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33
(一)人力资本
受里昂惕夫有效劳动解释的启发,后来一些学 者在要素禀赋理论框架下引入人力资本这一因素。 由于质量上的差异,一般劳动可区分为非熟练劳动 (unskilled labor)和熟练劳动(skilled labor) 两类。特别是在加入了人力资本之后,里昂惕夫之 谜也就可以解释了。美国经济学凯恩(Pete B. Kenen)后来发现,美国的出口以物质资本加人力 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主。
国际经济学 8
国际经济学
9
国际经济学
10
5.4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要素的自然禀赋—要素供给——要素的相对丰 裕程度——要素的相对价格——商品的相对价 格; A国劳动相对丰裕——劳动的供给大——劳动 这种要素的价格便宜——密集使用劳动的商品 X在A国的相对价格低。 B国与之相反,密集使用资本的商品Y在B国的 相对价格低。
国际经济学 24
国际经济学
25
3)模型的均衡
(1)与封闭条件下的生产均衡相比,开展贸易以后, 将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 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商品。那么国际贸易将促 使该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2)由于价格上升,所以出口部门的劳动报酬超过 了进口部门。这必然引起劳动由进口部门向出口部门转 移。 (3)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出口部门的边际劳动 生产力将下降,而进口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力则上升。 于是出口部门的劳动报酬开始回落,进口部门的劳动报 酬开始回升。 (4)随着劳动的在两个部门间的流动,两个部门的 劳动报酬又重新趋于一致,最后达到新的均衡。
国际经济学 20
(三)特定要素模型
在微观经济学中,关于供给面的分析通常分为短期 分析和长期分析两种,其划分主要视生产要素的流 动性而定。 在长期条件下,我们假设: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 可完全自由流动。但在短期却可能不成立,因为一 些要素(如资本)可能是有流动限制的,或只限于 在某一产业或部门内流动。这时,我们引入特定要 素模型。
国际经济学 29
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
上述介绍的要素特定模型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含义。 因为它揭示了不同部门或行业对贸易政策所持的态度。
假设资本归业主或股东所有,自由贸易将会使出口 部门的资本家(或厂商)受益,进口部门的资本家受损。 因此,两个部门的资本家对自由贸易将持相反的态度。 对于两个部门的劳动者来说,他们对自由贸易的态度不 一。因此,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常会有来自不同部门的 势力干扰。来自于出口部门的利益集团,会鼓动政府采 取更为自由的贸易政策,而来自于进口替代部门的利益 集团,则会极力鼓动政府采取严厉的贸易限制措施。所 以说,利益集团的存在会左右贸易政策的制定。
国际经济学 11
H-O理论 (又称为要素比例理论或要素禀,各国应该集中生产 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 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换句话说,如果中国是劳动力充裕的国家,中国 就应该多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 密集型产品。这种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要素的 禀赋和使用比例上的相对差别。
国际分工前: A国劳动相对丰裕——A国的w/r相对低; B国资本相对丰裕——B国的w/r相对高。 国际分工后: A国增加X产品的生产并出口到B国——L需求上升, 对K需求下降——A国的w上升,r下降; B国增加Y产品的生产并出口到A国——对K的需求增 加,对L需求减少——B国的r上升,w下降。
国际经济学 3
5.2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假设
1.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2*2*2模型) 5.两国在生产中实行不完全的国际分工 6.两国需求偏好相同 7.两种商品与生产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 8.生产要素在国内完全自由流动,在国际间完全不流动 9.没有运输成本、关税以及其它限制自由贸易的壁垒 10.两国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11.两国的贸易都是平衡的
=>价格低的↑,价格高的↓,贸易对象国情况分析类似 =>国与国之间要素价格均等化 国际经济学
19
(二)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
自由的国际贸易会使一个国家相对缺乏的要素的实 际收入减少,而使一个国家相对充裕的要素的实际 收入增加。 如在发达国家,劳动力相对缺乏,资本相对丰裕, 国际贸易将会降低这些国家劳动力的实际收入,提 高资本所有者的实际收入。所以发达国家的工会一 般都会赞成和主张贸易保护。
国际经济学 22
以上关于生产要素性质的长短期分析,也同样 适用于另外一种情形:生产要素包括三种,但 每种生产只使用其中的两种要素。
国际经济学
23
2)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假设
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结构,与前面的要素禀赋理 论相比,除了关于要素流动性的假设不同外,其他方 面基本相同。其具体包括: (1)X、Y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劳动; (2)规模收益不变; (3)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 (4)劳动总量是固定的,并且充分就业; (5)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即两个部门的资本不 能互相使用; (6)每个部门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 (7)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国际经济学
4
5.3 基本概念
1.要素密集度:
最优要素组合时的资本投入量和劳动力投入量之比
K K L X L Y
X为劳动密集型商品,Y为资本密集型商品
国际经济学
5
国际经济学
6
2.要素丰裕度: 一国或者地区可利用的资本总量和劳动力总量之比
(1)用物质单位表示
国际经济学 30
国际经济学
31
5.6 对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经验检验
国际经济学
32
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引起了当时经济学家们的极大 注意,经济学家们就此提出了很多不同解释和 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关于里 昂惕夫实证结果的分析法的讨论;另一类是对 要素禀赋理论的检讨。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12
H-O理论的推导过程
各地区要素禀赋不同,是地区间(国家间)开展 贸易的前提; 各个地区要素禀赋不同,决定了各地区要素价格 的不同; 要素价格的不同,导致各地生产成本的不同; 生产成本所决定的商品价格绝对差异,是国际贸 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国际经济学 13
H-O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
FIGURE 5-3 General Equilibrium Framework of the 国际经济学 Heckscher-Ohlin Theory.
国际经济学 26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假设该国出口X产品
国际经济学 27
结论:
短期内,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 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特定 要素的实际收入,而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 入的影响则不确定,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 是否提高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消费结构。
国际经济学
28
国际经济学
2
5.1引言
In the real world, while trade is partly explained by differences in labor productivity, it also reflects differences in countries’ resources. The Heckscher-Ohlin theory: ������ Explain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 Resource differences is the only source of trade: ������ Relative factor abundance (refers to countries) ������ Relative factor intensity (refers to goods) ������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It i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第5章 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 理论
国际经济学
1
Chapter Organization
Introduction ������ Factor Intensity, Factor Abundance, and the Shape of the PPF ������ Factor Endowments and the Heckscher-Ohlin Model ������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 Empirical Tests of the Heckscher-Ohlin Model
14
对H-O理论的说明(简化图形)
国际经济学
15
更常见的情形:
国际经济学
16
5.5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定理)与 收入分配
在给定假设条件下,国际贸易将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 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国际贸易通过商品的流动替代了要素 流动。
国际经济学
17
国际经济学
18
(一)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原理
短期与长期的比较
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部门划分 的,而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要素所有 者区分的。 1.在长期情况下,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化, 将促使两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例朝着相同的方 向变化,即对于资本丰富的国家来说,国际贸易会同时 降低出口部门、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例, 于是两个部门的相同要素的实际报酬也会按相同方向变 化。 2.在短期情况下,由于资本是特定要素,两个部门 的资本使用量都无法调整,所以国际贸易将导致两个部 门的资本—劳动比例朝相反方向变化,于是两个部门特 定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变化也是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