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任务缘由任务由来杨庄至双龙220KV单回送电线路工程是江苏省进行电网改造、缓解我省用电紧张的重点项目之一,线路起始于杨庄电厂,经金沟进入220KV双龙变,途中横跨淮河入海水道(桩号12+500)和入江水道(桩号43+300)。
淮河入海水道、入江水道滩面上分别布置了2座(61#~62#)和9座(122#~130#)铁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章第二十七条:“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前述防洪要求审查同意。
”为此,项目设计单位徐州电力勘察设计院委托我院承担220KV杨双送电线路工程跨越淮河入海水道和入江水道的洪水影响评价工作。
洪水影响评估内容根据防洪法及水法有关规定,洪水影响评估应当提出工程对洪水的影响、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的洪水影响评价内容如下:1、建设项目对堤防安全和河道行洪安全的影响;2、建设项目对工程管理和堤防交通的影响;3、建设项目对航运的影响;4、建设项目对背水侧堤防管理范围内的影响;5、建设项目工程施工对防洪的影响;6、河道规划对建设项目的影响;7、河道行洪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2 评价依据法规、规范、规程与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9;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1;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6;4、《防洪标准》(GB50201-94);5、《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6、《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7、《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J C30-2002);8、《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9、《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1997、7;10、《江苏省流域性、区域性水利工程调度方案》,1994;11、“关于印发《江苏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的通知”,苏水政[2002]34号;12、《河道管理范围内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水利部办建管[2004]109号,2004、7。
参考资料1、《220KV杨双单回线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及附图》,徐州电力勘察设计院,;2、《220KV杨双单回线路工程铁塔基础设计图》,徐州电力勘察设计院,;3、《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利部淮委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4、《淮河入江水道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5、《江苏省防汛防旱手册》;6、《淮阴市防汛防旱手册》;7、《江苏省近期防洪规划》,江苏省水利厅,。
3 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设计水位和流量的计算方法设计水位的计算方法设计水位计算方法如下:采用项目跨越区段内断面位置附近的闸、河道设计和规划(或实测)水位,用内插法推求建设项目跨越处的水位。
设计流量的采用采用建设项目跨越区段内河道的设计流量或实测流量。
跨越断面附近闸、河道的设计和规划的水位、流量断面附近闸、河道的设计、规划水位和流量的确定,所依据的基本资料有:水利部淮委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1998年7月编制的《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1992年4月编制的《淮河入江水道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江苏省水利厅2003年9月编制的《江苏省近期防洪规划》。
河道壅水计算方法依据《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进行壅水高度和壅水曲线计算。
1、塔前壅水塔前最大壅水高度计算公式如下:△Z=η(V m2—V02)式中:η—系数,反映河滩路堤阻断流量(Q 阻)与设计流量(Q 设)的比值。
当100%10%Q Q ⨯≤阻设时,η取。
Q 设—设计流量,Q 设=Q 泓+Q 滩;V o —断面平均流速,V o =oQ ω设,ωo =ω泓+ω滩;Vm —塔下平均流速(m/s )。
当土质为中等土时, 取V m =21×⎪⎪⎭⎫ ⎝⎛+om jV Q ω设 Q 泓(滩)阻=()滩泓墩K K ×Q 泓(滩) K=3235pn ⨯ωω、p —分别为泓滩的过水面积、湿周;V om —天然水位下塔下平均流速,V om =omomQ ω; Q om —天然水位下塔下通过的设计流量(m 3/s),Q om =Q 设—Q 滩阻—Q 泓阻;ωom —天然水位下塔下过水面积(m 2),ωom =ωo —ω槽阻—ω滩阻;ωj —塔下净过水面积,取天然水位下塔下过水面积,即ωj =ωom 。
2、塔下壅水塔下壅水高度△z ′,一般情况下近似采用塔前最大壅水高度△z 的一半,即△z 。
3、壅水曲线全长根据水力学明渠恒定流水面曲线长度的分段求和法计算,计算公式为:L=Iz∆2 式中:I —水面比降;I=LZ ∆∆水位∆z 水位—相邻两断面的水位差。
∆L —相邻两断面的长度。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河道冲刷深度计算方法塔基的冲刷计算与桥梁墩台的冲刷计算相同,包括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
一般冲刷计算根据河床泥沙的组成分为非粘性土河床与粘性土河床,根据河床的断面型式及水流的漫滩情况又分成河槽、河滩部分冲刷。
根据徐州电力设计院提供的《220KV 杨双线路跨越入海水道洪水评价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220KV 杨双线路跨越入江水道洪水评价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揭示,工程位置处的滩地和泓道土质均为粘土。
依据《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J C30-2002),进行冲刷计算。
一般冲刷计算粘性土河床的公式如下: 1、河槽部分5/85/3210.33cm d cj cq p L h Q A B h h I μ⎡⎤⎛⎫⎢⎥ ⎪⎪⎢⎥⎝⎭=⎢⎥⎛⎫⎢⎥ ⎪⎢⎥⎝⎭⎢⎥⎣⎦式中:h p ——桥下河槽一般冲刷后最大水深(m );Q 2——桥下河槽通过的设计流量(m 3/s );当桥下河槽能扩宽至全桥时,Q 2=Qs ;当桥下河槽不能扩宽时,Q s 是设计流量(m 3/s ),Q c 是天然河槽流量(m 3/s ),Q t 是天然状态桥下河滩部分通过流量(m 3/s );A d ——单宽流量集中系数,其中0.15d z A =⎝⎭式中B z 和H z 都是造床流量下的河槽宽度(m )和平均水深(m );μ——桥墩水流侧向压缩系数,根据《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表的规定,取μ=h vm ——桥下河槽最大水深(m ); h cq ——桥下河槽平均水深(m );d ——河床泥沙平均粒径(mm ),根据《220KV 杨双线路跨越入海水道洪水评价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220KV 杨双线路跨stc cQ Q Q Q Q .2+=越入江水道洪水评价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成果,d 分别取、;2、河滩部分河滩的一般冲刷公式如下:6/75/3110.33tm tj tp p L h Q B h h I μ⎡⎤⎛⎫⎢⎥⎪ ⎪⎢⎥⎝⎭=⎢⎥⎛⎫⎢⎥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其中d 分别取、。
局部冲刷塔基局部冲刷按桥墩局部冲刷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当5.21≥B h p 时,V I B K h L b 25.16.0183.0ξ=当5.21<B h p 时,V I h B K h L p b 0.11.06.0155.0ξ=式中:h b ——桥墩局部冲刷深度(m);ξK ——墩形系数,圆形取;B 1——桥墩计算宽度(m);I L ——冲刷坑范围内粘性土液性指数,入海水道取,入江水道取。
V ——一般冲刷后墩前行进流速(m/s),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4 工程概况项目概况防洪标准根据《220KV杨双单回线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及附图》,按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有关规定,220KV杨庄电厂至双龙变送电线路的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线路路径由杨庄电厂二期出线,跨越220kV杨庄电厂~淮阴变双回线后,左转穿废黄河,至西湖南右转跨京杭运河后,平行220kV杨上线架设。
市区内经老庄、高庄至徐庄向南占用110kV杨越线通道跨越500kV任上II线跨在建徐淮盐高速公路。
经武墩村东侧右转向南方架设,经武墩镇东侧、胡庄、跨越500kV任上I线、500kV堡上双回线、跨在建宁淮高速后平行宁连公路向西南方架设。
在宁连公路东侧700m左右处跨越入海水道、跨越苏北灌溉总渠。
过总渠后经高庄、小李庄、罗子李、在沟徐庄右转,至小王庄向正南方架设,经朱坝镇东侧曹安村附近后向西南方架设。
经高庄、前淮徐庄、懂傅庄至南泽河进入金湖县。
由西野场向东南方经杨庄、高庄、小王庄、红卫队、大庄、至于庄左转至三河大坝北端,沿大坝东侧向南架设,至新寨村右转跨越入江水道,平行老三河架设至桥河口北,右转经新建、宝应湖农场至运西农场接入220kV双龙变。
线路全长约。
(详见线路路径图)塔基布置形式淮河入海水道220KV杨双单回送电线路工程在宁连Ⅰ级公路东侧700m (12+500)处跨越入海水道,与泓道基本垂直穿过,跨越入海水道长度为580m。
在入海水道滩面上共布置铁塔2座(61#~62#),呼高均为35m。
距北堤脚62m处布置61#铁塔,距南堤脚26m处布置62#铁塔。
铁塔基础结构形式:灌注桩基础,灌注桩长为14m,地面以下桩长10m,地面以上4m,桩直径均为,每个塔基由四根灌注桩组成,呈长方形布置,灌注桩间距6~7m。
灌注桩桩顶均高出自然地面,然后上接塔架。
淮河入江水道220KV杨双单回送电线路工程在金湖县城以东约7km处跨越入江水道,分别从入江水道左右堤桩号42+600和40+000处穿过,与河道基本垂直,跨越河道长度3124m。
在入江水道滩面上共布置铁塔9座(122#~130#),呼高分别为30m、35m。
9座铁塔均布置在东西偏泓之间的滩地上,其中122#塔基距东偏泓西河口80m,130#塔基距西偏泓东河口30m。
铁塔塔基结构形式与入海水道相同。
土质情况淮河入海水道220KV杨双线路工程跨越入海水道处(桩号12+500),位于淮安市清浦区境内。
根据《220KV杨双线路跨越入海水道洪水评价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线路入海水道沿线地表均为农田,地形起伏不大。
地貌属黄泛冲积平原。
工程位置处根据土层岩性、成因、时代、分布、埋藏条件,结合物理力学指标,将自然地面以下15m深度内土层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
自上而下大致描述如下:1层:高程10~为粘土或粉质粘土(地表以下为耕植土)。
灰黄色、暗黄色,可塑~硬塑状,含Fe、Mn结核。
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