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组织结构变革
从“One Company”到“One eco-systerm”,这一变化即可看出,阿 里巴巴要从聚合集团式的管理结构向分散矩阵式的结构转变。但“七剑”的 划分仍是以产业形态为依据,注定难以打破“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 这对于枝繁叶茂、泛产业链布局的阿里巴巴集团而言,仍然是桎梏和羁绊, 是不均衡的进化。
2011年6月
问题一:
彼此阿里巴巴集团发展迅速及新出现了阿里云计算业务,集团主体业务的协 同和分享并不能做到完全一体,这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资源和决策效率的损 耗。
问题二:商业模式繁杂、高管人才捉襟见肘以及细分领域竞争的加剧 (京东、假货) 问题三: 三家淘系公司在分拆后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接下来摆在管理层面前 的是:在构建整个CBBS业务链上,B2B公司业务结构如何升级和优化, 如何与其他业务打通与融合?由于当时阿里巴巴B2B公司仍是公众公 司,受制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压力,这一变革显得难度非常大。同时, 诞生于淘宝内的聚划算业务,从一个小团队,也快速地成长为具备相 当规模的团购平台,成为整个生态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的业务环节,将 聚划算升级并完善它与整个体系的关系也摆在了桌面上。 问题四:
问题一:
彼此阿里巴巴集团发展迅速及新出现了阿里云计算业务,集团主体业务的协 同和分享并不能做到完全一体,这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资源和决策效率的损 耗。
问题二:商业模式繁杂、高管人才捉襟见肘以及细分领域竞争的加剧 (京东、假货) 问题三: 三家淘系公司在分拆后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接下来摆在管理层面前 的是:在构建整个CBBS业务链上,B2B公司业务结构如何升级和优化, 如何与其他业务打通与融合?由于当时阿里巴巴B2B公司仍是公众公 司,受制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压力,这一变革显得难度非常大。同时, 诞生于淘宝内的聚划算业务,从一个小团队,也快速地成长为具备相 当规模的团购平台,成为整个生态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的业务环节,将 聚划算升级并完善它与整个体系的关系也摆在了桌面上。 问题四:
问题一:
彼此阿里巴巴集团发展迅速及新出现了阿里云计算业务,集团主体业务的协 同和分享并不能做到完全一体,这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资源和决策效率的损 耗。
问题二:商业模式繁杂、高管人才捉襟见肘以及细分领域竞争的加剧 (京东、假货) 问题三: 三家淘系公司在分拆后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接下来摆在管理层面前 的是:在构建整个CBBS业务链上,B2B公司业务结构如何升级和优化, 如何与其他业务打通与融合?由于当时阿里巴巴B2B公司仍是公众公 司,受制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压力,这一变革显得难度非常大。同时, 诞生于淘宝内的聚划算业务,从一个小团队,也快速地成长为具备相 当规模的团购平台,成为整个生态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的业务环节,将 聚划算升级并完善它与整个体系的关系也摆在了桌面上。 问题四:
七个事业群的总裁分别向马云汇报工作。 分析人士称,阿里集团过去的十余年历 史已经证明,有效整合资源之后再细分 市场,最终搭建出一个完整的生态平台 是可行也是必需的战略。 因此,在阿里B2B退市之后,马云分拆 “七剑”,试图再用CBBS(消费者、渠 道商、制造商、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模 式)的方式,让生态结构在内部产生化 学反应,逐渐融合。这又应了彼时马云 所说的“分,是为了更好的合”。
三分 淘宝
2012
2013
25事 业部
• 七事 业群
原事业部提升为子公司,并成立 面向企业用户的B事业群和面向 个人用户的C事业群
将现有子公司的业务升级为阿里国 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淘宝网、 天猫、聚划算、一淘和阿里云七个 事业群
问题一:
彼此阿里巴巴集团发展迅速及新出现了阿里云计算业务,集团主体业务的协 同和分享并不能做到完全一体,这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资源和决策效率的损 耗。
从“One Company”到“One eco-systerm”,这一变化即可看出,阿 里巴巴要从聚合集团式的管理结构向分散矩阵式的结构转变。但“七剑”的 划分仍是以产业形态为依据,注定难以打破“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 这对于枝繁叶茂、泛产业链布局的阿里巴巴集团而言,仍然是桎梏和羁绊, 是不均衡的进化。
“变革是痛苦的,但要是我们不变革,我们未来会 连痛苦的机会都没有!十年前的我们,因为坚持 使命、价值观和阿里独特的组织人才,才让我们 有了今天的独特阿里。 变革不是一时的,而是时时的。我们总在追求一 种稳定,但在信息时代,变化才是最好的稳定。 改变自己要比改变别人容易的多,也重要的更 多!” ---马云
1999
成 立
2006
淘宝网被分拆为三个独立的 公司:淘宝网,淘宝商城, 和一淘
B、C 事业 群
2011
三分 淘宝
2012
2013
25事 业部
• 七事 业群
原事业部提升为子公司,并成立 面向企业用户的B事业群和面向 个人用户的C事业群
将现有子公司的业务升级为阿里国 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淘宝网、 天猫、聚划算、一淘和阿里云七个 事业群
何为事业部?
2013年1月10日(辞职前四个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为了面对未来 复杂的商业系统生态化趋势,以及无线互联网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同时让组 织能够更加灵活的进行协同和创新,集团现有业务架构和组织将进行相应调 整,成立25个事业部,具体事业部的业务发展将由各事业部总裁负责。
事业部制是一种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最早起源、应用于通用。事业部制结 构又称分公司制结构。它是美国、日本等国各大企业采用的典型组织形式。 其决策权并不完全集中于公司最高管理层,而是分权给事业部,有利于它们 统一管理、独立核算。 优: 1.稳定性,良好的适应性。 2.权力下放使各事业部发挥经营 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 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3.有利于培养全面管理人才,为 企业的未来发展储备干部。 4.各事业部门之间可以有比较、 有竞争。由此而增强企业活力, 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缺: 1.由于各事业部利益的独立性, 容易滋长本位主义。 2.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费用开支。 3.对公司总部的管理工作要求较 高,否则容易发生失控。
从“One Company”到“One eco-systerm”,这一变化即可看出,阿 里巴巴要从聚合集团式的管理结构向分散矩阵式的结构转变。但“七剑”的 划分仍是以产业形态为依据,注定难以打破“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 这对于枝繁叶茂、泛产业链布局的阿里巴巴集团而言,仍然是桎梏和羁绊, 是不均衡的进化。
问题二:商业模式繁杂、高管人才捉襟见肘以及细分领域竞争的加剧 (京东、假货) 问题三: 三家淘系公司在分拆后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接下来摆在管理层面前 的是:在构建整个CBBS业务链上,B2B公司业务结构如何升级和优化, 如何与其他业务打通与融合?由于当时阿里巴巴B2B公司仍是公众公 司,受制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压力,这一变革显得难度非常大。同时, 诞生于淘宝内的聚划算业务,从一个小团队,也快速地成长为具备相 当规模的团购平台,成为整个生态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的业务环节,将 聚划算升级并完善它与整个体系的关系也摆在了桌面上。 问题四:
从“One Company”到“One eco-systerm”,这一变化即可看出,阿 里巴巴要从聚合集团式的管理结构向分散矩阵式的结构转变。但“七剑”的 划分仍是以产业形态为依据,注定难以打破“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 这对于枝繁叶茂、泛产业链布局的阿里巴巴集团而言,仍然是桎梏和羁绊, 是不均衡的进化。
董事会 CEO马云
CFO蔡崇 信
阿里巴巴2006年核心管理团队
在事业群的管理体系下,子公司 之间不但业务系统、管理系统和 组织文化等方面都将完全打通, 还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一体,把公共的研发资源平台 化
企业融 资部
CTO吴 炯
投资部
财务 部
COO李琪
法务 部
副总裁 曾鸣 集团技 术 总参谋 部
——组织结构变革分析
阿里巴巴集团 创始人马云 现任CEO 陆兆禧 总部地点 中国杭州市 经营范围:电子商务、网上支付、B2B网上交易市 场及云计算业务 员工数20400人
1999
成 立
2006
淘宝网被分拆为三个独立的 公司:淘宝网,淘宝商城, 和一淘
B、C 事业 群
2011
相比之下,如今的25个事业部纵横交叉,形成矩阵式的组织架构,在保证小事业部的活力和多 样化同时,实现真正的协作和制约的相互作用。淡化马云直接管理角色。与“七剑”时期,各个事 业群均需向马云直接汇报不同,25个事业部则分别归属于由这9人组成的集团战略管理执行委员会, 而在战略执行委员会之上,还有战略决策委员会。两个委员会分别有集团CEO和董事局负责。也就 是说,在管理上,马云权力并未弱化,但是随着层级的增多,淡化了马云直接管理的必要性。 因此,从上层的委员会到“独孤九剑”,再到25个事业部,马云所扮演的角色既处在核心,又不在 核心,可运筹帷幄又可决策千里,同时其管理压力和风险也得以分化。
副总裁 金建杭
公关与政 府事务部
人力资 源 B事业 群
行政 工程
C事业 群
在新的集团组织结构中,马云任首席执行官(CEO),李琪任首席运营官 (COO),蔡崇信任首席财务官(CFO),吴炯任首席技术官(CTO)。COO 李琪负责对B事业群、C事业群、集团人力资源及行政工程、集团技术的管理。 直接向CEO马云汇报工作。CFO蔡崇信负责对集直接向CEO马云汇报工作。集团资深副总裁曾鸣负责集团 总参谋部,直接向CEO马云汇报工作。集团副总裁金建杭负责集团公关与政府 事务部,直接向CEO马云汇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