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学院08级汉语02班20084120238 程泽锋《简爱》中女性反抗性格的形成摘要: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简爱》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生而不幸却又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的女性人物。
小说以女主人公简爱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示了她反抗性格的初步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歌颂了女性反抗意识和始终追求人格自由和平等的精神。
作者通过简爱坎坷的经历宣扬了自己的社会主张,揭示了一个同时代的人们常常忽视的问题——女性问题,揭开了女性文学的新篇章,为女性争取平等、自由举起第一面大旗。
关键词:简爱;反抗性格;形成正文:19 世纪中叶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以一部《简爱》揭开了女性文学的新篇章。
她突破了当时的创作风气,塑造了一位敢于反抗资产阶级虚伪、狡诈和不平等、不合理现象的崭新的女性形象。
《简爱》的艺术成就之一就是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高度统一与和谐。
作者通过简爱坎坷的经历宣扬了自己的社会主张,揭示了一个同时代的人们常常忽视的问题——女性问题,揭开了女性文学的新篇章,为女性争取平等、自由举起第一面大旗。
一、《简爱》创作的背景《简爱》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的成名作,创作于1847 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小说的取胜之处在于刻画了一个性格非常特殊的女性形象——简爱。
贫穷的家庭女教师简爱是一个男权社会里的知识女性,由于对女权与平等的强烈追求,使她执着地捍卫独立人权,追求真爱。
她身上体现出来的不平凡的气质和丰富的个人情感征服了千千万万个读者的心。
也正因为这一点,《简爱》突破了英国小说史上一般作品的内容,使简爱成为英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女性形象之一。
《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她出生于一个清贫的牧师家庭,幼年丧母。
在她8 岁时,她和她的姐妹们被送往一所专为牧师子女而开办的慈善学校住读,学校里极差的条件,粗劣的食物,加重了她两个姐姐的病情,这两个孩子被送往家中后不久即病逝。
此后,夏洛蒂和她的妹妹艾米丽就以做家庭教师谋生小说的女主人公简爱的人生道路也与作者颇为相似。
作者在这部小说中刻画的简爱是一个外表并不美丽,柔弱瘦小,没有强烈吸引力的妇女形象,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女家庭教师的形象,她怀着对女权与平等的强烈追求,维护着自己的独立人格。
她不愿忍受压迫,屈辱和一切卑鄙的行为,与不公平的社会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激烈的冲突。
同时,简爱反抗意识的形成又是与她一贯追求人格的独立性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相适应的,不公平的命运和残酷的生活是她反抗性格形成的土壤和源泉。
总结起来,简爱反抗性格的形成则经历了一个由初步产生、发展、成熟、到达顶峰、最后的润色升华五个过程。
二、反抗性格形成的个五阶段(一) 童年时期的简爱, 反抗精神初步产生。
小说一开始, 年幼的简爱就和欺侮她的表哥约翰发生了冲突, 骄横残暴的约翰把表妹简爱当做奴隶一样, 可是简爱不畏强暴, 怒斥这个迫害她的小魔王:“你这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 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的皇帝!”接着和他扭打起来, 当然, 最后是简爱受到了惩罚, 被关进了红屋子但这个瘦小的女孩却因为她的勇敢表现吸引了读者。
简爱狠狠的回击, 第一个对象就是约翰。
接下来是以她的恩人自居的冷酷无情、不公正的舅妈里德太太。
在第四章里, 简爱和里德太太发生争吵, 里德太太以为凭借她的地位可以吓到这个外甥女, 可是恰恰相反, 简爱却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击:“别人以为你是个好女人, 可是你坏, 你狠心。
”里德太太居然也会觉得害怕。
简爱的大胆责问使她的舅妈隐约地感觉到简爱性格中不同寻常的因素。
从某种程度上讲,简爱的第一次斗争取得了胜利。
并且这次胜利使她的内心有某种解脱和满足感,也使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由此,一个令人同情怜悯和初见不凡气质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
我们不可否认,在反抗之初,简爱也有过犹豫和退缩。
开始,她并不想反抗,她只是想着怎样尽量去忍受和克制。
即使被关进那间可怕的红房子,简爱也怀疑是否是自己错了。
由于恐惧,她请求里德太太的原谅,但狠毒的舅妈一口回绝。
还再次把她关进那间可怕的房子里。
不仅如此,当简爱在离家前夕痛斥里德太太之后,她竟然感到自己是个“孤独的胜利者”。
简爱幼小的心灵就这样受到了一次比一次更深的伤害。
痛苦促使她对现实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最后,当实在是无法忍受时,她才开始起来为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斗争。
她感到,自己一定要顽强地生存下去,去取得和别人一样的公正平等的待遇,而唯一的出路就是反抗。
简爱在舅妈家的生活只占了全书的四章, 作者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对这一段进行描写, 但是这些故事的情节, 让我们初步看到了简爱性格中的反抗的特点。
后来简爱选择去劳渥德学校,选择跳出舅妈家这个圈子,就是选择反抗的表现。
简爱的反抗性格已经产生。
2.劳渥德学校时期的简爱,反抗性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如果说简爱在舅妈家萌发了她的反抗性格的话,那么在劳渥德学校,她的反抗性格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来劳渥德之前,她对新的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渴望,她曾一度认为来到劳渥德就可以摆脱里德夫人家里的痛苦生活,开始美好崭新的人生历程。
但是当她真正来到劳渥德之后,她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在这所标榜惩罚肉体以拯救灵魂的人间地狱般的“慈善”学校里,她亲眼目睹和亲身体验到种种非人的待遇。
到她最终离开那里时,许多亲眼目睹的、亲身体验的事实一点一点地打破她的梦想,推动着她的反抗意识进一步朝前发展。
孩子们在这里与其说是受教育,还不如说是饱偿人世间的不平和辛酸。
在劳渥德的第一天,简爱就目睹了海伦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被斯卡契尔德小姐无情地撵了出去。
在简爱看来这些惩罚是难以容忍的。
在这以后,她更加感受到劳渥德“慈善”学校的可怕:每天都得背诵枯燥的经文;即使再饥饿的人都会拒绝的食物;以“莫须有”的罪名而随时蒙受惩罚、凌辱、甚至挨打。
可喜的是一直生活在悲惨境遇中的简爱并没有因此而沉沦,也未失去生活的信念和理想,甚至用“毁灭”自身去“毁灭”别人。
相反,她内心的正义、善良和勇敢并没有泯灭,反而欲摧弥刚。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可怜的简爱依然期待着上天赋予她更多的爱。
她渴望爱,也渴望被爱。
因此,共同的境遇使简爱和海伦成为一对患难与共的好朋友。
在海伦受虐待而又一味顺从时,她义正辞言地劝导她,鼓励她反抗。
这些正是简爱反抗性格的进一步深化。
3、在桑菲尔德期间的简爱, 反抗精神进一步得到发展并成熟。
离开了劳沃德学校后, 简爱来到了桑菲尔德,这是她一生最重要的时期。
年轻的简爱在到桑菲尔德之前, 没有和外界接触过。
初到桑菲尔德的简爱, 因为陌生的环境, 因为了解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战战兢兢, 采取的是防卫的姿态。
初识罗切斯特的时候, 她显示了不卑不亢的风度, 在对罗切斯特还不是非常了解的时候,她坚持了一贯的反抗精神。
但是, 她渐渐发现和罗切斯特有许多思想上的共鸣之处,深深的爱上了罗切斯特。
而罗切斯特, 看到了这个身材矮小并无动人姿色的家庭女教师有一种不平凡的气质, 他感到“知音难求”,决心娶简爱为妻。
简爱看中的不是罗切斯特的万贯家财, 也不是他的煊赫的门第, 而是“友好坦率”, 罗切斯特将她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 这符合她一贯的反抗精神,。
因此, 简爱觉得舒服。
当简爱以为罗切斯特要娶英格拉姆小姐, 而又想把她留在桑菲尔德的时候, 她怒气冲冲的说:“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码?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 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 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 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 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 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 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就是她为了维护自己尊严的宣言。
而这一点, 说明了简爱在爱情上是炽热的, 可是炽热的爱情并没有冲淡简爱身上的反抗精神, 宁可不爱, 简爱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
如果没有名正言顺的爱, 简爱宁可放弃, 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的独立。
这就是简爱的反抗精神成熟的表现。
4.离开桑菲尓德时期的简爱,反抗性格到达顶峰。
在得知真相之后,简爱毅然离开了罗切斯特。
她身无分文,一下子成了饥寒交迫的乞丐,在茫茫荒原走了三天三夜,终于筋疲力尽,幸而圣约翰兄妹收留了她。
圣约翰一家人的拯救使简爱摆脱了濒临死亡的境地。
对于既是救命恩人,又是唯一亲人的圣约翰,简爱表现出一个世俗女性最大的感激与报答。
在圣约翰兄妹高尚的仁慈面前,对一切都采取了克制与忍耐,始终保持着自尊自重,她以极大的容忍表现出一个成熟女性的宽广胸怀。
简爱的这一举动恰恰烘托出一个丰满的,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
在圣约翰兄妹的悉心照料下,简爱恢复了健康,后来又经圣约翰的介绍,简爱在一所乡村学校当了教师。
她不但自食其力,而且因为教学工作受到人们的尊敬。
但简爱又不做金钱的奴隶,她把得到的遗产,慷慨地和表兄妹分享。
与人分享钱财使她感到莫大的快乐,也使简爱达到了博爱、乐观、淡薄名利的境界。
男主人公圣约翰是一个29 岁的乡村教师,他象一个忠于职守的士兵一样忠于自己的宗教事业。
对他来说,所有的爱情、亲情、友情都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上。
他是一个十分刻薄、冷酷、自私的人,当圣约翰对简爱提出求婚时,这是上天对简爱的又一个巨大考验。
简爱一开始就很清楚:圣约翰并不是真心爱她,而是因为钦佩她,她可以做他传教布道的得力助手。
简爱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没有爱情的婚姻就好象人间地狱。
由于他们在爱情观念上的分歧,她毅然拒绝了没有爱情的婚姻,维护了自己的独立人格,她的反抗性格在这里达到了顶点。
5.简爱与罗切斯特的最终完满结合重返桑菲尓德,是简爱女性反抗意识的润色。
重返桑菲尓德,在我看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既体现的简爱对于真爱的坚贞和执着,不以贫穷富贵论爱情,又是对简爱反抗性格的补充润色和升华。
如果简爱离开桑菲尓德,就不再回来,那这种反抗就难免有不应该的倔强和不理智性。
重回一个令她伤心欲绝的地方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执着,但她毅然回到了桑菲尔德庄园。
这一次她面临着更大地考验。
桑菲尔德庄园被大火烧毁了。
她深爱的罗切斯特先生已从富甲一方的健康庄园主一落而成为一无所有的残疾者。
而简爱仍像原来那样善良、勇敢、反抗、独立。
她并没有被这巨大的反差所吓倒。
而是主动与罗切斯特先生结婚,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她要求平等的坚强意志和篾视传统道德的可贵之处。
他们的这种婚姻正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正是这种平等基础之上的爱情则使他们终于完美地走到了一起。
也正是这最后的大团圆结局最终完成了对简爱的塑造:简爱终于凭着自己的反抗与奋斗使自己走上了一条幸福之路。
这里也体现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希望千千万万个女性都能从简爱身上找到追求平等与自由的反抗精神力量!三、总结《简爱》揭开了女性文学的新篇章。