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与资源学院城规141 沈玫吟1 东营市经济发展水平计算和分析应用统计软件SPSS 17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成分,共提取了影响东营市城市化水平的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9.873%,满足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的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的基本要求,因此,选出的三个的主成分作为新的指标体系具有显著地代表性,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都能反映出来,避免了从关于城市化水平的庞大的指标中选择的问题,把23项指标压缩为三个主成分,并尽可能的保留原来数据的大部分信息,这就是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好处。
经过提取计算,进一步得到了三个主成分的特征值t1、t2 、t3、方差贡献率f以及累计方差贡献率1如表1-1 所示,3个主成分的因子载荷矩阵如附表1-2 所示。
表1-1主成分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得出的主成分载荷值能反映提取出的主成分与其他指标变量之间有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分析附表1-2可知,在第一主成分Y,中,出现载荷值比较高的是X10,X22,X3, X5,分别指的是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园林绿地面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国内生产总值,能在经济、绿化等方面综合反映城市化水平。
在第二主成分YZ中出现了载荷值比较大的X12 ,X1, X14, X13。
指标,分别指的是全市全年供电总量、非农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液化石油气家庭用量、煤气家庭用量,能够反映人口和居民生活等方面的指标,在第三主成分Y3中,X15代表全市的医生数量,主要反映的是医疗卫生方面的指标。
经济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公式如下:ZZi=111111111111111111111ZZi表示东营市第i年城市化水平综合得分,Zi表示主成分i的得分,fi表示主成分i的方差贡献率。
2 东营市自然资源单项指标得分计算根据东营市自然资源风险因素描述,构建了东营市自然资源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见图2-1。
东营市自然资源风险评价体系的指标数据以500米作为一个栅格进行研究。
综合国内外自然资源风险评价方法,考虑东营市自然资源风险实际,采用AHP决策分析法进行评价。
根据专家打分法,邀请10位相关专家打分,进行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准则层各指标权重。
因为1989年到2010年间各指标间相对重要性变化不大,所以只需进行一次专家打分[3]。
2.1自然灾害在东营市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风暴潮、黄河断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了东营市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把自然灾害作为影响东营市自然资源风险的因素之一。
自然灾害由洪涝灾害、干旱灾害、风暴潮、黄河断流四个指标组成,权重分别是, 0.188,0.115,0.521,0.176。
自然灾害指数公式为:Z1=0.188Z11+0.115Z12+1.521Z13+0.176Z14 ①其中,Z1:自然灾害指数,Z11:洪涝灾害,Z12:干旱灾害,Z13:风暴潮,Z14:黄河断流。
2.2 湿地破坏湿地在世界自然资源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具有调节气候、保护土壤、造陆、降低污染等功能,保证了生物的多样性,净化了自然资源。
东营市湿地隶属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的减少不利东营地区自然资源系统的平衡。
景观多样性指数为景观多样性的度量,其值的大小反映景观要素的多少和各类型景观要素所占比例的变化。
破碎度指数指景观被分割的破碎程度,反映景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湿地破坏指数可以表示为景观多样性指数与破碎度指数加权和。
权重分别是:景观多样性指数0.401,破碎度指数0.5990湿地破坏指数的公式为:Z2=0.401Z21+0.599Z22 ②公式中,Z2:湿地破坏指数,Z21:景观多样性指数,Z22:破碎度指数。
2.3 土地脆弱代表土地脆弱度指数的指标选用:①土地盐碱化面积变化率,用来反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剧土地盐碱化的程度。
②土壤侵蚀强度是指在风力、水力、重力等外力的影响下,土壤或者土壤母质被破坏、流失的过程。
根据专家打分法得权重:土地盐碱化面积变化率0.768,土壤侵蚀强度0.232。
土地脆弱指数可以表示为:Z3=0.768Z3+0.232Z32 ③公式中,Z3:土地脆弱指数,Z31:土地盐碱化面积变化率,Z32:土壤侵蚀强度。
2.4 淡水短缺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人类进行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要素之一,没有水,人类就没法生存,更谈不上进行工农业生产。
在山东区域内,东营市的淡水资源最为短缺,黄河断流、水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发生,导致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剧。
本轮文用人均淡水资源量、灌溉率来表示淡水短缺因素。
两者的权重分别是:0.310,0.690。
淡水短缺指数公式:Z4=0.31Z41+0.690Z42④,公式中,Z4:淡水短缺指数,Z41:人均淡水资源量,Z42:管概率。
2.5 石油污染众所周知的主导产业,,胜利油田分布在东营市境内,石油开采、石油加工等是东营市对土壤、水质、空气等的污染不可避免。
本论文用采油井分布密度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两个指标反映东营市石油污染状况。
采油井的分布密度越大,意味着单位面积内采油井的数量越多,石油污染也越大,自然资源风险也越高。
归一化植被指数根据地表覆被对不同波段光谱的吸收及反射差异来反映土地覆被的“绿度”。
以上两个指标的权重分别是0.690,0.310。
公式可以表示为:Z5=0.690Z51+0.310Z52⑤。
公式中,Z5:石油污染指数,Z51:采油井分布密度,Z52:归一化植被指数[4]。
3 东营市自然资源压力评价结果按照计算公式RECL=和EPI=逐一计算得出东营市的资源能源消耗指数值与环境污染指数值和自然资源压力寸旨数值,得到2006-2015年东营市每年的城市资源能消耗指数、城市环境污染指数和城市自然资源压力指数数据见表4-1所示。
表4-1 2006-2015年东营市自然资源压力指数统计表上图中红色代表环境污染指数EPI,蓝色代表资源能源消耗指数RECI,绿色代表自然资源压力指数。
3.1 东营市环境污染指数变化趋势分析2006-2010年处于快速增加阶段,说明工业废水,SO2,工业烟尘的排放量不断加大,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这与当地只重视经济发展以环境污染加剧为代价,忽略环境问题,走不可持续发展的畸形道路。
2010年,环境污染指数开始缓慢降低,2008年以后基本无变化,这说明由于政府的调控作用,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如此发展下去,必然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应该尽量减少污染,保护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2 东营市资源能源消耗指数趋势分析第一阶段,2006-2010年处在快速增长阶段,RECI值明显高于环境污染指数值EPI,第二阶段,2010年后,RECI进入逐渐减少的趋势其值明显低于环境污染指数值EPI。
第一阶段说明东营市的资源能源消耗量在迅速增加,高于环境污染指数值,表明资源能源消耗指数成为主要影响自然资源的因子。
第二阶段,资源能源消耗量出现降低趋势,这与节能减排政策的调控作用是分不开的,我国的资源能源现在面临很大的压力,东营市胜利油田的储量是有限的,对于这些不可再生能源,我们必须合理科学的加以利用。
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低于环境污染指数,说明对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的控制力增强,环境污染问题更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采取相关措施加大环境的治理力度。
3.3 东营市自然资源压力指数趋势分析东营市自然资源压力指数在2006-2010年总体呈现迅速增加之势,说明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较严重,城市自然资源压力比较大。
2010-2015年,城市自然资源压力指数值出现缓慢减小状态,说明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资源能源消耗量减少,环境污染小,城市趋向于健康、和谐的发展状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压力定量评价标准。
城市自然资源压力指数值为0时,压力最小,表示无压力;城市的自然资源压力的最大值设为100,表示压力最大。
作者以20为最小分类单位共把城市自然资源压力指数分为五个阶段如下,①0-20属于城市自然资源压力很小;②40-60属于城市自然资源压力小;③40-60属于城市自然资源中等压力;60-80属于城市自然资源压力大;⑤80-100属于城市自然资源压力很大。
按照以上分类标准,东营市自然资源压力2006-2007年是中等压力阶段,2003-2004年属于压力大,到了2015年,达到最大值属于压力很大阶段,然而2010年-2015年,城市自然资源压力值已经从压力很大状态,逐渐回落到65左右,接近达到中等压力水平,说明2010年以来,自然资源压力已经从恶性增长阶段转到良性回落状态,但应尽量保持现状的情况下,继续关注自然资源,努力减少自然资源压力,保持城市健康发展的趋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1]白俊燕.东营市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压力及建成区面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2]韩丽丽.东营市生态风险与经济发展的时空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3]黄秉杰,乔璐.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以东营市为例[J].河南科学,2012,08:1153-1156.[4]高延良.东营市地质生态环境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5]侯增周.山东省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7:157-161.[6]张晓娟.蓝色经济战略下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7]张晓娟.蓝色经济战略下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8]谢兴震.基于RS与GIS的东营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9]高延良.东营市地质生态环境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10]张月锐,李香颖,李复恩.建立黄河三角洲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37-42.表1-2 主成分载荷值图2-1 东营市自然资源风险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