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开展自主游戏

如何开展自主游戏

?关于新学期“如何开展自主性游戏的实践”指导意见
?
编导语:《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并且《纲要》在各个领域的表述中都体现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
这一观点。

因此,建构一个幼儿自主的游戏空间是每个教育者必须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并且《纲要》在各个领域的表述中都体现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
这一观点。

因此,建构一个幼儿自主的游戏空间是每个教育者必须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

只有保证幼儿游戏的权力,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内容,才能使幼儿获得满足和发展。

结合我园实际情况开展幼儿自主性游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实践:
一、保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
合理安排自主游戏的时间与空间,是保障幼儿自主游戏的基础。

可以通过教研引领、平行班跟进的方式对自主游戏时间、空间的安排进行了专题研究,分析我园现有的优势资源,依托走廊、教室、专用活动室、室外场地等作为幼儿自主游戏开展的主
阵地,因地制宜,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游戏。

每天保证有一小
时的自主游戏时间,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空间,根据幼儿的需要
特点,分割活动角的空间大小、高低位置,便于幼儿的取放、交
往和选择。

努力做到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

二、创设丰富的条件和材料
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玩具材料,让幼儿选择并与各种玩具材料发生交互作用。

如不同年龄提供不同玩具材料:小班幼儿玩具材料的体积要大、颜色要鲜艳、形象要生动,使幼儿见了玩具材料就能产生强烈的游戏愿望。

中大班幼儿由于知识经验的丰富,想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可
多提供半成品或一物多玩的游戏材料,有助于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增强。

再如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变动材料的投放与组合,
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增加选择的余地。

为了更好地发挥游戏材料的教育作用,教师还需掌握不同的材料,提供使幼儿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与发展的材料投放技术,能根据教育目的和幼儿个体的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的玩具材料:如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会使幼儿产生更多的发散思维,提供没有固定玩法的材料会使幼儿产
生更多的创造,提供完全陌生或比较复杂的材料会使幼儿产生更
多的探索,提供新的材料会使幼儿产生更强烈的兴趣和好奇,提供中等熟悉和复杂程度的材料会使幼儿产生更多的象征性和练
习性游戏行为,提供的材料数量增加会使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减
少,争抢玩具等攻击性行为也减少等。

总之,教师要有目的、有
计划地为幼儿提供自由选择与游戏发展的玩具材料。

三、善于观察,捕捉教育契机
蒙台梭利认为:要教育儿童就要了解儿童。

而观察正是
了解儿童的主要途径之一。

教师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注意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活动环境能否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应不同层
次的幼儿,材料的数量是否充足、幼儿自主性活动的进展如何,
从中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情感态度、认知水平、个别差异等,
以提供适时、适度的指导。

当观察到某个幼儿遇到困难而使游戏
无法进行时,教师可“审时度势”地给予他们精神上、材料上、
语言上、策略上适宜的指导,有效而谨慎地引导幼儿继续游戏。

观察可以是对游戏的全面观察,也可以是对具体对象的
重点观察;可以是即时观察的分析调整,也可以是过程后的分析
调整。

对观察到的幼儿游戏行为进行分析十分必要,它是了解幼儿的真实愿望,决策教师的指导行为,支持幼儿实现游戏愿望,
保证幼儿自主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另外,教师还可以分析一些简单的观察表格作观察记录,
以便于分析总结,及时调整教育或游戏的目标方案。

四、提供适宜的游戏支持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在玩什么,用
什么东西玩,怎样玩,从而了解幼儿的兴趣、经验、需要、能力、
个性特征信息,以便在幼儿需要时及时介入游戏,支持幼儿实现愿望。

这个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分析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重要过程。

1.自然状态下教师的随机指导。

随机指导,是教师以观察为前提,随时捕捉到的一种适时介入指导。

教师往往能根据对幼儿的理解,顺应幼儿游戏的需要,指
导结果是推进幼儿游戏的进程。

自然状态下幼儿的游戏灵活多
变,因而随机指导对教师的观察技术、技能、素养都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究其方式有以下两种:第一种,以在游戏情境中参与活
动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这是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

教师此时是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

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

第二种,适宜的教育引导能拓展幼儿的游戏思路。

这是教师通过直接点拨,给幼儿建议和帮助的显性指导。

强调自主游戏中的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
的放任,也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插入的教育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而更好地开展游戏。

2.特殊情况下教师的特定指导。

特定指导,是指在游戏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不确定的偶发
事件而影响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时的指导,是教师非介入不可的
指导。

一般当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时,教师有必要指导;游戏
中出现了过激行为时,教师必须予以指导;幼儿在游戏中求助时,教师要予以帮助,启发引导,让幼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幼儿在
游戏中遇到困难想放弃努力时,教师要予以帮助,往往能使幼儿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体验游戏的无限快乐。

3、交流与分享的价值体现
交流与分享,是指幼儿相互介绍,共同分享游戏经验,
分析讨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它是推动幼儿游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交流与分享的价值体现,既取决于幼儿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又取决于教师的观察、了解、价值判断及引导等能力。

交流话题的选择对促进幼儿游戏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影响,而这往往取决于教师的价值取向。

交流的组织形式取决于幼儿兴趣点的集中程度,也取决于教师可能参与的程度以及幼儿本
身的组织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交流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支持幼儿游戏
的手段之一,有话题则交流,没有话题则不交流,并不是每次幼
儿都必须交流。

如果总是找不到话题,则说明教师的观察存在问题。

总之,对于幼儿的自主游戏,并没有固定的指导方法。

离开了特定的情境,再有效的方法、策略都会显得牵强。

因此,
幼儿自主游戏的指导方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思考、分析和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