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说课稿
赣县田村中学周金兰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复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五个部分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要复习好一个专题就要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
本专题来源于人教版编著的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离不开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会出现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变化长期地相互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安排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容,是探讨生命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也为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做好了铺垫,更为高中必修二继续学好遗传与进化的知识奠定基础。
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教材抓住基因这一关键词,以基因为线索,共分5节来阐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通过这5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
因此,本专题的复习,也应紧抓基因这个生物学重要概念来展开。
(二)复习目标
在分析了教材地位之后,我根据考纲要求和中考命题趋势,确定复习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各组概念,并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指导学生做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优生优育,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1、运用图解方式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人的性别遗传
复习难点:运用图解方式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在教学中,除了分析教材,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个性特点:初三学生大部分内敛羞涩、不善言辞,但却渴望成长和提升。
知识基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较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遗传知识去解决中考遗传题型中基因型及计算概率的能力较弱。
在这样的学情下,选择合适的教法学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法学法
俗话说,回炉的烧饼不香,在教学实践中,复习课枯燥无味,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我认为,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潜心设计,努力使简单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一定可以达到好的复习效果。
本专题,
教法:教师采用概念图启发,考点精当点拨,精讲精练各个击破的教学方式教。
学法:学生用观察法、分析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学,使学生从我学会变成我会学。
四、教学过程
下面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5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找父母的小游戏,导入本专题的复习。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从而加深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
(二)网络构建,知识自填
教师要求学生花十分钟时间自主学习并将本专题的概念图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使得整个专题的复习更加顺畅。
(三)考点剖析,精当点拨
教师以概念图为模板重点剖析考点。
考点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复习任务一:学生观察图片,教师适时提出问题:
(1)小游戏中,同学们找出男生父母的依据是什么?
(2)这个男生和谁像?和谁不像?他的兄弟和他像吗?
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复习任务二:学生欣赏不同生物的变异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教师适时提问:图中染成黄色的头发可遗传吗?方形的西瓜可遗传吗?为什么?层层设问让学生认识到有些变异是可遗传的,有些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考点2. 生物的性状
教师展示一些性状图片,学生观察。
通过不同个体间性状的比较,促进学生理解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教师强调判断相对性状的关键为“两同,一不同”并及时让学生判断下列例子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通过题目巩固相对性状的概念。
考点3. 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问: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呢?
图片展示转基因鼠的启示。
通过对转基因鼠事例的讨论、观察和理解,让学生明确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适时提问:基因位于哪里呢?
通过观察图片,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及其相关概念。
特别强调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出现的,基因也是成对的。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减半,受精卵又恢复到和体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数目。
通过练一练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染色体、DNA、基因关系的理解。
考点4、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本考点为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涉及的概念很多,如果又生硬的搬出概念来复习,学生会感到莫名其妙。
若根据相关内容把文字叙述转换成文字图解及基因图解,教学复习就容易得多了。
我设计三个复习任务。
复习任务一:教师用ppt展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还原孟德尔当时的实验场景。
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认识基因的显隐性与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判断显隐性的一个方法“有中生无无为隐性”即子一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复习任务二:用遗传图解解释实验现象,使学生接受基因的显隐性观点,同时引导学生根据遗传图解分析和计算后代中的表现型比例。
复习任务三:学生尝试正确书写豌豆子一代与矮茎测交的遗传图解,指导学生按“亲代——配子——子代——性状表现”四个步骤依次完成。
学生自己动手写遗传图解可加深印象。
通过这三个复习任务,先描述实验现象,由性状表现逐步用遗传图解分析基因组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突破难点。
最后通过练习指导学生做题的方法,归纳出判断显隐性的另一种方法“无中生有有为隐性”即亲本中没有表现出的性状,后代出现了,出现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掌握,将知识从理解上升到运用层面,使得学生不仅会解一道题,而且遇到同类题时也能轻松面对。
考点5、禁止近亲结婚
简单介绍遗传病的概念及常见的遗传病,理解近亲不能结婚的道理。
考点6、人的性别遗传
学生观察人体的染色体组成图片,教师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怎样的?染色体组成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哪里?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男女性染色体组成是怎样的?男女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怎样的?
教师始终处于导的状态,利用启发性的语言,让学生不思而不得其解,始终处于动眼、动口、动脑的参与状态。
注意男女性别也是人类的一对相对性状,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用遗传图解解释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再一次巩固本专题的难点。
本环节,主要剖析了六个考点。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系统掌握遗传与变异的知识,并且在教师的点拨和提示之下,对重点难点进行强化,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四)课堂训练,循序渐进
学生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习题。
1、人类的眼色是由眼球虹膜的色素决定的。
下表是对一些家庭进行眼色遗传调查后得到的数据。
请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父母都是褐眼,子女中出现了蓝眼,说明了生物的_____现象。
(2)在遗传学上,蓝眼和褐眼称为______ 。
根据表中第_____组数据可以推测褐眼是______性状。
(3)如果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请写出上述第Ⅲ组数据中双亲婚配的基因组成_____。
(4)第Ⅱ组数据中褐眼子女的基因组成是______,如果他们与蓝眼人婚配,则所生子女为蓝眼的可能性是_____。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综合题也是中考常考题型。
精心设计的这道题考察了变异、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基因型及相关概率的计算。
这道题是本节课的总结也是运用,通过练习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再一次强化本专题的重难点。
(五)课后训练,巩固提高
布置课后习题,所有学生需完成专题复习资料上的第一、第四、第五、第八题,基础较好的学生尝试画出下一专题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概念图。
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尝试画出下一专题的概念图可提高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五、教学板书
最后,说说我的教学板书。
课堂板书是师生教与学活动的统一体,本节课我采用概念图板书形式,围绕基因和性状展开,这样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聆听,谢谢指导!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