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戏曲知识讲解
2、元杂剧 以北曲演唱的戏曲,每本四折,剧 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 等,以唱为主。剧中角色分为: 末(即男角,男主角为“正末”);
旦(即女角,女主角称为“正 旦”);
净(即俗称的“花面”); 丑(即俗称的丑角);
杂(泛指除以上四类外依剧本需要 而出现的人物如行人、随从、杂役 等)。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 称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分别是《窦 娥冤》、《墙头马上》、《汉宫 秋》和《倩女离魂》。
其中,《墙》、《倩》又和关汉卿 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 记》并称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的剧作内容涉及多种
社会层面和人物,并深刻地 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 了对恶势力的批判与憎恨; 集中反映了社会中受压迫的 弱者的生活遭遇和生活理想, 热情赞美他们的美好品格以 及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美好 人生的执着追求。
〔二煞〕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 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 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 拽犋扶锄。 〔一煞〕春采了 俺桑,冬借了俺粟,零 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 量了豆几斛。有甚胡突处? 明标着册历,现放着文书。
〔尾〕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 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撮住, 白甚么改了 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洪 昇·《长生殿》(唐明皇,杨贵妃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元末南戏 南戏约于两宋之交产生于温州,元末盛行于南方并
趋向成熟,又称“永嘉杂剧”,采用南方曲调,故 事
情节通常较曲折,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为 明清戏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代表作为高明 的《琵琶记》。
二、明清戏曲 元杂剧衰落后,南戏吸收北曲杂剧的优秀成分继续 发展,兴起于明初,衰落于清代中叶,被称为明清 “传奇”。代表作有: 明·汤显祖·《牡丹亭》(杜丽娘,柳梦梅) 清·孔尚任·《桃花扇》(李香君,侯方域 )
杂剧 (散曲+“科”+“白”) 唱+演
1、散曲 相当于元代的诗歌,形式与词相近,但语言较通俗 (诗庄词媚曲俗),格律上也较自由;主要分抒情 和叙事两大类,风格或清丽婉转或豪放俊逸。 作品欣赏: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 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那身着手 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中国古典戏曲
——方寸舞台 粉墨人生
一、元曲
随着宋末词的衰落、金元胡乐和民间音乐的新 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及元代 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元曲渐渐兴盛,成为继 唐诗、宋词之后又一文学奇葩。 元曲是元代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分散曲和杂 剧两部分。
元曲
散曲
小令 (一宫调一曲子) 唱
套曲 (一宫调数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