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基础实验技能讲义
(1)高倍镜使用
ⅰ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换高倍镜,转动细调节螺旋使影像清晰。
ⅱ如果高倍物镜离盖玻片较远看不到物像时,则需重新调整焦点;此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并小心地转动粗调焦螺旋使镜筒慢慢地下必到高倍镜头几乎要与切片接触时为止(注意切勿使镜头紧压玻片,以锡损坏镜头和压碎玻片标本)。然后再由目镜向下观察,同时向内,向右转动粗调焦螺旋,稍微升高镜筒至看见物像后,换细调焦螺旋,使物像看得更加清晰为止。
(3)聚光器(集光器)
位于载物台(通光孔)下方,由两块或数块镜组成,它能将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集中以射入物镜和目镜,有的聚光器可升降,便于调光,集光器下有一可伸缩的园形光圈,叫虹彩光圈,可调集光器口径的大小和照射面,以调节光线强弱(有的显微镜只有遮光极而无集光器)。光线过强时,可缩小虹彩光圈。
(4)反光镜
(2)收镜
ⅰ经聚光器降下,再将物镜转成"八"字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下降,以免物镜与聚光器相碰。
ⅱ应将镜头转为低倍镜,再水平取下切片,取下时要注意勿使切片触及镜头。
ⅲ切片取下后,再转动物镜转换器,使物镜镜头与通光孔错开。
ⅳ下降镜筒,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两侧,并将反光镜还原成与桌面垂直。
ⅴ将显微镜放回原处,并盖上防尘罩。
(3)维护
ⅰ显微镜在从木箱中取出或装箱时,右手紧握镜臂,左手稳托镜座,轻轻取出。不要只用一只手提取,以防显微镜坠落,然后轻轻放在实习台上或装入木箱内。
ⅱ显微镜放到实习台上时,先放镜座的一端,再将镜座全部放稳,切不可使镜座全面同时与台面接触,这样震动过大,透镜和微调节器的装置易损坏。
镜柱和镜臂交界处有一个能活动的关节。它可以使显微镜在一定的范围内后倾(一般倾斜不得超过45°)便于观察。但是在使用临时封片观察时,禁止使用倾斜关节,尤其是装片内含酸性试剂时严禁使用,以免污损镜体。
(8)载物台
从镜臂向前方伸出的金属平台。呈方形或圆形,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其中央具有通光孔,在通光孔的左右有一个弹性的金属压片夹,用来压住载玻片。较高级的显微镜,在载物台上常具有推进器,它包括夹片夹和推进螺旋,除夹住切片外,还可使切片在载物台上移动。
(2)物镜
装在镜筒下端物镜转换器的孔中,一般的显微镜有2~4个物镜镜头,每个镜头都是由一系列的复式透镜组成的,其上也有放大倍数记号,有4×,10×,40×及100×。4×及10×物镜是低倍镜,40×是高倍镜,100×是油镜。低倍镜常用于搜索观察对象及观察标本全貌,高倍镜则用于观察标本某部分或较细微的结构,油镜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或动植物更细微的结构。
(3)低倍镜使用
ⅰ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使材料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然后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
ⅱ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下降至物镜距制片0.5cm。于转动粗调节器的同时,须俯身在镜旁仔细观察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注意不可在调焦点时边观察边下必镜筒,否则会使物镜和玻片触碰,压碎破片,损坏物镜)。
ⅲ左眼于目镜观察,同时左手转动粗调节,使镜筒徐徐上升以调节焦距,使视野内的物象看到上时即停,再调微调节器,至标本清晰为止。
ⅳ如一次调节看不到物像,应重新检查材料是否在光轴线上,重新移正材料,再重复上述操作过程直至物像出现和清晰为止。
ⅴ找到物像后还可根据材料的厚薄、颜色、成像的反差强弱等是否合适再进行调节,如果太亮,可降低聚光器或缩小虹彩光圈,反之则升高聚光器或开大光圈。
(5)镜筒
和镜臂上方连接的园筒部分。有的显微镜镜筒内有一抽管,可适当抽长,一般长度是160-170毫米。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有一个可转动的园盘,叫物镜转换器(或叫物镜旋转盘,固着在镜筒下端,分两层,上层固着不动,下层可自由转动。转换器上有2~4个圆孔,用来安装不同倍数的低倍或高倍物镜)。作用是保护成像的光路与亮度。1、 Nhomakorabea微镜的构造
机械部分
(1)镜座
显微镜最下面呈马蹄形或园形的部分,起稳定和支持镜身作用。
(2)镜柱
从镜座向上直立的短柱。上连镜臂,下连镜座,可以支持镜臂和载物台。
(3)镜臂
弯曲成马蹄形的部分,便于手持,下端与镜柱相连接的地方有一个倾斜关节,可使镜臂倾斜,便于观察。
(4)载物台
自镜臂下端向前伸出,放置标本用的平台,其中央有一个园孔,叫通光孔。台上有一移动器(老式的左右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以固定和移动标本。
(6)调节器(也叫调节螺旋)
为镜壁上两种可转动的螺旋,一大一小,能使镜筒上下移动,调节焦距。大的叫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上方,可以转动,以使镜筒能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焦距,升降镜筒较快,用于低倍镜对焦;小的叫细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下方,它的移动范围较粗准焦螺旋小,升降镜筒较慢,可以细调焦距。
(7)倾斜关节
生物学基础实验技能
实验讲义
王玉倩冯晓英郭娟张潮汤晓辛唐婧编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2年6月
一、显微操作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
2、了解显微镜使用的基本要求、注意事项及一般维护方法。
3、学习生物绘图的基本要求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显微镜的原理是经过两次成像,成为倒立的虚像。第一次先经过物镜成像,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第一次成的物像,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是一个虚像。倒置的像常常使初学者使用发生困难。
光学部分
(1)目镜
装于镜筒上方,由两组透镜构成,目镜的作用是把物镜所形成的倒立实像再放大成为一个虚像。目镜上刻有5×,8×,10×,15×,25×等符号,表示放大倍数。我们所观察到的标本的物像,其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是10×,目镜是8×,其物像的放大倍数是10×8=80倍。在目镜内两个透镜间的光栏上可装一根剪短的毛发,做为指针,用以指示要观察的材料。
是显微镜观察时获得光源的装置,位于显微镜镜座中央,一面为平面镜,一面为凹面镜。转动反光镜,可使外面光线通过集光器照射到标本上。使用时,光线强用平面镜,光线弱用凹面镜。
2、显微镜使用
(1)放置
放在左胸前,离桌边5cm的位置.
(2)对光
ⅰ将低倍镜转至镜筒下方与镜筒成一直线。
ⅱ拨动反光镜,调节至视野最亮无阴影。反光镜有平、凹两面,光源强时用平面,较暗时用凹面,需要强光时,将聚光器提高,光圈放大;需要弱光时,将聚光器降低,或光圈适当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