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婚姻家庭法》第一章___婚姻家庭、婚姻家庭法概述
《婚姻家庭法》第一章___婚姻家庭、婚姻家庭法概述
h
14
5、身份关系说
☺ 创设这种关系的婚姻行为是一种身份法上 的行为,行为人须有结婚的合意,但婚姻成立 的条件和程序,婚姻的效力,婚姻解除的原因 等都是法定的,而不是当事人意定的。
☺ 婚姻关系本质上一种身份关系。
h
15
评述
☺ 契约说在西方国家最具代表性。 ☺ 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多将婚姻契约看作一种
的单元与他人和社会发生联系。 ☺ 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
情感的等许多方面。
h
25
第二,家庭由一定范围的亲属所组成
☺ 家庭是一种亲属团体。 ☺ 各家庭成员之间均具有亲属关系。这种亲属关系
或因婚姻而发生,如配偶关系;或因血缘关系而形成, 如父母子女关系;或因收养关系而建立,如养父母养 子女关系。 ☺ 构成家庭的亲属是一定范围的,而不是全部的。
义》
h
8
西方古代的“婚姻”的含义
☺ 古罗马的法学家莫迪斯汀:“婚姻就是夫 妻间发生神事关系与人事关系的终身结合。”
☺ 寺院法时期,婚姻被视为“神作之合”, 夫妻合为一体是神的意志。
h
9
近代以后学者对婚姻的见解
☺ 近代以后,随着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巨 大变化,人们对婚姻是什么有了更多的解释。
☺ 代表性的学说有:契约说、制度说、伦理 关系说、信托关系说、身份关系说等。
☺ “婚姻须是男女两性之结合”作为婚姻的 条件要素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 在世界范围内,有一些国家如荷兰、比利 时、西班牙、加拿大、德国、南非等已先后通 过同性婚姻法律,承认同性婚姻与异性婚姻具 有同样的法律地位。
h
20
我国对“同性婚姻”态度
☺ 尚未通过有关同性婚姻的立法。 ☺ 主流的社会的婚姻伦理观尚不接受“同性
☺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由家庭成员所构成的情 况,包括家庭成员的数量、亲属身份关系等。
☺ 人类学和社会学常根据家庭结构及特征、 家庭规模等对家庭做出分类。
h
29
1、核心家庭和扩大家庭
☺ 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 成的家庭。
☺ 扩大家庭,是指在核心家庭的家庭成员之外 还有其他家庭成员组成的家庭。
h
10
1、契约说
☺ “法律只承认婚姻是一种民事契约”。 ☺ 但婚姻契约与其他民事契约有所不同。 ☺ 当事人不能自行制定或修改该契约的内容,
法律禁止夫妻间彼此免除对方的义务,以保护 被扶养人及其他第三人的利益。
h
11
2、制度说
☺ 卢斐补:婚姻是一种制度。婚姻当事人结婚 后,制度上的效力立即发生,而与婚姻当事人的 意思如何无任何关系。
特殊契约,强调其身份法上的效力,强调国家 意志对婚姻契约内容的干预。 ☺ 我国学者以往更多地赞同身份关系说。
h
16
(二)婚姻的定义
☺ 近代大陆法系的学者:“婚姻是一男一女 以永续共同生活为目的之结合。”
☺ 英美法系学者:“婚姻是一男一女排他的 自愿结合”、“婚姻是指固定化的性结合单 位”。
h
17
本课对婚姻的定义
h
22
第三,男女两性的结合须为当时 社会法律制度所确认
☺ 人类社会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两性间结合 的规范。
☺ 自文明时代以后,男女结合只有得到当时 社会制度主要是法律制度的确认才被认为是婚 姻。
h
23
(一)家庭的涵义
☺ 可以简约地解释为:一定范围的亲属构成 的社会生活单基本生活单位。 ☺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家庭都作为一个独立
h
2
☺下编 继承法
☺
第十章
继承制度概述
☺
第十一章 遗产
☺
第十二章 法定继承
☺
第十三章 遗嘱继承
☺
第十四章 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
☺
第十五章 继承的程序及相关问题
h
3
导论
婚姻家庭法与继承法
h
4
上编 婚姻法
h
5
第一章 婚姻家庭、婚姻家庭法概述
☺ 一、婚姻家庭释义 ☺ 二、婚姻家庭制度及其历史类型 ☺ 三、婚姻家庭法释义
h
6
一 婚姻家庭释义
☺ 一、婚姻的概念
☺
(一)婚姻的含义
☺
最简约的解释:男女结为夫妻。
h
7
中国古代的“婚姻”含义
☺ 古籍中 “婚”通 “昏”;指嫁娶之事, “昏”为黄昏,按照旧礼,嫁娶行于“昏”时。
这大约是“婚”字含义的由来。
☺ “婚礼者,将合两姓之好,上以祀宗庙:下
以继后世也”。
——《礼记·昏
☺ 彭奴卡:结婚行为是使婚姻当事人结合而达 成婚姻制度上的效果为目的之法律行为。
h
12
3、伦理关系说
☺ 婚姻是“精神的统一”, “实质是伦理
关系”。
☺ 婚姻成立的目的是实现统一,将有“自我
意识”的男女两性,合二为一,扬弃双方自然
的、个别的人格,另行成立一完整的人格。
h
13
4、信托关系说
☺ 婚姻是国家与个人间的信托关系,国家是 委托人,婚姻当事人是受托人,国家给予了婚 姻当事人处理家庭关系问题上的一系列权利, 同时又保留了婚姻利益中一些对社会有潜在影 响的权利。
婚姻法与继承法
法学院 王国平
h
1
☺ 导论
☺上编 婚姻家庭法
☺ 第一章 婚姻家庭、婚姻家庭法概述 ☺ 第二章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 第三章 亲属关系原理 ☺ 第四章 结婚制度 ☺ 第五章 离婚制度 ☺ 第六章 夫妻关系 ☺ 第七章 父母子女关系 ☺ 第八章 祖孙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 ☺ 第九章 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
为婚”的观念。 ☺ 更多的人认为,同性结合违反自然规律,
影响人口的繁衍,也是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h
21
第二,男女两性之结合须以结为 配偶关系为目的
☺ 男女其结合的主观意图是结为配偶关系, 双方愿意全人格地接纳对方,愿为对方付出、 相互扶助,并稳定地共同生活。
☺ 不以结为配偶关系为目的男女结合如非婚 同居,姘居等不认为是婚姻。
h
26
第三,家庭成员共同居住、共同经济
☺ 共同生活、共同居住、共同财产、共同消 费。(同财共居)
☺ 家庭成员间构成了社会人际关系中一种最 紧密而不可分的状态。
h
27
第四,家庭成员间互享权利,互负义务
☺
在近现代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地位平等;
各家庭成员得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h
28
(二)家庭的结构及类型
☺ 婚姻是一定社会法律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以 结为配偶关系为目的的结合。
☺ 这一定义包含了婚姻的三个要素:
h
18
第一,婚姻须是男女两性之结合
☺ 人是自然的人,生物的人,生理的人。 ☺ 男女两性的性差别、性吸引和性本能产生
了两性结合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成为婚姻的自 然基础和动力源。
h
19
关于 “同性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