何描写颜色。
(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品味,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艾青(谈诗美)(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朱光潜(谈诗的节奏)(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英国]华兹华斯(谈诗歌创作)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
(1)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
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2)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
——郭沫若4.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确诗歌的特点了吗?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诗,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认识了八位古代文人,并尝试仿写现代诗,积累了有关诗歌的名言。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多多积累和摘抄现代诗,体会现代诗优美、简练、富有节奏的语言艺术特色。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结合单元课文,学生能够大致了解现代诗的文体特点。
2.在学习中,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来品味、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并且能运用所学进行仿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和爸爸社会上流行着一句口头禅:“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一个好爸爸。
”我的爸爸是人事局长,按不少人的说法,我算有一个好爸爸了,可是谁知道,无休止的门铃声给我们带来的烦恼哇!平日里,特别是晚上我写作业的时候,我最怕门铃响,搅(jiǎo jué)得全家不能正常生活,有时爸爸还派我追下楼去退礼,唉!真是烦人。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刚起床,门铃响了,我不情愿的开门一看,又是我最讨厌的人——刘财。
刘财把礼品往桌上一放,“嘿嘿”地干笑了几声,然后说:“这是我托人从南方带来的一点儿土特产,请您一定收下!”爸爸摇了摇头,严肃地说:“老刘哇,你说的那件事,不能办,中央三令五申,咱们不能犯错误哇!因此,你的儿子调动工作的事不能解决。
”刘财听了,脸上的肌肉不自然地抽动着。
刘财刚走,门铃又响了,来的是有名的“张有理”。
这个人今天把大儿子调进国营厂,明天又把小儿子变成司机,今天他又找爸爸准没好。
“张有理”大腹便便,往沙发上一摊,给爸爸递上一支“三五”烟:“局长,听说又要调工资了这回是不是考虑考虑我呀?”说着,从兜里掏出一件什么东西硬往我的衣袋里塞,爸爸不禁皱起眉头:“老张啊,这次调工资上面有文件规定:主要是解决知识分子工资偏低的问题,你可不在这个范围呀!”“张有理”哼哼唧唧地说了半天,然后失望地走了。
我从口袋里拿出东西一看,原来是一块电子表,爸爸夺过表立即向楼下追去。
去年冬天。
爸爸因病住院。
医生怀疑爸爸得了胃癌,可急坏了妈妈。
不过这下不少人真是“自觉”了,门铃不响了,我家的确清静了许多。
过了几个月,爸爸的病确诊了,不是胃癌,而且很快出院了。
这个消息像长了腿,不胫而走,于是讨厌的门铃又响起来了……(1)用“√”给文中横线上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搅________(jiǎo jué)得(2)按短文内容填空。
①星期天的早晨,第一个来我家按门铃的人是________,要爸爸办的事是________。
②“门铃不响了,我家的确清静了许多”是因为________。
③“于是讨厌的门铃又响起来了……”是因为________。
④从爸爸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爸爸具有________的品质。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说些什么?把想说的话写在下面。
【答案】(1)jiǎo(2)刘财;儿子调动工作;爸爸因病住院。
医生怀疑爸爸得了胃癌;爸爸的病确诊了,不是胃癌,而且很快出院了;廉洁(3)略【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搅(jiǎo )得。
(2)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3)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点评】(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及从文中搜索信息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3.课外阅读。
书的王国书,一度是我的堡垒,也是我的王国。
那还是初病的前几年中,面对着日趋恶化的病体,不可知的病运,真有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之感。
甚至天边掠过一只飞鸟,也能让我触景生情,伤感泪下。
于是,我用书为自己建筑一个很好的堡垒躲在里面,可以忘掉病痛,忘掉眼泪,忘掉一切的不幸。
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每天晚饭后,母亲就为我出门借书,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家,都要敲门问询一番。
自己村子的借完了,就到别的村去借,常要走很远的路。
而母亲幸幸苦苦好不容易借来的书,往往在我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之下,三两下就“清洁溜溜了”。
母亲只好一趟趟走得更远了。
一直到父亲认识了一位图书馆的管理员,母亲肩上的重担才算放下。
慢慢地,书为我开拓了一个新的人生领域,我又找到了自己,肯定了生命意义。
原来,生活的天地虽小,方格子的世界却广大无边,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由着我去创造,去发挥,为了写作,我的右臂一年四季( zhǒnɡ zhànɡ )不堪,硬得跟石头一样。
父母亲友常劝我多休息,我却己深迷其间,无法自拔了。
对我,真是一种极大心灵享受。
就这样,我由爱书人又迈上了写书人的艰苦路程。
由于学识不足,经历太少,我需要看更多的书,吸取更多的知识。
家中除了许多份书报杂志之外,也不断地买新书。
每日看书写书,我生活在书的王国。
其乐无穷。
我发现,一个人()肯做()在三尺宽长的病床上,()能为自己开创出一片阔的新天地。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zhǒnɡ zhànɡ________(2)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这”指的是()。
A. 书B. 看书C. 休息D. 写作(4)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详细地写母亲到处借书,其用意是()。
A. 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反衬父亲的冷漠。
B. 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表现母亲的关爱之情。
C. 以母亲到处借书却供不上“我”看,来衬托“我”如饥似渴的读书情景。
D. 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反映家中无钱买书的窘境。
【答案】(1)肿胀(2)只要;即使;也(3)D(4)D【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第一题考查拼音,难度不大,第二题考查关联词,只要,表示条件。
即使,也表示让步;第三题“这”指代以母亲到处借书却供不上“我”看,来衬托“我”如饥似渴的读书情景。
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详细地写母亲到处借书,其用意是以母亲到处借书却供不上“我”看,来衬托“我”如饥似渴的读书情景。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解答,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升。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海上生明月(节选)巴金四周都静寂了。
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
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
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
船像一条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
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
这时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
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
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
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咸了一轮皓月。
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一粟。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
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
我们吃过晚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
这红灯并不亮。
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的灯还是在原处。
难道船没有走么?但是我们明明看见船在走。
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
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条黑带。
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
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恰当的词语。
①辽阔的海面上雾气蒙蒙。
________②明亮的月亮。
________③大海中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
________(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拟人句。
(3)目睹了明月升天的过程,作者有何感慨?用文中语句回答。
(4)作者最难忘的月出是怎样的?(5)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很多,请你写两句与大家共赏。
(6)月亮总能勾起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发挥想象说一说月亮在你心中像什么。
【答案】(1)万顷烟波;皓月;沧海一粟(2)|(3)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4)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
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条黑带。
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
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5)小时不识月,忽作白玉盘。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略【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所谓“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