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与失败、挫折与痛苦呢?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呢?这就是我们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一些挫折可能让人致命,却也可能成为成功的垫石!挫折带来的不同的后果完全取决于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
(激励学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战胜挫折)
课外拓展:
名言欣赏:
失败乃成功之母。
)
11、作家、全国政协委yuan: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
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现为作家、全国政协委yuam。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教案2 第一、二单元分别学习了自信、自尊、自立、自强,面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从容战胜
挫折正是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体现,而在挫折中,可以磨练人的意志,这与第六课的坚强做了铺垫,所以说本课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考虑到材料运用的条理性,因此把两个框题的内容重新整合,把“挫折是什么”和“挫折的两面性”放在一起,把“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和“战胜挫折的方法”放在一起。
1、情感目标:面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善于运用名人、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迹和名言激励自己。
2、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因素以及挫折与人生的关系;懂得挫折能够磨练意志,在挫折中增长智慧。
3、能力目标:掌握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
挫折与人生相伴;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现在的青少年生活比较优越,而且在家里倍受宠爱,因此容易造成一些错误的认识:人生的旅途会事事顺利。
因此让学生懂得挫折是难免的,而且要学会正确地对待挫折。
2课时
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走近名人观看感动中国XX颁奖礼中黄伯云、邰丽华、洪战辉的事迹和颁奖词
回答:黄伯云——试验失败、被骗
邰丽华——身残
洪战辉——贫困、家亡
讨论他们感动中国的原因:他们敢于面对挫折,自强不息,他们身上有一种坚强的意志力,他们面对挫折有一种健康的心态。
提问:他们的人生中出现了什么不如意的事情?
黄伯云、洪战辉、邰丽华用什么感动了中国?
艰难的环境会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但是在具有坚强意志得人面前,却可以使他们发奋努力。
用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明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含义以及挫折的两面性
名人故事大家讲讲名人故事
(张海地、贝多芬、霍金、爱迪生、刘翔……)“万事如意”只是人们的美好祝愿,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名人他们的人生也是充满挫折的呢?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构建“名人也不能避免挫折”的新知识
你的故事我来听说说自己遇到的不如意的事情(考试、竞赛、与人相处、外貌……)
谈谈自己战胜挫折的方法
(调节情绪,请求帮助,调整目标等)我们普通人的人生是否也充满了挫折呢?请大家想一想,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或者在你生活的每一天,你都遇到过哪些不如意的事情或者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度过难关的?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p67~p69
把学生的方法归纳总结使之与课本一致从自己的生活中体会到“普通人的人生充满挫折”
探求战胜挫折的方法
开动大脑归纳“挫折”的定义;讨论总结造成挫折的因素
挫折的含义:p60
造成挫折的因素:自然因素(水灾、旱灾、地震、海啸等)、社会因素(战争、政治、人际关系等)、个人因素(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生理缺陷等)、家庭因素(父母关系,财产状况等)引导学生从以上的名人和自己的遭遇归纳挫折的含义;出示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找出造成挫折的多种因素。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教案3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
――主要内容:什么是挫折,为什么会有挫折,以及由此产生的三种不同结果。
--帮助同学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帮助同学理解应该以什么态度面对挫折。
第二框“挫折面前也从容”
――主要介绍一些怎样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
――怎么应对挫折
第六课:为坚强喝彩
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
――主要介绍坚强意志的表现、坚强意志的作用
--提供参照和榜样、诱导自觉的意志品质锻炼
第二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主要是告诉学生一些怎样磨炼坚强意志的方法。
四、设计思路
第五课设计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不可避免性
理解挫折的二元作用
提高善待自己抗挫折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归纳体悟
教学准备:
1、学生演讲内容为课文相关主题
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
教学环节:一、课前演讲(事先布置,同课文主题)――同学评论――教师点评
二、从演讲和评论引入课题,进入教学
(一)出示材料,阅读讨论
1、材料一,讨论:①、对上述案例有何看法?②、如果是“我”,会如何处理?
--意在引起注意,认识到挫折无处不在,很多看来很严重的事,可能换个时间、方式,或在他人看来就会是件小事,甚至是可笑的事,所以事到临头,不必惊慌
2、材料二,讨论:①、经理基于的理由可能是什么?②、如果
是“我”,会自杀吗?为什么?
--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对待挫折要有良好的心态,如果处理不好,对自己和他人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3、材料三,讨论:①、如果是“我”,会是怎样的人生轨迹?
②、主人公坎坷的人生与最终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问题?③、结合
1、2的案例,“我”有什么想法?
--认识到“客观事实-主观思维-行为后果”三者中,“客观事实”无法改变,要想“行为后果”尽可能好的话,只有正视和改变“主观思维”
(二)关注自身,加深体验
1、交流:自己的一次挫折体验,以及解决方法。
(教师板书记录)
2、讨论:“我”可有类似体验,如何解决的
3、互助:罗列“很受伤”或容易“受伤”的事,小组讨论如何解决
4、归纳:“我”的启发、面对挫折的常规做法例如心态、方法等等
--意在感受他人受挫和面对挫折的心理,反思自己对挫折的理解和解决方式,给自己提供参照、提高对挫折的耐受性。
(三)、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1、引导学生归纳(二)中所提到的有效方法
2、如何求助、求助途径
3、引导归纳(二)中讨论触及的不同的心态、思维方式面对挫折会
有不同的态度,从而有不同的结果,总结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挫折--意在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
--要注意的是:对学生一些怯懦、消极的方法要予以理解,肯定“在某些时候”退却并非坏事。
对积极乐观的同学,也不可一味鼓励往前冲,其实很多时候明知不可为,还是该退且退。
三,教师小结,结束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