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使蓄电池点火系在各种工况下可靠点火,应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2.传统点火系的工作过程基本可分为,,。
3.断电器触点间隙一般为。
传统火花塞的电极间隙为。
电子点火系统的电极间隙可达到。
4.在传统的汽油机点火系中,断电器触点的开闭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来控制的。
5.使发动机产生最大输出功率的点火提前角称为_________________。
6.汽油发动机的负荷调节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7.辛烷值较低的汽油抗暴性较__________。
点火提前角则应_________。
1.转速增加,点火提前角应 A 。
A、增加;B、减少;C、不变;2.火花塞裙部的自净温度为 A 。
A、500—700度;B、750—850度;C、100—200度3.发动机起动时反转和加速时爆震的原因是 A 。
A、点火过早;B、点火过迟;C、没有点火4.点火闭合角主要是通过( B )加以控制的。
A.通电电流B.通电时间C.通电电压D.通电速度5.混合气在气缸内燃烧,当最高压力出现在上止点( B )左右时,发动机输出功率最大。
A.前10°B.后10°C.前5°D.后5°6.点火系统的二次侧高压是在( A )时候产生?A、初级电路断开的时候B初级电路闭合的时候C、二次侧电路断开的时候D、二次侧电路闭合的时候7.断电器凸轮的凸棱数与发动机气缸数的关系一般应为(A)。
A.1:1 B.1:2 C.1:6 D.不一定8.分电器轴的旋转速度与发动机转速之间的关系为(B )。
A.1:1B.1:2C.2:lD.1:69.传统点火系与电子点火系统最大的区别是(B )。
A.点火能量的提高;B.断电器触点被点火控制器取代;C.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应用;D.点火线圈的改进10.闭磁路点火线圈和开磁路点火线圈相比,其铁心不是条形而是( A )字形。
A.“日”B.“田”C.“Y”D.“F”11.拆下火花塞观察,如为赤褐色或铁锈色,表明火花塞( C )。
A.积炭B.生锈C.正常D.腐蚀12.分电器电容一短路,断电器的触点(C )。
A、火花变大B、火花变小C、无火花13.当发动机功率较大、转速较高、压缩比较大时,应选用(C )火花塞。
A、热型B、中型C、冷型14、电子控制点火系统由( B )直接驱动点火线圈进行点火。
A.ECU B.点火控制器C.分电器D.转速信号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 )。
A.在怠速稳定修正中,ECU根据目标转速修正电火提前角;B.辛烷值较低的汽油,抗爆性差,点火提前角应减小;C.初级电路被短开瞬间,初级电流所能达到的值与初级电路接通时间长短无关;D.随着发动机转速提高和电源电压下降,闭合角增大。
16、日本丰田TCCS系统中,实际点火提前角是(A )。
A.实际点火提前角=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修正点火提前角B.实际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点火提前角修正系数C.实际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点火提前角修正系数+修正点火提前角D.实际点火提前角=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点火提前角修正系数17、关于点火控制电路维修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为(B )。
A.发动机怠速时,检查点火器“IGT”端子与搭铁之间应无脉冲信号;B.发动机怠速时,检查点火器“IGT”端子与搭铁之间应有脉冲信号;C.怠速时检查ECU的“IGF”端子与搭铁之间应无脉冲信号;D.点火开关接通后,用万用表检查点火线圈的“+”与搭铁之间的电压应为5V。
18、ECU根据(C )信号对点火提前角实行反馈控制。
A.水温传感器B.曲轴位置传感器C.爆燃传感器D.车速传感器19、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产生两个G信号,G1信号和G2信号相隔(D )曲轴转角。
A.180°B.90°C.270°D.360°20、Ne信号指发动机(C )信号。
A.凸轮轴转角B.车速传感器C.曲轴转角D.空调开关21、起动时点火提前角是固定的,一般为(B )左右。
A.15°B.10°C.30°D.20°22、采用电控点火系统时,发动机实际点火提前角与理想点火提前角关系为(D)A.大于B.等于C.小于D.接近于23、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接通时间取决于(C )。
A.断电器触电的闭合角B.发动机转速C.A、B都正确D.A、B都不正确24、发动机工作时,ECU根据发动机(D )信号确定最佳闭合角。
A.转速信号B.电源电压C.冷却液温度D.A和B判断题1.点火提前角过大,会造成发动机温度升高。
(R )2.发动机起动时,按ECU内存储的初始点火提前角对点火提前角进行控制。
(R )3.发动机怠速工况下,空调工作时的基本点火提前角比空调不工作时小。
(R )4.发动机冷车起动后的暖机过程中,随冷却水温的提高,点火提前角也应适当的加大。
(W )5.发动机工作时,随冷却液温度的提高,爆燃倾向逐渐增大。
(W )6.蓄电池的电压变化也会影响到初级电流。
(R )7.轻微的爆燃可使发动机功率上升,油耗下降。
(R )8.增大点火提前角是消除爆燃的最有效措施。
(W )9.最理想的点火时机应该是将点火正时控制在爆震即将发生而还未发生的时刻。
()10.当发动机的负荷减小时,气缸内的温度和压力均降低。
()11.所有发动机的ECU中都存储一张点火正时图。
()12.采用ESA系统时,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ECU都可保证理想的点火提前角。
()13.不同的发动机控制系统中,对点火提前角的修正项目和修正方法都是相同的。
()15.发动机工作时,随冷却液温度的提高,爆燃倾向逐渐增大。
()16.冷却液温度过高后必须修正点火提前角。
()17.为了稳定发动机转速,点火提前角需根据喷油量的变化进行修正。
()18.对于初级电流通电时间的修正与蓄电池的电压无关。
()19.对于一定的发动机而言,断电器触点的闭合角是一定的。
()20.发动机负荷较小时,发生爆燃的倾向几乎为零。
()22.霍尔式点火发生器触发叶轮叶片与气缸数相等。
()23.点火正时必须随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变化而变化。
()25.无分电器点火系统采用小型闭磁路的点火线圈是自感式线圈。
()26.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非常大。
()27.混合气的质量越好,燃烧的速度越大,要求点火提前角就应越大。
()28.在发动机控制系统中,点火系统也可以采用闭环控制方法。
()29.爆震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频率与发动机振动频率是不一至的。
()31.爆震传感器通常比较可靠,耐久性很好,除非物理损坏,否则不会失效。
()32.一个有故障的爆震传感器可能会造成点火提前角失调。
()34.电子控制点火系统一般无点火提前装置。
()35.一般来说,缺少转速信号、电子点火关系将不能点火。
()36.在无分电器点火系统(一个点火线圈驱动二个火花塞)中,如果其中一个气缸的火花塞无间隙短路,那么相应的另一缸火花塞也将无法跳火。
()37.最大点火提前角一般在35°~45°之间。
()38.发动机负荷增大,最佳点火提前角也应增大。
()40.采用爆震传感器来进行反馈控制,可使点火提前角在不发生爆震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大。
()41.汽油的辛烷值越高,抗暴性越好,点火提前角可适当减小。
()42.点火提前角过大,会使爆燃倾向减小。
()43.点火提前角随着发动机转速升高而增大。
()44.随着负荷的减小,进气管真空度增大,此时应适当减小点火提前角。
()45汽油辛烷值高时点火提前角应减小。
()46.起动时点火提前角是固定的。
()47.当发动机负荷超过一定值时,电控点火系统自动转入开环控制模式。
()48.轻微的爆震对发动机性能没有影响。
()49.在暖机过程中,随着冷却水温度的提高,点火提前角应适当的减小。
()50.为了稳定发动机转速,点火提前角需根据喷油量的变化来修正。
()51.ECU根据计算出的曲轴每转10°所用时间,确定G信号后点火线圈初级电路通电与断电时刻。
()52.在电控点火系统中,Ne信号主要用来计量点火提前角的通电时间。
()53.ECU根据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信号,来确定发动机转速。
()54.进气温度信号和发动机转速信号是ECU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的主要依据。
()55.用万用表测爆燃传感器的端子与壳体之间应导通。
()56.汽油机转速增大,则爆燃燃烧倾向加大,应加大点火提前角。
()57.汽油机负荷增加,则爆燃燃烧倾向加大,应减小点火提前角。
()59.汽车在节气门全开情况下大负荷行驶时,要求发动机输出大扭矩。
()60.电子点火正时系统是一种点火正时闭环控制系统。
()61.电子点火控制系统属于点火正时闭环控制。
()63.排气上止点的气缸点火后不产生功率,电火花浪费在气缸中。
()64.无分电器单独点火系统每个气缸的火花塞配用两个点火线圈。
()66.发动机起动时,不管发动机运转情况如何,点火都发生在某一固定的曲轴转角。
()67.不同发动机初始点火提前角都是相同的。
()68.当ECU发生某些故障而使后备系统开始工作时,发动机的实际点火提前角就为固定的初始点火提前角。
()69.在减速至加速的过渡期中,点火正时根据情况暂时的提前或延迟。
()70.发动机发出最大扭矩的点火时刻是在发动机即将产生爆震的点火时刻的附近。
()71.如果发动机实际点火提前角不合适,发动机很难正常运转。
()72.最佳点火提前角可以大大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
()73.如果没有波形输出或输出波形不随发动机工作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说明爆震传感器有故障,应该更换。
()74.在没有示波器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对爆震传感器进行粗略的检测。
()75.双缸同时点火系统不使用传统的分电器和点火线圈。
()76.在双缸同时点火系统当中,点火线圈的个数是该发动机气缸数的一半。
()77.双缸同时点火系统中,其中一个为有效点火,另一个为无效点火。
()79.有些爆震传感器可通过检测发动机的燃烧噪音来检测发动机是否有无爆震。
()81.拆下或更换发动机爆震传感器时,传感器的固定力矩应在规定值内。
()83.当爆震传感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无论是否产生爆震,点火提前角都不能由爆震控制系统来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