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剖析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剖析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011 ——2013 年)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二O一一年十月一、专业建设基础 (1)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2)(一) ............................................... 人才培养目标2(二) ............................................... 专业发展情况3三、专业建设的内容 (8)(一) ......................................... 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8(二) ......................................... 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8四、专业建设改革举措 (10)(一)继续强化行业指导作用,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0)(二) ......................... 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14(三) ................. 创新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教学过程25(四) ..................................... 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27(五) ...............................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27(六) ............... 发挥技能竞赛引领作用拓宽高技能型人才成长途径28(七) ................................. 构建多元整合的考核评价体系28(八) ........................... 进一步加大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30(九) .........................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产学合作水平32(十)加强专业群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34)五、保障措施 (35)(一) ................................................... 组织保障35(二) ................................................... 人员保障35(三) ................................................... 经费保障36(四) ................................................... 政策保障36六、质量控制 (36)(一) ................................................... 质量方针36(二) ................................................... 质量控制36(三) ................................................... 质量改进37七、绩效考核指标 (38)八、经费预算 (39)项目组成员组长:黄斌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福建省物流协会副会长副组长:刘志惠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副教授陈于凡福建盛丰物流集团副总裁项目组校内主要成员:贺红经济贸易系物流教研室副教授傅维克经济贸易系物流教研室副教授何卫萍经济贸易系物流教研室副教授陈晓波经济贸易系物流教研室讲师王丹经济贸易系物流教研室讲师黄曼经济贸易系物流教研室讲师黄丽华经济贸易系物流教研室讲师林立经济贸易系物流教研室讲师刘守臣经济贸易系物流教研室助教王辉经济贸易系物流教研室助教项目组企业主要成员:俞裕祥福州鼎佳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小朗福建省大地管状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伟中国外运福州储运分公司副总经理吴蕾福建金诚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武福州大成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颖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人力资源部部长林霞福建鸿达物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中心经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3年,是学院筹建时期招生的第一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

2004年学院成立后以培养高职三年制学生为主,2005年被确定为院级精品专业,2006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福建省高职教育精品专业,2007年现代物流实训中心被确定为省财政重点支持建设项目,2008年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获福建省教育厅综合教学改革项目,2009年获福建省第六届教学改革成果奖一等奖,并推荐参评国家级教学改革成果奖,2009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高职高专示范性专业。

2010年,“校港联动”一一经贸类高职院校服务海西人才培养新模式被列为2010年福建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为黄斌研究员。

2010年,经教育厅批准,物流管理专业成为福建省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专业。

2010年,福建省“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被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其中“平潭综合实验区职业教育院校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是一项重要内容。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参与平潭综合实验区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试点的改革实践工作,按照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社会化、职业教育产业化、职业教育终身化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要求,立足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两岸区域合作综合试验,并于2011年9月开始对外招生。

2011年物流教学团队荣获省级教学团队。

此外,2009年物流专业学生获得全国首届全国咼职咼专院校物流技能竞赛一等奖。

2009年计划招生165人,报到239人(其中补录74人),报到率98%。

2010年计划招生213人,报到207人,报到率为97.2%。

2011年计划招生220人,报到214人,报到率97.3%。

2011年充分利用台湾高校优质资源,引入先进办学理念,与台湾育达商业科技大学、台资企业联合办学,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实现强强联合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

学院与英国皇家物流研究院以及全球物流运筹协会合作,开展CILT、CIPS、美国sole国际物流证照等国际认证培训。

同时也进一步加大对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投入,建成了省级重点的现代物流实训基地,拥有校内专业实训室5间,校外稳定实训基地15个。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外聘兼职教师12人,共32人。

专任教师中教授1名,副教授6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共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 ;双师及双师素质型教师18人,占专业教师的90%。

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建立起了一支业务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专业教学团队。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二)专业建设具体目标(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悉物流管理信息化操作和计算机技术,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从事物流活动各项业务,具有物流现场组织管理、市场开拓、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懂业务、能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立足“强技能,多方向”,侧重在运输、仓储、配送、采购、营销、信息等岗位培养操作层与管理层人才,毕业生可在各类企业从事供应与采购、企业物流管理、仓储与运输、港口业务管理等工作,可从事的操作层岗位有:营销员、仓管员、理货员、订单员、采购员、拣货员、可从事的管理层岗位有:仓储主管、配送中心主管、运输主管、物流营销主管、客户主管、采购主管等。

(二)专业发展情况1、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离不开行业和企业的支持,2005年物流专业聘请了企业业务骨干、行业专家、校外专家、本校专家组建产学研专业建设委员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和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和机制,指导专业建设和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探索学校、港区政府、港区企业三方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校港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港区内政府、学院、企业各自的优势,在港区内区建立一系列的“校港联动”基地,在学校、港区政府、港区企业间搭建起“专业共建、资源共享、文化共融、优势互补、信息互通” 的合作平台,从而实现三方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与创业、企业员工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专业技术服务、实习实训等方面的全面对接。

2009年12月18日,“校港联动”长安基地启动,各项合作项目有序展开。

2、以增强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了课程建设与改革(1)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树立“质量、效益、发展”的课程建设与改革观念,以物流行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为基础,结合海西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充分考虑学校现有基础、办学特色、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调整、设置和更新课程内容,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学生毕业应根据表1所列要求,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表1 物流管理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发证部门与考证时间表(2)编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系列校本教材组织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对岗位职业技能进行过程与任务分析,形成清晰的工作流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编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系列校本教材。

现已投入使用的有《供应链管理》、《物流综合实训指导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指导》、《国际贸易实务习题集》。

3、推进校企合作,加强了实训实习基地与产学研合作(1)校内实训室建设多年来,按照学校改革与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设想,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本着“实际、实践、实用”的原则,始终将建设全面适应现代化教学与实践的、设施完备、设计合理先进、具有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室作为专业建设的大事来抓,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与环境。

建成了省级物流示范性实训基地、国际商务综合业务大厅、报关报检大厅、连锁经营管理实训室等。

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建立了职称结构合理、实践应用能力较强的实训指导队伍,编写了实用、实效、内容丰富、结构科学的《供应链管理实训指南》、《第三方物流实训指南》、《国际物流实训指南》等多本实践校本教材,制定了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形成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训课开出率为100%。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合作,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采取校企一体、产学协作的方式共建实习基地,选择职业环境开展实践训练和技术培训,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工作;依托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为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资格或岗位培训与考核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深入企业结合实际,真刀真枪的进行顶岗实习,并通过专业(职业)技术考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