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主任创新德育工作案例(论文)

班主任创新德育工作案例(论文)

班主任德育创新工作案例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良好的习惯,是真正让孩子在社会立足、受益终生的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可见抓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小学生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他们年龄小,知识少,从意识到行为,如同一张白纸,他们的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

学校教育是孩子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抓住关键期,通过一定方法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引导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礼节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心理习惯等。

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我校的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大部分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教育方法欠妥。

有的父母外出务工,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

爷爷奶奶一方面忙于农活,只管孩子吃饱穿暖,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世界。

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文化知识,不懂教育方法,使得对孩子性格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这些儿童缺乏亲情的关怀和正确的习惯养成教育,往往表现突出做事计划性不强,条理性差,随意性强,甚至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不良的学习习惯。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不正确,导致书写潦草,字迹歪歪妞妞,大小不一,篇章结构杂乱无章,更严重的是,不当的姿势,让部分孩子早早的带上了小眼镜,甚至还有脊柱侧弯,影响孩子的眼睛健康和身心发育。

2、学习缺乏主动性,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缺乏钻研问题的毅力,缺乏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学习的耐力。

总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如何去做,总希望有捷径,而不是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解决。

针对上述情况,从20XX年开始,我校就成立了由XXX任组长,以各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体的“好习惯养成”工作小组,围绕着学生存在的问题,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经过多方面研究探讨,在教育方法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现状我校的很多学生都存在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不正确的现象,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写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匀。

长此以往,还会出现更多的近视、斜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现象,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书写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在对学生的检测中,学生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成绩。

实施过程与方法:(一)、提高思想上的认识1、教师方面: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正确书写姿势和握笔方法的重要性,要以正确、认真的书写做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

加强写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教师的共同任务。

教师应在教学中明确对学生写字的要求,教育学生明确写字目的、意义,要特别重视学生日常写字训练,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

还要减少作业量,让学生有时间强化书写。

2、学生方面:明确写字的目的,认识到写好字不仅能准确顺利地传播知识、交流思想、互通信息,而且也是一门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

更要认识到正确书写姿势和握笔方法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中对自身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二)、开展写字良好习惯的养成1.督促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做到“一拳一尺一寸”,做到“先练姿势后写字”的要求,这是写好字的前提条件,只要学生动笔写字,教师就应该随时地督促、检查,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正确的执笔方法。

这是写好字的必要条件。

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执笔姿势,必须在练习中不厌其烦地予以纠正。

2.教师示范指导,引领学生提高写字能力,逐渐掌握写字的要领与方法。

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通过正确、专业的示范,为学生的写字作良好的表率。

课堂板书、批改作业等,都要做到字迹工整、正确,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其次是加强平时作业书写的要求、指导,进行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

写字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短时间能见成效的事,学生在知道了写字的要领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经过反复练习,逐步掌握书写的规律,教师也可以拿出专门的时间来和孩子一起练习,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孩子练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写字能力,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3.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书写的乐趣,利用各种比赛,促进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书写习惯和兴趣。

围绕书写训练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达到使学生自愿强化的目的。

比如“谁的作业最清楚”、“上下结构我最强”等系列活动。

活动中,涌现出一批批“书写之星”,激发了学生练字的积极性。

学生在这些“写字舞台”上,向全校师生展示自己的写字能力,展示写字成果,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努力会被看见,会被重视,孩子会体验到写字带来的成功感,这是一种长效的促进。

4.家校合作,促进良好书写习惯养成的可持续性我们采用了家校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微信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孩子的书写习惯,耐心指导和监督小孩的作业书写。

大力配合学校和老师开展相关的工作和活动。

案例呈现:学生XXX,聪敏好学,但书写特别差,如蚂蚁乱爬,一个个小字挤在一起,握笔姿势也不对,写字时握得太往下,笔尖只露出那么一点,看不着写出来的字。

笔画笔顺、间架结构上也很不规范,横不平,竖不直,斜钩、弯钩分不清。

由于书写潦草,教师无法看清他的字,常常让他重写,翻来覆去这样做,导致他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案例分析:该学生书写差,握笔和坐姿不正确,写字随随便便,不控制,不注意笔顺,不但影响了字的美观和写字的速度,而且会影响学生的视力和身体的正常发育。

教育措施:1、端正书写姿势,教给执笔方法,以正确的姿势书写,不仅有利于学生书写规范,而且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1)、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他做到“三正”、“三一”。

“三正”即“身正、纸正、笔正”,“三一”即“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本子一尺、指离笔尖一寸”。

正确采用“三指”执笔法,执笔切忌过紧。

(2)、手把手教他运笔的方法:铅笔字笔画平直,运笔方法较简单,一般是起笔、转折、提、钩时稍重、稍慢,行笔过程中用力均匀,速度适当;在写撇、提、钩的收笔和其它尖状笔画时运笔稍轻、稍快。

钢笔与铅笔运笔方法相近,为了美观而增加顿、按、起、收等笔法。

毛笔是软笔,执笔时要“指实掌虚,掌竖腕平,指腕灵活”,运笔时要“逆锋起笔、回锋收笔、中锋运笔”。

(3)、教他掌握笔画笔顺,熟知间架结构。

现代汉字字型的结构单位有二:一是笔画,二是部件。

首先让他掌握最基本的构成汉字的八种笔画形态,即:横、竖、撇、点、捺、挑、钩、折及其变化变形,然后掌握七种笔顺规则,使他初步了解每个字的位置及写法。

再教他掌握好其结构关系,掌握其空间上的笔画与笔画或部件与部件上的相离、相接、相交关系,方位上的上下、左右、外内三种关系,配合上的布局、配置、避让等关系,以更好地组合方块字。

2、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

对他的点滴进步都加以肯定和鼓励,哪怕是一个字或一个笔画写好了也要表扬,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

当他写不好时,就耐心、细致地给予指导,不让他反复抄写,以免对写字失去兴趣。

再者,就是让他和自己比较,开学初,我把他的作业有意识地保留下来,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让他把目前的作业与开学时的作业进行比较,这样他欣喜地发现了自己的进步,从而对写好字充满了信心。

我还利用儿童的好胜心理,经常开展同学间的互比互学,让他们取长补短,见贤思齐。

转化效果:通过一年的教育与培养,反复抓,抓反复,他掌握了运笔方法,悟出了写字技巧,书写有了明显好转。

大大的方框字,横平竖直,清清楚楚。

虽说不是很有笔风,但整篇作业看起来干干净净。

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现状:第一,只有少数学生在上课时会边听边思考,多数孩子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被动的接受,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第二,在遇到问题时,能想到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很少,很多孩子遇到问题不愿意多动脑,多动手,思维定势较明显。

第三,学生上课时不爱回答问题,不敢大胆发言,不敢质疑问难,不善于表达自己见解。

第四,有30.5%的学生做作业时懒于动脑,依赖思想严重。

遇到难题时直接问同学,或者查网络,甚至直接抄同学的答案。

实施过程与方法(一)、课堂教学,教师创造条件1、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使学生形成自觉思考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不宜过细,不宜过快,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要让学习养成依赖心理。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联系生活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多方面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不同的见解和提出的新问题,要多鼓励,给学生足够的自信心。

(二)、在班级管理中,采用“班干部轮换制”、“班务责任制”,努力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学生不断增强的独立意识,教师要予以重视,不能简单的说“你真棒!”,要明确的鼓励表扬“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你做的对班级很重要”等等。

(三)、独立完成作业1、明确作业要求。

针对年级的特点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如高年级的作业要求:每天认真记录作业,每一个学生都有专门的记作业的本子,每次作业都能严格地按照老师的要求,独立完成,认真地完成并按时上交。

2、严格批改,及时反馈。

每天在反馈时对独立完成作业的同学进行点名表扬。

作业中使用鼓励性评语,如“见解独到”、“解题方法新颖”;“思路清晰、步骤完整”等等。

来增强他的自信心,使他们有被认可的体验,从而激发他要求进步的欲望。

(四)、家校合作,促进独立思考习惯养成的可持续性1、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比如,家长可提出一些问题,表示自己解决不了,让孩子帮忙。

这可以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之中,自然而然地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2、逐渐改变孩子的依赖心理。

给予孩子工作或角色,赋予他责任,完成后要鼓励。

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会因责任感而引发出不靠他人而自己解决问题的欲望。

3、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孩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父母绝不代替。

让他养成善于动脑的好习惯。

案例呈现:XX同学独立性不强,过于依赖。

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听课,回答问题没有自己的观点,人云亦云。

做作业不能耐心去钻研,一遇到难题就问这个问那个,或者直接看别人的。

案例分析:该学生在家里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认为学习也是这么回事。

甚至觉得学习不是他自己的事情,而是在为父母学,为老师学。

对于需要动脑筋的问题,他们就觉得很麻烦,懒于思考。

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人云亦云,不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育措施:1、重视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